逻辑思考既是科学也是艺术(3)

麦肯纳利(D. Q. McInerny)

人气 24
标签:

8 避免笼统和模棱两可的语言
Avoid Vague and Ambiguous Language

在清晰和有效的沟通方法中,笼统和模棱两可的语言是两种典型的负面例子。笼统(vague)这个字源自于拉丁文形容词“vagus”,意思是“迷失”(wandering)。模棱两可(ambiguous)这个字则是源自拉丁文动词“ambigere”,意思是“徘徊”(to wonder about)。

顾名思义,笼统和模棱两可的语言在许多概念之间飘荡,而非固定在单一、特定的概念上。这两类语言的共同特征就是缺乏固定和明显的意思。

当一个字的指示对像(referent)难以辨认时,我们就称为笼统。我们并不知道笼统的语言所谈论的对象。“人们不喜欢这种音乐。”“他们说他不会寻求连任。”以这两句陈述为例,听到第一句陈述后,最自然的反应是:“哪些人?哪种音乐?”而第二句陈述的反应可能是:“他们指的是谁?”在上述两个例子中,因为资讯不足,我们无法得知内容。

如果用以下两个句子替代,意思就清楚多了:“在旧金山音乐学院受过训练的人不喜欢西部乡村音乐。”“候选人选拔委员会的成员说他不会再寻求连任。”一旦内容明确,我们就能作出回应。

基本上,越普遍的语言就越笼统。避免笼统最佳的方法,就是尽可能使用精准且明确的语言。你不应该强迫读者或听众猜测你说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与他人沟通时,如果你想要表达的是摇椅、古董椅、牙科诊疗椅或电椅,那就清楚的说出是哪一种,不要光是说椅子。

通常即使用了笼统的语言,由上下文的内容来判断,听者也大概可以猜出句子的指示对象。但如果你不想冒险,就采用具体的语言。

爱、民主、公平、平等、善、恶等语言都很笼统。它们笼统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意义,而是意思太过丰富和广泛。因此,两个人可能同时用了“爱”这个字,但对“爱”的认知却大不相同,有时甚至互相矛盾。当使用这类文字时,切记要表明你的意思。在说服别人某某状况不公平之前,先解释你所谓的不公平是什么意思。

模棱两可,在逻辑语言中又称为含糊或暧昧(equivocal)。模棱两可的定义是,一个字有一种以上的意思,且从内容中无法辨别哪一个意思较为合适。

山间步道的分岔口有一面警示牌,标语写着“Bear to the Right”。这句标语有两种解释,可能性比较大的是指示登山客行走右侧步道,但立这面警示牌的森林管理员很有可能根本不是这个意思,他是想要警告登山者不要走右侧步道,因为这条步道通过的区域正好是灰熊栖息地。

管理员立下这句标语时是犯了无心之失,但不同的解读方法却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防止模棱两可的语言只有一个方法──把事情交代的越清楚越好。“请走左侧步道,请勿进入右侧步道,此处为灰熊出没之地。”

在中文中也有类似的例子,例如有人在分岔路口立下告示:“路不通行不得在此小便”。由于没有标标点符号断句,有人会误解为:“路不通,行不得,在此小便”,但立告示者真正的意思是:“路不通行,不得在此小便”。

9 避免不负责任的措辞
Avoid Evasive Language

语言如果直截了当,那么只要听众有一定程度的专注,产生误会的可能性就非常低。但这不代表你必须选用冷酷无情的语言。清晰的语言不等于尖酸刻薄的措辞。

委婉语法(euphemism)在逻辑语言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委婉语法在使用上要特别小心,免得沦为逃避议题的工具。有人曾用“最终解决方案”(final solution)这种措辞,来掩饰灭绝整个民族、令人发指的屠杀计划。

当人们运用不负责任的措辞说话或写作时就会产生问题,因为这种语言并不直接表达原意。不负责任的措辞产生的问题有两个层次:第一、很显然不负责任的措辞有欺骗之嫌;第二、常用不负责任的措辞的人其实不知不觉中也毒害了自己,因为他们对于事实的感知能力会渐渐迟钝。

人们能塑造语言,语言也能塑造人们。如果我们常常使用扭曲事实的语言,总有一天我们也会被自己编织出来的花言巧语所蒙骗。语言的能力就是这么惊人!乍听之下,“文化革命”(cultural revolution)和“教育再造”(reeducation)这些言词似乎并无害处。

事实上这些言词背后所隐藏的,是最令人难以想像的威权暴行。
口出骇人之语是不成熟的行为。但话说回来,如果是为了矫正模糊概念、厘清事实,那么宁愿语不惊人死不休,也别使用不负责任的措辞。

10 真相
Truth

在逻辑学中,推论的最终目的就是建立事物的真相。这是一项艰钜的任务,因为真相有时是难以理解的。但只讲逻辑而不讲求真相则是荒谬到极点,因为追求真相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不过,无止尽的追求永不可得的真相,则同样荒谬,因为这表示我们的行动根本毫无意义;换句话说,这样毫无理性可言,而且把真相视为虚构之物。

真相有两种基本形式:“存在的真”(ontological truth)和“逻辑的真”(logical truth)。这两者之间存在的真是比较基本的。存在的真讲求的是事物的实体或存在。

如果某件事物的“存在的真”成立,表示它是真实存在,它有形体。我桌上的台灯具有“存在上的真”(ontologically true),因为它实际存在,它不是假相(illusion)。存在的真的相反就是不存在的事物(nonexistence)。

可想而知,逻辑的真是我们逻辑学家直接探讨的真相。逻辑的真纯粹研究陈述的真实性。广义来说,只要能在人类思维和语言中表现出来的事物,我们就认定它逻辑的真成立。以下我们将仔细探讨逻辑的真的理论,因为这些理论在后面几个章节十分重要。

之前已提过陈述的定义为:一种语言形式,必须能引导“真”或“假”的回应。肯定(affirm)陈述的意思就是肯定其真实性,而否定(deny)陈述就是否定其真实性。

当陈述忠实呈现事物时,我们就认定这项陈述是“真”。“船栓在码头。”这句陈述如要成立,就必须真的有一艘船、真的有码头,船也确实拴在码头上。

真实的陈述之作用是在说明,也就是透过语言作为媒介,连结内在概念(主观事实)与外在世界中的实际状态(客观事实)。如果陈述内容和实际状况不一致,那么“船拴在码头”这句陈述则为假。

当人们相信或想要相信某件事情,而我们也判断该信念的确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那么在此案例中,真相就被确立。真相的最高宗旨就是在主观和客观之间,达到和谐与平衡。

但我们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客观事物的秩序上面。如果我不确定“狗在车库里。”这句陈述的真实性,光是用我自己主观的概念解释狗、车库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完全不能解决问题。我必须走到车库去看一看。

现在你应该明白,在存在的真和逻辑的真这两种形式中,为什么前者比较基本。判断陈述是否为真或假的方法,就是找出现实世界中是否真有此事实存在。而逻辑的真,换句话说,就是建立在存在的真的基础上。

在此顺便解释一下谎言(lies):说谎并不是逻辑的问题,而是心理的问题。当我说谎时,我并不是对外在世界中实际存在的状况有疑虑,只是我发表陈述时,有意识且选择性的反驳这项事实。我明明知道“A是B”比较接近事实,但是我故意说 “A不是B”。

诚如上述,逻辑的真之重点,就是陈述内容(也就是陈述发表者主观的概念)和客观事实必须相互对应。这种对于真相本质的探讨,理所当然地被称为“真相对应论”(the correspondence theory of truth)。另外,“真相相容论”(the coherence theory of truth)则是从对应论衍生出来的附属理论。

真相相容论主张:只要陈述符合(相容于)任何公认的思想理论或体系,那么这份陈述就是真。就以爱因斯坦(Einstein)提出的特殊相对论 (Special Theory of Relativity)为例,如果有一项特殊陈述与自然世界有关,且该陈述符合特殊相对论的主张,那么在逻辑上我们就断定该陈述为真。

这项判断有一个合乎逻辑且可靠的依据:特殊相对论这个理论本身探讨的就是自然世界的现象,这个理论与客观现实相对应。由此可见真相对应论必须先成立,真相相容论才能建立,因此我们说对应论是相容论的直属理论。

但运用相容论时要特别谨慎,因为这个理论时常遭到不当使用。也就是说我们常因为陈述的“优点”(virtue) 符合某种公认的思想理论或体系,就误以为真相相容论也适用,但实际上这套思想理论或体系却可能不符合现实,或不完全符合现实。

比如说,马克思经济理论(Marxist’s economic theory)本身还没有受到肯定,如果我们打算用这套理论来证明某项经济陈述为真,那么陈述的下场就会跟这套理论一样遭受质疑。@(本文完)

摘 自 《逻辑力:逻辑思考的入门书》 久石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掌握概念勤演练 张莳曦基测学测都拿满级分
53种妙招打造好脑力(6)
无毒生活是生命的新层次(2)
逻辑思考既是科学也是艺术(1)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