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送中:重磅文章
理大受困的几百名示威者今天(18日)曾三度试图冲破防线撤离,都遭到警察从多个方向持续施放催泪弹和发射橡胶子弹阻截,没能成功。警方抓了大批示威者,校外地面布满了橡胶子弹。
香港市民与学生连续多天与警察对峙,多处设置路障抵抗警方强攻,(今天)11月16日,香港街头趋于“暂时平静”,在香港大学等处市民与学生清理路障。傍晚,警方与民众在香港大学外的桥下对峙。另外,有军人出动清理浸会大学路障,反送中运动首次出现。 今天最引起关注的是中共当局出动驻港部队在浸会大学、九龙塘清理路障,这也是反送中运动以来首次出现军队。同时,在浸会大学...
由于港警强行攻入大学校园而引发的一场“中大保卫战”,14日步入第四天,局势依然牵动人心。中文大学变战场,尽管中共已急令内地学生撤回大陆,台湾侨生、美国、印尼等国也撤走其交换生,仍有数千名学生、教职员等彻夜互助守护校园,场面感人。学生命运危在旦夕,急需国际救援。《大纪元》记者轮班守中大,记录这场战事。
本尼迪克特·罗杰斯(Benedict Rogers)是英国非政府组织“香港观察”联合创始人兼主席。 周三(11月13日),他在《香港自由新闻》刊文指出,港府要想解决香港目前的混乱局面,只有改变路线,即用民主和对话的形式才能解决问题,而更多的暴力只会导致更多的流血事件,因为香港人争取民主的脚步不会在暴力面前胆怯。
“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美国参议院主要提案人马可·卢比奥(Marco Rubio),今天协同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里契(James Risch),与参院多数党领袖米奇·麦康奈尔(Mitch McConnell)会面谈法案进度。卢比奥会后表示,这项法案有“非常重大进展”,并相信法案在今年底前就能通过。
香港局势解读:香港真要重演六四天安门屠城?还是有人要悬崖勒马?
黄之锋还说:“现在留给香港的时间不多了。”此言引人深思。事实上,众人思考和选择的时间都已非常有限。
今年是“六四”屠城30周年,中共在香港重演“六四”,将香港变战场!继前一天开真枪射伤年轻人后,大批防暴警察11月12日疯狂攻入中文大学等校园,警方无间断向学生发射催泪弹、布袋弹、橡胶子弹等,水炮车更杀入校园,据指至少有60人受伤。学生坚决以死抗争,大批市民由四面八方涌向中大声援,掀起一场中大围城保卫战。
香港是正邪之战的前沿,血光动荡应让世界看清:中共的所有承诺、美酒和糖果——无偿援助、互利双赢,到底是怎样的一副牌?
科技大学22岁学生周梓乐伤重不治后,港人在双十一发起三罢(罢工、罢课、罢市)抗争日,却演变成港警“大开杀戒”的血案日。西湾河交通警察连开三真枪,令一名年轻人危在旦夕;葵芳交通警铁骑撞人,导致起码两人受伤;防暴警进入香港大学、中文大学、理工大学等校园施放大量催泪弹,欲拘捕学生……全城在警暴下人心惶惶。特首林郑月娥却在镜头前继续撑警,而警队则公然造假,将开枪责任...
11月8日,在添马公园举行的追思周梓乐同学的集会上,一名与葬业相关的刘先生在接受大纪元采访时表示,近期香港出现的浮尸都不是浮尸应有的状态,没有“尸僵”的特点,很“鲜活”。他说,这些特点令他多年以来悬而未决的一件事有了答案:活摘器官的背后在大陆一定有真实存在的“大市场”。
“我可以百分之百的肯定说,现在在香港所报出来的这些各恶警、黑警,应该都是大陆的武警、或者陆军和包括一部分特警参与实施的行为。”这是一位最近才从中国大陆逃出来的原大陆公安刑侦大队长讲的。尹辉10月8日在网路时政媒体“路江时评”上,表示了解香港警察和大陆公安的不同。他从观察港警擒拿抗议者时使用的技法作出上述判断。
11月初,在习近平、韩正分别会见林郑、北京定调要尽快“止暴制乱”之后,香港面临危险局势。与此同时,国际社会也加大力度支持香港民众,11月6日,末代港督彭定康(Chris Patten)接受澳洲广播公司专访,批评中共全面压制香港的自由。英国外交大臣和勋爵也呼吁英国政府给予香港更多道德及法律支持,美国参议院通过《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也在推进中。
香港亲共立法会议员何君尧日前遇袭,引发香港政界及中共官方媒体纷纷关注和发声。但有网路舆论指该事件或是何君尧上演的“苦肉计”,而中共喉舌《大公报》提前“预报”此事更令质疑声不断。
反送中运动至今逾5个月,在警察暴力不断升级下,香港社会面临白色恐怖,浮尸、坠楼、凶杀案等轮番上演。被指一手酿成香港人道灾难的香港特首林郑月娥,继被中共国家主席习近平突然接见并肯定工作后,11月6日再和主管港澳事务的中共政治局常委兼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会面。 韩正公开表示撑警,同时要香港警察继续“止暴制乱”。同一天,香港亲共议员何君尧突然被“袭击”,亲共阵营...
香港的新屋岭拘留中心因爆出对关押其中的示威者酷刑、性侵等,在反送中运动中一直备受诟病。11月6日,香港立法会内陈淑庄等多位议员质询港府,再次聚集新屋岭拘留中心的黑幕。
10月31日中共四中全会结束,香港问题作为会议焦点议题,中共在公报中宣称要完善“一国两制”体系,依照《宪法》、《基本法》对港澳“实行管治”,“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公报中冠冕堂皇的措辞令人费解,其实,四中全会一结束,中共港警的暴力立即再升级,中共对香港实施“超限战”,强化“以暴制乱”的策略,镇压全面升级,警暴免责。
在香港区议会选举前夕,一名大学生发现其母亲在做建制派(亲共派)拉票义工,在她的手写笔记中写着涉及选举的“三大金律”,令人震惊的是,有大陆人竟被安排来港投票。多个迹象显示,中共正在干预香港本次选举。
中共四中全会确定了“要尽快解决香港问题”后,港警恶行马上升级。11月2日(上周六)中环遮打花园的集会,警察一上来就动用催泪弹,从三面包围抗争者;3日(上周日)在太古城,更出现了血腥斩人、咬甩议员耳朵的残暴事件。中联办的人把太古城袭击事件定性为不同意见的蓝丝斩黄丝的民事纠纷,华府中国问题专家石藏山分析指出,太古事件不是普通的“民众互殴”,是北京精心制造的骗局和...
11月2日晚间,香港防暴警察在香港铜锣湾投掷中国制催泪弹后,炸伤一名急救员,该急救员随即倒地。据称,该中国制手掷式催泪弹燃烧温度极高。有目击者说,该名急救员中弹时后背曾发出火光。
香港“反送中”运动持续延烧,警民冲突越演越烈。近期离奇命案频传,其中浮尸案件激增,疑点重重。近日网传一名大陆特警对外披露,指香港多起浮尸案并非当地警察所为,而是中共特战队才能做到如此杀人于无形,他们已掌握了世界独一无二的杀人手段。
近期,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发公开信促请政府就学生对警方滥暴等指控展开调查一事,获诸多社会赞誉支持,同时也惹来前特首梁振英、警察工会以及中共官媒发文章抨击后,香港大学也面临一场道德之战。反送中运动以来,港大有44个人被捕,学生呼吁校长挺身维护同学。香港大学校长张翔出生于大陆江苏南京市,美国材料学家,2年前被任命港大校长时,就因其和大陆关系密切而争议不断,外界担心...
九七前曾被誉为“亚洲最精良部队”的香港警队,因“反送中”的处理手法而备受批评。在“十一”开枪、《禁蒙面规例》推出后,港人的五大诉求已增加一条,即“解散警队、刻不容缓”,说明警民冲突已到沸点。警队滥捕、滥暴、滥权却不受监管,分析均指向其幕后操控的中共政法委系统。民怨沸腾下,警队已出现多个出事讯号,或面临整顿。
一连四天的中共四中全会,10月28日起在北京举行。预料当前的中美贸易战、香港民主抗争、大陆经济下行以及中共高层人事变动等四大问题,将成为今次重大看点。会议前一天,大批蒙面港警发动挑衅、武力镇压和平的九龙游行,期间狂射催泪弹,甚至波及药房和巴士,同时任意拘捕大批抗争者及一名记者等,再度激起民愤。
在整个夏天的酷暑中,23岁的迈克尔(Michael)和19岁的斯特拉(Stella)一起在香港街头抗议。迈克尔说,走上香港的主要街头、设置路障、吸著有毒的催泪瓦斯已成为他和斯特拉在周末默认的“约会”活动。
“反送中”运动至今逾四个月。面对香港社会抗争运动遍地开花,西方制裁力度加大,中共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继英国《金融时报》引述消息人士报导称明年3月北京将用“替代特首”的方式,换掉现任特首林郑月娥之后,有接近中南海的消息人士向《大纪元》透露,指挥林郑挑起香港乱局的中联办主任王志民、港澳办主任张晓明也将面临被清算。其中中联办主任王志民最快将在四中全会后“被撤换”。
美国副总统彭斯10月24日在华府发表了对华政策演讲。谈到香港问题,他表示,过去三年,北京当局越来越干预香港和香港市民的权利及自由,对于“一国两制”,美国尊重其它国家主权。美国也期待北京履行它的承诺。彭斯提到川普说过,如果北京当局暴力对待香港的抗争者,美国就很难跟中国大陆达成贸易协议。他对香港人喊话:“对于上百万人在过去几个月为捍卫自由而和平抗争的香港人,我们...
“港人被杀了,香港自己的法律都审不了,你港府不觉得羞耻吗?”大陆律师陈秋实就引发香港“反送中”运动的陈同佳案发布视频并表达个人看法,他呼吁香港法律界,绝不能让陈同佳离开香港。
港女命案凶手陈同佳10月23日刑满出狱,港府要求陈同佳到台“被自首”,但却不移交香港警方侦查的资料。台湾陆委会22日午表示已致函港府,要求港府允许台方派员来港接收港方证据,并押解疑犯陈同佳到台湾受审。林郑若答应,即承认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证明修订《逃犯条例》是多余;林郑若不答应,即承认一切都是政治操作。
10月21日,7.21元朗黑社会袭击市民事件满三个月,香港市民自发纪念,当天警方与抗议者多次发生冲突,警方一度密集施放催泪弹。期间有多名抗争者被拉走,包括一名年轻的女孩。
共有约 234 条记录
今日头条
NEWS HEADLINES
周五(4月26日),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北京与中共党魁会面,随后召开新闻会公布了访华内容。布林肯访华正值美中关系因中共支持俄罗斯以及科技战陷入紧张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