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童謠充斥校園 前衛方式挑戰觀念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3月26日訊】“考試作弊有絕招,又能偷看又能抄,個個像個韋小寶,捉弄老師有技巧。”“找點空閑,找點時間,獨自在家,把電視看看;帶上倦容,帶上心煩,打開書柜,把小說翻翻……”時下, 少年讀書郎哼唱愛情歌曲已不是什么新聞,另一种語言調侃的另類“校園童謠”在中小學校開始流行,并在部分學生中廣為傳唱。

江淮晨報報道,李老師是初二年級的班主任,据他介紹,几天前,他偶然發現班里的几個調皮學生聚在一起“研討”順口溜,“我是中國人,不用學外文,英語不及格,說明我愛國”;“從前有個人,半夜不睡覺,來到小樹林,看見一個人,穿著連衣裙……”順口溜調侃的語言、低俗的內容和廣泛的涉及面令李老師瞠目結舌。

《少年儿童研究》雜志是“另類童謠”面世的始作俑者。在其今年第一、二期合刊刊出的《新校園童謠31則》中,31首產自校園的新童謠——或者說順口溜、打油詩給社會觀念帶來了巨大的震蕩。

學生家長對校園新童謠現象感到難以理解,老師們感到自己成了惡意攻擊的重點。在一家公司當經理的學生家長王子民對卷進順口溜“漩渦”的孩子一籌莫展,“几個孩子成天在一起,不談學習,不講積极上進的東西,這樣下去會不會毀了孩子喲!”王先生說,孩子傳的順口溜亂七八糟的,什么炸學校、上吊、抽風、跳樓等,乍一听真嚇人一跳。什么“走走走,游游游,不學無術不發愁”,好像學習不好還挺光榮。什么“日照香爐烤鴨店,雞鴨魚肉在眼前,口水流得三千尺,一摸口袋沒帶錢”等等,真不知他們整天想什么呢。

据了解,這种另類“校園童謠”不只是調皮的中學男生的專利,它們在初高中女生和小學高年級學生中也很有市場。而《少年儿童研究》的主編孫云曉接受媒体采訪時認為,這些校園童謠其實代表一种信號,是孩子們內心壓力的宣泄,大人應該有寬容力和理解心。有人為這种“低級趣味”大惊失色,怕教唆坏了孩子,我并不擔心。教育不能太脆弱,五加二(五天上課兩天放假)等于零的效果,就說明我們給予孩子起初的東西太少了。

但是,如此前衛的觀點,真的能夠讓社會所接受嗎?有些媒体認為,尊重真實是需要勇气的,新童謠代表了一种說真話的方式。然而,說真話真的有這么簡單嗎?


    相關文章
    

  • 大陸新潮童謠反映學生不滿現實 (3/7/2001)    
  • 大陸變了味的“校園童謠” (1/7/2001)    
  • 美國新澤西州中文學校辦演講比賽 (11/29/2000)
  • 相關新聞
    大陸變了味的“校園童謠”
    大陸新潮童謠反映學生不滿現實
    深圳知名八大景點之一部分城牆發生坍塌
    大陸不少小女孩練芭蕾舞一個動作致癱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