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數千億 比三峽工程還大的南水北調即將上馬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3月6日訊】政協今開專場新聞發布會作介紹,兩會后南水北調將上馬。

  如同三峽工程,經几十年的爭論、几十年的期盼,南水北調工程終於列入‘十五’計划,這項投資估計達數千億元人民幣的世界最大引水工程,再次引起海內外矚目。香港商報7日報道,有分析人士指出,一片上馬之聲中,亦應頭腦清醒,既不能沿用傳統投資体制,造成投資效益下降,更不能讓受污染的長江水北上,以致功敗垂成。

    朱迮基力主盡早開工

  對南水北調,朱迮基的態度鮮明,已列入‘十五’計划,提出要‘加緊南水北調工程的前期工作,盡早開工建設’。而江澤民在一九九二年便提出要搞南水北調,江的態度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水的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去年十月,朱迮基曾專門就南水北調听取過有關專家的意見,稱北方地區特別是華北地區缺水越來越嚴重,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候,南水北調工程的實施勢在必行。引人注目的是,參加听取專家意見的,除了朱迮基,還有李嵐清、溫家寶等高層,足見南水北調的戰略意義,國務院將周密部署,精心組織,加快工作進度。

  据悉,高層已就南水北調達成了共識,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現在條件基本具備,近期開始分步實施,經濟實力可以承受。同時,也可有效拉動國內需求,開拓傳統產業市場。

  業內人士認為,南水北調是內地繼三峽工程之後又一跨世紀的特大型工程,因此,朱迮基也稱,南水北調工程浩大,涉及面廣,對可能遇到的困難要有充分估計。工程方案要作更加深入細致的研究論証,并要繼續听取各方面專家和社會各界的意見,以作出科學決策。

    南水北調成兩會熱點

  記者從兩會新聞中心獲悉,目前僅是政協委員的提案,有多份涉及南水北調。而且,政協會議今天將在人民大會堂就南水北調召開專場新聞發布會,南水北調的五位權威專家,將与記者見面。這在‘兩會’的歷史上,就‘水’一個問題舉行專場記者會,尚不多見。

  据分析,去年的北方大旱,使內地關於水的‘近憂’与‘遠慮’同時凸顯,南水北調也因之受到高度關注,一個延續了几代人近五十年的設想,由此浮出水面。國家已建議把南水北調列入‘十五’計划,政協也從去年十月開始,對南水北調問題,組織專家在所涉及的五省二市進行了調查。這是南水北調成為‘兩會’熱點的大背景之一,多份關於南水北調提案的提出者,顯然都參加過五省二市的調查。
  原國家經貿委副主任陳邦柱的提案長達十一頁,可以說是今次‘兩會’南水北調提案中最具分量的。而十人聯署的南水北調提案也有兩份,如國家建設部原副部長譚慶璉等十位政協委員聯署的《關於盡早實施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几點建議》;中國三峽總公司原副總經理等十位委員聯署的提案則提出要加快東線工程建設。國家環保局副局長汪紀戎和中國林科院院長江澤惠等的南水北調提案也是五人聯署。

  陳邦柱對記者說,南水北調宜早不宜遲,不能再等,也等不起了。陳邦柱介紹,中國是世界上十三個貧水國之一,全國人均水資源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且地區分布极不平衡,華北地區是世界最缺水的地區之一。陳邦柱稱,如果再遇到北方歷史上出現的持續大乾旱,後果更不堪設想。

   ‘市場水’优於‘計划水’

  南水北調事關國計民生和可持續發展,不僅具巨大的經濟效益,更具有不可估量的社會和環境效益,是一項公益性很強的水利基礎設施。那么,是不是就不需要引入市場机制呢?答案是否定的,越來越多的人趨同這樣的認識:‘市場水’优於‘計划水’。

  首先是投資机制的市場化。三個月前在武漢結束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前期工程會議上,各省市代表一致認為,過去按計划經濟体制的方法确定一個調水量,然後分配給各省市的做法已不适應市場經濟要求。正在修訂的南水北調中線規划,將根据各省市對需水量的承諾,在工程建設期承擔相應投資,并獲取相應股份,在運行期承擔相應酬水費,將來在運行管理上成立股份制有限公司,由中央控股,各省市按承諾的水量和出資額入股,并以省市為單位組建分公司,負責對各自承諾水量的銷售。据悉,南水北調中線供水總公司已在武漢籌備。

  在北京,有專家含蓄指出,作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的調水工程,南水北調總投資額甚至超過三峽工程,數千億元人民幣的投入如果沒有科學的市場机制与強有力的市場監管,易滋生腐敗。類似的教訓,不能一犯再犯。

  水价問題,是另一個關注焦點。國家水利部部長汪恕誠認為,南水北調必須合理确定不同用途用水的水价,處理好不同水源的水价格關。城市和工業用水要逐步較大幅度提高水价,專戶存儲,建立南水北調基金。通過多方論証与選比,以求得最大的綜合效益。因水价偏低影響投資效益的反例,在東線調水的實踐中已有發生,如從揚州江都引入江蘇徐州、連云港的長江水,一吨成本達一元人民幣,而農業用水國家每吨僅收四分錢。結果是什么呢?一次大水漫田僅收八至十元錢,農民認為水便宜,用水不節制,灌多了,開個口子放掉。錢沒有增加,寶貴的水就白白流失了。有人測算,在上述兩地,江蘇財政為此造成數十億元負擔。

  還有分析人士指,南水北調途經省市較多,無論對工程本身的內部管理,還是對沿途各受水地區的協調服務,涉及的工作量都較大。如仍按傳統思維方式管理,勢必造成机构龐大、管理費增加,進而增加受水區的負擔。降成本,須從‘減官’做起。

    調水不會引致國際糾紛

  除去現時醞釀成熟的東、中、西三線調水方案外,還有一個大西線調水方案,即把雅魯藏布江、瀾滄江和怒江水北調。

  据專家稱,這將會是水利部三線調水方案調水總量的四倍。也有人怀疑,上述几條江均屬國際性河流,對其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會否引發國際爭端。

  有專家認為,這几條江流出國境後,由於水量太大,經常引起水災,因而下游的一些國家如緬甸等很希望上游能分流一部分水,使流到下游的水少一些。有關事項現正在商談。這樣看來,除非特殊情況出現,大西線調水不影響下游用水,不會引起國際紛爭。

  中科院研究員陳傳友則指,現在國際上還沒有專門的國際水法庭,沒有調水比例問題,因而現在調水不會引發國際爭端。早開發要比晚開發有更大的主動權。

  還有專家分析,實施大西線調水不存在國際法或國際慣例的障礙。第一,大西線調水僅限於從這三條江在中國境內河段引水,且引水量不超過境內徑流量的二分之一;第二,三條江的中下游地區降水丰富,河水丰足,不會影響有關國家的水源利用。

    莫讓污染水北上

  問渠哪得清如水,唯有源頭活水來。數年之後,當北京、天津等城市居民喝上從南方穿山越岭、千辛万苦而來的長江水時,咽下的是清冽的甘泉,抑或是散發著隱隱腥臭的臟水?
  
水質問題、水污染問題,同樣是南水北調中不可忽視的大問題。朱迮基總理早在半年前就發出警告:如果不治理水污染,那么調水越多污染越重,南水北調就不會成功。對照香港,由於水資源缺乏,用水從廣東省東江引入,近些年因東江水質下降的說法日盛,就曾引致港人批評,兩地杯葛時有發生。

  莫讓污染水北上。汪紀戎等五位全國政協委員在會上指,東線輸水主干線將穿黃、淮、海河三大流域,沿線約四十五個市(縣)排放的一十一點四吨工業廢水、九點六億吨生活污水將直接或間接影響輸水水質。近几年雖有好轉,但總体排放水平仍很高,排污總量仍超過水環境納污容量:一是工業企業達標排放的標准不高,結构型污染負荷重。海河、淮河二流域尚有三百多家制漿造紙企業,其中山東調水沿線三十家制漿造紙企業產值僅占百分之四點六,排放化學需氧量卻占八成。二是沿線城鎮密集,人口多,而生活污水處理率卻低於百分之十五,大量生活污水直排河道。三是農業和農村污染尚未控制,水体氮磷污染趨重等。

  中線調水在水質安全方面也多有隱患。委員們指出,目前長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積為五十七万平方公里,進行過治理的約一十八万平方公里,僅占三成。調水源頭丹江口水庫及上游匯水區雖已規划了水土保護區,但僅是水庫周圍在組織實施,破坏現象時有發生。中線調水後,漢江中下游流量減少,污徑比加大,漢江中下游原本不樂觀的水質會持續惡化。


    相關文章
    

  • 中國將加速南水北調 (1/14/2001)    
  • 中國首次引入水權理論調節水价 (11/23/2000)    
  • 中國大陸「南水北調」說易行難 (11/23/2000)    
  • 中共水利部部長: 為緩解水荒,南水北調東中西三路并進 (10/29/2000)    
  • 中國官方媒体:核爆炸開鑿西藏運河是學者說說而已 (10/24/2000)    
  • 朱熚基要求南水北調工程盡早開工 (10/16/2000)    
  • 中國科協二千年:南水北調工程沒保障 (9/20/2000)
  • 相關新聞
    湖南多名城管毆打商戶 現場畫面曝光
    上海白蟻大爆發 湖南益陽遭遇「雞公蟲」侵襲
    張曉明辭政協常委 被指搞亂香港仕途被終結
    北京持續清洗港澳系統 南粵集團董事長被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