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善用寒假假期?

素珍
font print 人氣: 198
【字號】    
   標籤: tags:

今年孩子的寒假長達一個月,這一個月,說長不長,說短不短。面對長假,有的爸媽充滿了歡喜,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各種活動;有的爸媽充滿了憂愁,不知該讓怎麼安排孩子的寒假生活才好?

好好規劃假期,可以讓孩子學到不少東西,寒假可以過得很充實;任憑孩子打電動、看電視、看漫畫,寒假一眨眼就過去了。那麼,該如何幫孩子計畫寒假生活呢?
檢討過去,策劃未來
期末考成績優良者,可選擇幾本好書或訂一份好報紙作為寒假的精神食糧;成績不太理想的,爸媽要和孩子檢討不足之處,進而做補救教學。國語較弱的,可以選擇溫故知新的方式,讓孩子再複習一下課文,之後,可來個聽寫,以檢測孩子的學習成效,若還有多餘的時間,則可給予課外讀物。數學較弱的,除了把舊教材搞清楚之外,還可預習下學期的進度,如此做法,可增強孩子對下學期數學的信心。

增強e世代的技能
現在的孩子從小就會上網,寒假中同學分散各地,正好可利用網路和同學聯絡。然而,一旦坐在電腦前,大人和小孩都很容易忘我,所以,在孩子使用電腦前,可以先和他約法三章:使用的時間長短,可依孩子的需求,討論適當的使用時間。讓孩子瀏覽優良的網站,一起架設部落格,也是不錯的活動喔!

收看優良電視節目
孩子平時放學後,需要學才藝、上安親班、做功課,日子過得倒也忙碌,沒什麼時間看電視,正好可以趁著寒假,選些好的電視節目觀看,公視、新唐人電視台,有很多不錯的節目,既可增長見識,又能拓展視野。

多運動 促進身體健康
天氣晴朗時,全家一起打球、騎腳踏車、爬山;天候不佳時,可讓孩子玩跳繩、打乒乓球和躲避球。每日固定時間做運動並作紀錄,一個月下來,相信孩子不但長高了,而且也會變得更專注、更健壯。

做家事 數學會變好
很多上班族的爸媽,平時忙碌又辛苦,假日只想睡覺補眠,於是用餐時間吃外食,清潔打掃請外傭。雖然省去很多麻煩,但是,孩子學習家事的機會也跟著被省掉了。

我曾經和某大學生到中國內地旅遊,發現大學生也有不會削水果的,只會剝香蕉皮。其實,廚房是學排列組合的好地方,家事做得好的孩子,數學也會跟著好。所以,別忘了指導孩子做家事,提升數學能力喔!

學做簡單的料理
只要是人都離不開吃,越早教會孩子如何製作料理,譬如:煎蛋、滷味、煮麵、煮飯、煮稀飯、燙青菜、煮湯、切削水果等,孩子在生活上會越早獨立,不需假手他人,日子會過得更自在、更有自信,爸媽也會變得很輕鬆。

除舊布新 過新年
寒假的重頭戲就是過年,營造新年的氣氛則要從除舊布新開始。選幾個良辰吉日全家總動員,洗刷門窗、洗刷浴廁、清洗狗屋、幫狗洗澡、清洗掛在天花板上的燈扇、油漆牆壁、整理花園等,完成了除舊之後,則接著要布新:寫春聯、貼春聯、剪紙、掛年節吊飾、到花市買幾盆應景的花、選購糖果、零嘴和水果。年夜飯的菜單、過年期間的活動、壓歲錢的處理等,可以邀集家中大小成員一起討論,過一個多采多姿、豐富的新年。

寒假中的活動多,尤其是過年前後更多,讓孩子拍下精采的鏡頭,稍作整理,開學後便可以帶到班上分享,也可作為美好的寒假回憶錄。◇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日前接到讀者來電問及孩子學習數學的問題,這位母親憂心忡忡的說孩子害怕數學,她希望我能幫忙找出解決的方法。
  • 在孩子面前稱讚現在學校的導師或補習班老師,孩子就會進步。光是讓孩子覺得「被這位老師教到一定會進步」,他的成績就會改善。
  • 遺傳學家稱,神童可以出自任何家庭,而知識份子和富有創新精神的家庭出神童的概率更大。教育專家們認為,只有當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及學校老師等教育者能儘早地發現孩子身上的特長,並能施以有針對性的特別教育,充分培養和發揮孩子的先天優勢,鼓勵引導他們積極進取,孩子的天賦才不會被埋沒。
  • 小孩自呱呱墜地後,認識這個新的世界最快的方法就是問「為什麼?」這已成了小孩每天說最多的話。常有父母親不堪其擾而回應小孩:「不為什麼!」科學家表示,小孩常常會問「為什麼?」並不是為了要惹惱父母親,他們只是想要獲得正確答案。
  • 這麼說可能有些突然,不過,「父母的笑臉能讓孩子成績進步」的確是不爭的事實。其實,孩子們一直都在仔細觀察父母的表情。
  • 孩子完全不想唸書的案例中,有很多孩子感覺到「沒有人了解我」、「我很孤獨」。輟學生當中,很多也是因為對考試戰爭產生疲乏的緣故。孩子有煩惱的時候,很多案例在初期會釋出訊息,想跟父母溝通商量。
  • 為了養成孩子良好習慣,一定要有一種可以持續和重複的制度,同時要保持著自覺。
  • 父母若是只把「報酬」限定於金錢或物品,將對孩子不益。
  • 只要父母對孩子的印象改變,孩子常常就會不斷進步。父母單方面認為「我的小孩就是這樣」時,孩子會無意識做出配合父母想法的行為。
  • 和孩子的信賴關係,可說是做任何事的基礎。信賴指的是「相信」和「依賴」。若是父母和孩子溝通,受到孩子信任,孩子就會一直進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