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羅紀公園真實版 恐鳥蛋殼化石 取得DNA

人氣 27
標籤:

【大紀元3月11日訊】〔自由時報編譯羅彥傑/綜合報導〕澳洲科學家10日宣布,他們已從包括恐鳥(Dinornis )與象鳥(Aepyornis )等巨大絕種動物的蛋殼化石中,取出去氧核醣核酸(DNA ),為全球首例。不過,科學家提醒說,這不代表絕種物種應該、或者能夠以電影「侏羅紀公園」描繪的方式而復活。

澳洲伯斯市梅鐸大學的邦斯教授所領導的研究團隊表示,澳洲、馬達加斯加島與新西蘭共十三處地點發現了絕種鳥類的蛋殼化石,他們從這些蛋殼化石已乾燥的內膜中分離出DNA。相關研究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皇家學會學報生物學專刊》上。

不會飛的恐鳥是鴕鳥的遠親,身高最高可長到四公尺,到十八世紀晚期前被新西蘭的毛利人獵捕至絕種。至於象鳥則是像恐鳥與鴕鳥一樣的走禽動物,可長到三公尺高,半公噸重,但在一七○○年以前就因為歐洲人殖民馬達加斯加島而遭滅絕。儘管令人望而生畏,牠其實是草食動物。

研究人員說,從蛋殼上成功地發現古老DNA,「對於考古學與古生物學領域而言具有重大意義」。雖然蛋殼是有彈性的薄膜,在世界各地的化石中經常被人發現,但這項研究卻是第一個發現DNA可以從蛋殼中萃取出來。這項成就有助於科學家繪製遭人類滅絕鳥類的基因圖譜。

研究人員把蛋殼壓縮成粉末狀,以最新的雷射技術,用螢光綠化學顏料來凸顯在顯微鏡下的DNA「熱點」。萃取出DNA後,再利用簡稱PCR的聚合?鏈鎖反應將其擴大。PCR是鑑識科學家的標準工具,譬如用在取得著名的「基因指紋」上。

邦斯指出,該團隊在每一件個案中僅萃取到微量的DNA,即二百五十個鹼基對,而這還不到這種鳥類基因體一%的一小部分。最古老的蛋殼標本是取自約一萬九千年歷史的「澳洲鴕鳥」(Emu )。

截至目前為止,科學家都是從骨骼以及獲保存的毛髮中萃取DNA,至於長期以來被忽略的蛋殼則具有彈性,現在經證明很能保護DNA,能有效隔絕氧氣與水,比起骨骼,更不容易被細菌滲透。氧氣與水都是DNA受損的主要原因。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希特勒頭骨是女的  大魔頭死因成謎
雪隧火燒車 女客丟菸蒂肇禍
研究︰孕婦癌症 恐垂直傳遞給胎兒
保育有成 美棕鵜鶘不再列瀕臨絕種動物名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