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中心地位面臨挑戰

人氣 12
標籤:

四季的網路雜誌《香港期刊》(Hong Kong
Journal)發表作家鮑林(Philip Bowring)的文章〈差異中求生存──香港市場能成功嗎?〉(Surviving Through
Difference: Can the Hong Kong Markets
Succeed?)鮑林表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在未來面臨上海、甚至台灣和韓國的挑戰。香港必須做好市場區隔,保持其差異性,才能免於被取代。

香港地位不保?

中共國務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Xia
Bin)最近預測說,上海在二零二零年前將成為世界前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屆時,港幣將與人民幣連動,正如澳門幣在過去幾年的做法一樣。至於香港,它在整體金融發展中,將退居次位,淪為馬前卒。

然而,這項預測變成事實的可能性有多大?過去兩年的金融市場巨變,會加劇其可能性?還是減少其可能性?這涉及到幾個相互關連的議題,包括:貨幣、銀行制度、股市、管理與法令環境等。

過去五十年來,香港因自由商港的地位而受惠甚鉅。從早期的製造中心,發展為大型國際金融機構的根據地,猶如縮小版的倫敦,又因為過去五年中,許多中國企業在香港掛牌上市,使其地位有所提升。

國際金融服務業是否持續衰退,實在很難臆測,不過,衰退仍是可能的,因為就過去二十年的經驗來看,只有當金融服務業的成長超越貿易成長,而且貿易成長超越整體經濟成長的時候,衰退的趨勢才可能反轉。

港滬地位消長的關鍵:中國制度問題

一般來說,金融服務業的衰退被視為對香港不利,甚至會使香港更依賴大陸企業。然而,從另一方面來看,不管國際經濟情勢如何改變,中國都可能有外在環境惡化、貿易盈餘減少、熱錢外流,以及持有外債安全性等問題。如果上海想在二零二零年以前達到如紐約和倫敦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資金控制的自由化與其他改革是不可或缺的,而這種自由化卻很有可能因中國本身的上述因素而中止。

東京和法蘭克福兩個金融中心的發展顯示:即使兩國政府擁有大量儲備金並移除外匯管制,再加上大型的國內與貿易經濟,仍不足以達到與倫敦相比擬的地位。此外,國內經濟體規模也不全然是主要的障礙,倫敦和新加坡就是最好的證明。事實上,只要中國的制度被少數國營銀行、以及強調穩定與控制的政治制度所操控,上海就只能繼續在國內導向的中國市場扮演自己的龍頭角色。

一旦上海的雄心壯志受阻,作為中國與世界媒介的香港,就能夠保留其獨特的地位。

事實上,香港與大陸之間存在的金融鴻溝,不僅使香港得以留住企業,也能持續吸引外匯買家、資金管理人或其他擁有全球或區域性眼光的投資者。

中共希望人民幣在貿易和國際金融上扮演更重要角色,這種企圖心當然有助於成就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

然而,要達成這個目標,需要的時間可能比一般預期的長,因為中共為維持貿易競爭力,在管理人民幣匯率上採行與美元掛勾的方式。人民幣的使用量頂多只會緩慢增加,而且還必須是中國的全球地位在未來幾年能持續增強時才會發生。

南韓與台灣在等待時機

香港沒有獨立的貨幣已經長達二十五年。因此,港幣隨著人民幣連動,對金融機構不會產生重大衝擊。但是,如果其他亞洲貨幣逐漸脫離與美元的連結,使亞洲貨幣交易的影響力日增,不再以美元馬首是瞻,可能就更具重要性了。亞洲金融中心的競爭者,除了新加坡和東京之外,也很有可能是南韓。該國試圖在仁川發展松島(Songdo)高科技園區,再加上韓幣(won)具有較高的國際形象,使其在面對中國和日本的競爭時,擁有更好的條件。

台灣也是另一個潛在競爭者。對於兩岸如何更密切的合作,大多數的評論焦點都在兩岸直航上。但台灣逐漸了解,隨著有限度的鬆綁與開放,它有吸引大陸企業掛牌上市的潛力。像手機製造商富士康(Foxconn)之類的公司,將不須再利用香港上市的子公司來發展大陸事業。

至於香港股市與大陸的關係,最重要的議題是:香港可以持續吸引多少大陸企業掛牌上市。許多大型國營企業已經發行H股(在香港以港幣交易),例如銀行、電力、電話公司等。對於較小的公司而言,在香港上市的吸引力可能有限,因為香港H股的價格低於上海或深圳A股(以人民幣交易,不對外資開放),也面對較嚴格的管制。一般而言,中國並不需要外資,想以海外上市的方式以搏得聲譽的公司也愈來愈少了。

善用自由優勢,香港可與上海市場區隔

除了大陸和少數台灣公司在香港發行股票之外,香港在吸引其他外資方面幾乎完全失敗。

香港對來自非華人亞洲地區與俄羅斯的股份不屑一顧。就這點而言,香港比不上新加坡,更別說倫敦了。香港一直無法擴展在港上市股票的基底,而且也是直到最近才意識到伊斯蘭金融產品的存在。

就長期而言,香港想和上海競爭,唯一方法就是在法規管理、法律服務、會計支援服務、訊息的自由流通和國際風評上保持領先,並積極爭取印尼、俄羅斯、印度和巴西等地的籌碼,使自身成為亞洲和國際股票的交易中心。

當上海在交易的質與量上持續發展,並對非華人公司與中介商開放之際,香港的優勢在於力求市場區隔,保持其差異性;也唯有致力於全球定位,香港才能避免淪為華人世界的次級玩家,才能免於被上海大幅領先,並被深圳吞併。◇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