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传美术

巴洛克艺术(四):约尔丹斯和科尔托纳

作者:Arnaud HU
font print 人气: 630
【字号】    
   标签: tags: , , ,

在鲁本斯众多的学生及追随者中,安特卫普的雅各布·约尔丹斯(Jacob Jordaens,1593─1678年)很好地继承了鲁本斯的巴洛克风格,同时结合自己的特色成名于世。

约尔丹斯不同于鲁本斯之处在于他作品中的风俗画特色。画家基于平日里对大自然和日常生活的不断观察,使其作品带有很强的民俗风格。

《基督驱逐圣殿里商贩》描述的是《圣经》中记载的一段情景:“耶稣进了神的殿,赶出殿里一切作买卖的人,推倒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和卖鸽子之人的凳子。对他们说,经上记载说,我的殿必称为祷告的殿。你们倒使它成为贼窝了。在殿里有瞎子瘸子,到耶稣跟前。他就治好了他们。”(马太福音21:12)

作品中人物以不同程度的动势交织出了这一活跃的韵律,画面左中部商贩们和牲畜的各种倾斜趋势与耶稣整体上直立持绳踢凳的稳定重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耶稣对于人们在圣殿中喧嚣叫卖、亵渎神灵的举动十分不满,他严肃的神情与商贩们各种各样嬉笑怒骂甚至变形了的表情亦形成了对比。这让观众感到,基督不止正在净化神殿,还原本应圣洁净雅的殿堂以本来面目,而且还在以具体行动纠正人们头脑中对于神及其殿堂败坏了的错误观念。

科尔托纳

绘画艺术上的这些变革并不能全方位地展现巴洛克艺术的风采,因为巴洛克并不局限于此。直到有一天,意大利雕塑家、建筑家、画家皮特罗·达·科尔托纳(Pietro da Cortona,1596—1669年)天才地将其所学融会贯通,将建筑、雕塑与绘画等诸多因素集于一体,创作出了此后流行于西方世界各地的巴洛克盛期风格的楷模。

1631年,教宗乌尔班八世马菲欧·巴贝利尼(Maffeo Barberini)委托科尔托纳为他家族的宫殿巴贝利尼宫(Palazzo Barberini)绘制大型壁画。原本就是建筑师的科尔托纳基于他对建筑结构的深刻理解,打破了现实中二维平面概念对绘画的局限,将雕塑和建筑自身的三维空间因素融入了他的绘画创作之中,大胆地将处于不同墙面的作品有机地衔接成为一个大的整体,在他于1632年就开始构思的天顶画中,各类装饰、雕塑和绘画作品浑然一体,乍一看甚至无法立刻分清哪些是雕塑、哪些是绘画。

长方形的天顶画中云雾弥漫,仙境中众多人物不断地升腾,画家有效地使用了强烈的空间透视构图技巧,将观众的视线带入更高的云端,仿佛观者也被感染着与众神一同升华、飞翔。整个画面以天顶为焦点,四壁绘画和雕塑人物的动势也都向最高处汇聚,呈现出一种向心的纵深透视关系。色泽鲜艳的人物服饰在各类补色对比中形成的巨大光明里飘溢轻盈,让整体画面更为动感十足。

这幅作品被认为是巴洛克风格成熟时期的代表,它充分体现了巴洛克风格的特点。在豪华的画面、充满激情的强烈动势中,展现出非凡的空间感。同时,对于艺术手段的综合运用,让建筑与雕塑、装饰和绘画进行了充分的融合。这样,巴洛克画家不但在绘画造型、色彩上强调了对比,而且在材质上、现实空间上也加入了对比的因素,诸如雕塑的立体和绘画的平面之间的对比、装饰雕刻的几何图形和手绘云层的飘逸自然之间的对比、金属装潢和湿壁画颜料材质之间的对比等等。这一切丰富的艺术元素为的是向人们描绘壮丽、伟大的天国世界,表达人对神的讴歌,也让巴洛克绘画艺术在人类美术史上留下了极其重要的一页。@*#(全文完)

(点阅【巴洛克艺术】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对于一位18世纪女性艺术家来说,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艺术生涯非同寻常。她出生于瑞士一个贫寒的画家之家,作为独生女,她仍接受了广泛的教育,在十几岁时就已展现出肖像画和歌剧演唱的惊人天赋。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英语,这为她日后在国际上取得成功──成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家、欧洲上流社会的杰出女性奠定了基础。
  • 一生嗜茶,精于茶道的陆羽,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亲自踏访考察各地茶乡,从种茶、制茶、焙茶、饮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质、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茶叶的生长和气味,更讲求煮茶技艺、饮茶的配置与器皿,因而写就世界首部茶学专著――《茶经》。
  • 美国风景画家阿尔伯特‧比尔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沟通东西两岸的一座桥梁。他凭借对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与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国西部的精神,为那些永远不会亲自冒险西行的观众开启了一扇窗,让他们得以一窥落基山脉的雄伟壮丽。
  • 1990年林布兰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风暴》在伊莎贝拉嘉纳艺术博物馆(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窃,还有其它两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 春天莅临纽约!摩根图书馆和博物馆(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丝‧波特:拥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广受大众喜爱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还有其它儿童读物的作家和插画家。
  • 卡拉瓦乔的《老千》有巨大的影响力,激荡出无数件类似的版本;欧洲的艺术家复制了三十余件作品。然而,20世纪大部分时间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乔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欧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现。
  • “落竹三千, 成就一亩茶。”古人以竹自许君子品德,今人以竹制焙笼泡出一壶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汤的甘甜,此间一件件竹编器具透过竹编师傅落款标记,成了审美的主体,传世千古的好手艺。
  • 老子《道德经》说道:“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 墨竹是文人画重要的题材之一,竹可言志,也可以寄情,一方面也体现士大夫的人格操守。文同是北宋画墨竹首屈一指的人物,人称“湖州派”。对后世墨竹发展影响极大。他的表弟苏轼亦曾为其写过许多首题画诗。今天我们就从文同最出色的、最引人注目的《墨竹图》来看看,这幅画为何让人过目难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