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font print 人氣: 72
【字號】    
   標籤: tags:

【原文】
楚狂接輿(1),歌而過孔子,曰:「鳳兮(2)!鳳兮!何德之衰(3)?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4)!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辟(5)之,不得與之言。 (《論語·微子第十八》)

【註釋】
(1)楚狂接輿:楚之賢人,佯狂避世,孔子時將適處,故接輿歌而過其前。
(2)鳳兮:靈鳥,有道則見,無道則隱,以比孔子。
(3) 何德之衰:言今無道,而譏其不能隱,為德衰。
(4)已而:已,止也。而,語助詞。猶今「罷了」。
(5)辟:同「避」。

【語譯】
楚國的狂人接輿唱著歌從孔子的車旁走過,他唱道:「鳳凰啊,鳳凰啊,你的德運怎麼這麼衰弱呢?過去的已經無可挽回,未來的還來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今天的執政者危乎其危!」孔子下車,想同他談談,他卻趕快避開,孔子沒能和他交談。

【研析】
除了接輿之外,孔子在楚國遇到像長沮、桀溺等隱者,他們勸孔子學他們依樣隱居山林、不問世事,但是孔子堅持積極入世。其實,孔子並非不曾有過避世的想法,雖然他屢次因不得志而表示歸隱的念頭,如「道不行,成桴浮於海。」(《論語·子罕第十三》)不過,他至終老之際,都未曾如此做。可見,孔子心系天下事於一身的精神。

【延伸思考】
1、當有人和你表示不同意見時,你會如何面對?
2、處在混亂的時代,孔子和接輿兩人的做法不同,你認同哪一位?為什麼?

【相關資料】

憂樂天下的范仲淹

宋太祖結束五代十國的紛亂局面,實施集權中央,造成宋代積弱的病根,而使外患與國運相終始。宋代有眼光有抱負的大臣都有變法的企圖,范仲淹便是其中一位。

范仲淹幼年喪父,家裡貧窮,但經過一番努力讀書,終為宋代名臣。慶歷初年因西夏叛亂而范仲淹經略陝西,使西夏不敢犯,稱他為「龍圖老子」。慶歷三年他被調回朝為參知政事,與韓琦、富弼共同執政。他希望變法圖強,主張澄清吏治,強兵富民,厲行法治,成為歷史上的「慶歷新政」。但終因為有他這種抱負的名臣太少,實行得並不理想。他曾於《岳陽樓記》留下兩句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范仲淹還有一個義田的故事。在他尚未富貴顯達時,他曾經立志設置義田以照顧貧困的鄉親,但他為官三十年一直無力完成,直到後來他當了招討使,參與朝廷大政,才有足夠的俸祿和賞賜達成願望:他在家鄉附近購置一千畝的良田,然後選擇族中年長且賢能的人,掌管財物收付及資金的調配,以救濟貧困及親族的人。且鄉親遇嫁娶婚葬,都有補助;曾當官而今退職在家,或等待新職的人,也給予救助;如果當官任職了,就停止補助。他去世後,後代子孫也都能繼承他這項濟助族人的遺願。

范仲淹雖然居高官、享厚祿,卻把薪俸都用來救濟貧民,以致一生窮困。他一直到晚年,都沒建造一座像樣的宅第,而且死後入殮時,子孫也沒有餘錢為他辦好喪事。縱使如此,可是人們對他哀悼的場面卻是很動人的:數百族人來到祠堂,像死去父親一樣痛哭哀傷,且齋戒了三天才散去;因為他「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所以他從政過的地方百姓也紛紛為他建祠畫像。老百姓在傳頌他的一生時說:「朝廷無憂有范君,京師無事有希文」(希文是范仲淹的字)。

【課後作業】
閱讀完相關資料後,請說明范仲淹和孔子精神相似之處。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孔子說:「人(或生命)先天具有的純真本性,互相之間是接近的,而後天習染積久養成的習性,卻是互相之間差異甚大。」
  • 孔子說:「學生們為什麼不學《詩》呢?學《詩》可以有啟發、鼓舞、感染的作用;可以從各國的風俗、政治社會實況瞭解政教得失;可以群居相切磋且和而不流;可以出怨氣而舒暢,且反映民生疾苦,使上位者心生戒惕而修明政教。近的可用來侍奉父母,遠的可用來侍奉君主;還可以記住許多鳥獸草木的名字。」
  • 韓非是戰國七雄之一韓國的貴公子,曾與李斯同拜在荀子門下,當時國力較弱的韓國飽受強鄰秦國的威脅,隨時都有亡國之虞。韓非屢次上書獻策給韓王,卻無法受重用,於是將抱負寫成《韓非子》一書,此書集法家思想於大成。
  • 子貢說:「君子也有討厭的事嗎?」孔子說:「有討厭的事。討厭稱讚別人罪過的人,討厭品格低下而譭謗居上位的人,討厭果斷勇敢卻固執不明理而阻礙難行的人。」孔子說:「賜,你也有討厭的事嗎?」子貢說:「討厭竊取別人的而自以為聰明的人,討厭不謙恭而自以為勇敢的人,討厭揭發、攻擊別人的隱私或缺點而自以為正直的人。」
  • 春秋時代,晉國公子孫周是晉襄公的曾孫,孫談之子,因受到當時在位的晉厲公排斥,於是就到周王室,侍奉單襄公並任職他的家臣。孫周為人忠實,做事重義理,雖然避走他鄉,但還是心繫著晉國的一切。如果聽到晉國不好的消息,他就會感到哀傷;如果聽到晉國有喜慶的好消息,他也會跟著高興。
  • 在家中父母如果從不鞭打孩子,孩子的頑劣叛逆就無法禁止;國家如果沒有刑罰,百姓間的相互衝突就無法禁止;天子如果不行討伐,諸侯間的暴力相爭就無法禁止。所以家庭、國家及天子規定的一些必要的懲處是不能廢止的,但要技巧的運用。
  • 魏公子叫無忌,是戰國時代魏安厘王的異母弟弟。魏安厘王即位後,便封魏公子為信陵君。魏公子為人仁愛,對待賢士謙恭有禮,因此來歸附他門下的食客有三千人。那時各國諸侯因魏公子賢德,連續十幾年都不敢發兵侵犯魏國。
  • 孔子說:「『見到別人的善處,要急起直追,好像害怕趕不上似的,見到別人的不善處要遠遠避開,就像用手去試探熱湯,惟恐避開不夠快似的。』我看過這種人,也聽過這種話。『避世隱居以成全我的心志,出仕行義以達成仁道的理想。』我聽過這種話,卻沒有見過這種人。」
  • 孔子說:「君子有九件該用心思慮的事情:看事物要力求分明;聽人言語要力求聽得清楚;神色要力求溫和;說話務必忠實;做事務必謹慎敬重;有了疑惑要問清楚;忿怒時要想到事後的禍害;見了財利要想自己應不應該取得。」
  • 孔子說:「君子有三種事情應引以為戒:年少的時候,血氣還不成熟,要戒的是色慾;等到身體成熟了,血氣方剛,要戒的是與人爭鬥;等到老年,血氣已經衰弱了,要戒的是貪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