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第78代洋媳婦:入家譜很自豪

人氣 88
標籤: ,

【大紀元2011年04月23日訊】孔子第七十九代直系子孫孔垂旭本週四(4月21日)前往中國北京演出話劇《他們向我襲來》(And Then They Came for Me)。他的母親——孔家的洋媳婦孔珍妮同行。啟程前夕,孔垂旭和孔珍妮分別接受了BBC英倫網的專訪。孔珍妮用十分流利的中文,講述了孔子思想的精華,以及孔子精神在孔垂旭身上的體現,還對自己作為唯一的「洋媳婦」被修入孔子世家家譜感到自豪。

兒子的說教

據BBC英倫網報導,孔珍妮表示,兒子孔垂旭自從出生到現在,不僅在接人待物方面非常有禮節,而且在不用道德說教的情況下就可以從兒子身上看到孔子思想的體現。

孔珍妮說,似乎這都是基因遺傳,完全不需要告訴孔垂旭需要尊老愛幼,誠摯待人,他自然就會這麼做。而孔垂旭長這麼大一直也都沒有一些其他英國孩子的不良習氣。

孔珍妮還表示,有時自己作為長輩還會受到孔垂旭的說教,比如有時他會要求自己對其他人做更多的幫助。

媳婦的自豪

孔珍妮表示,在中國傳統思想中,女人永遠都是站在男人的背後,女人是輔佐,而她本人的思想也很傳統,有些類似。

但她說自己的公公——孔德墉歷經10年時間進行了修訂,把孔垂旭及女兒和自己的名字都加入了家譜。她為此感到非常自豪。

她說,修改家譜的提議是孔德墉做出的,獲得在台灣的孔德成的准許,最終開始修改家譜。

孔珍妮自始至終都以「我爸爸」稱呼自己的公公——孔子協會主席孔德墉;並在言語中也透露出感激之情。她說,「我爸爸身體並不好,這些是很複雜的腦力勞動,他用了十年的時間完成修訂家譜!」

孔子的故鄉

孔珍妮的中文非常流利。孔珍妮說,並不是因為遇到了孔垂旭的父親孔維眾才學中文;她是學中文在先,認識孔維眾在後;不過學習孔子思想和理論還是在認識孔維眾之後。

孔珍妮說,自己經常去中國祭拜祖先,不過孔子的生日通常都是孔垂旭的學期開學的時間,所以不能保證每年都回去。但自己非常喜歡孔子的故鄉曲阜。

相關新聞
家史二千五百年 孔子後裔展開「人口普查」
孔子後裔逾三百萬人  遍及世界各地
孔子家譜和女書獲得金氏世界紀錄証書
孔子家譜將大修  初估在台後代兩千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