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包圍城市 中國2/3城市深陷困境

人氣 32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4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曉宇綜合報導)4月11日,江蘇無錫東港鎮在人口密集區建垃圾焚燒發電廠,該鎮數萬居民持續在發電廠門口維權抗議,反對當地政府點火開工。幾乎同時,廣東番禺垃圾焚燒廠選址也引起一場風波。據統計,全國四分之一的城市已基本沒有垃圾填埋堆放場地,全國約三分之二的城市被垃圾圍城。

全國668個城市 2/3被垃圾圍城

中科院能源所特聘研究員及相關垃圾處理專家在第五屆中國城市發展市長高峰論壇上透露,不只是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眾多中小城市也面臨垃圾圍城的問題。

中聯重科副總裁兼中聯重科融資租賃公司總經理萬鈞透露,中國除縣城之外的668個城市中,有2/3的城市處於垃圾包圍之中,1/4已經無垃圾填埋堆放場地。全國城市垃圾堆存累計侵佔土地超過5億平方米,每年的經濟損失高達300億元,全國城市生活垃圾累計堆存量已達70億噸。

據統計,截至2010年中國97%的城市垃圾無法處理,只能堆放或填埋。中科院能源所特聘研究員沈劍山表示,這種簡單堆放、填埋,給日後發展埋下了隱患。堆積如山的垃圾如一顆巨型「炸彈」,潛伏在城市地下。


隨著城市的發展,垃圾已成為一個令人頭疼的難題。(網絡圖片)


垃圾焚燒?民情洶湧

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員會主任陳永表示,北京目前日產垃圾量為1.84萬噸,現有的垃圾處理設施日處理能力僅為1.04萬噸,垃圾處理設施全部超負荷運行,超負荷率達到67%。最多再過四五年,垃圾填埋場將不堪重負,垃圾無處可填。自1999年以來,廣州生活垃圾總量十年翻了一番,目前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近1.8萬噸,進入終處理的仍有1.2萬噸。每天產生生活垃圾4500噸的南京市,現有的水閣、轎子山和天井窪三個填埋場,即將飽和封場。

垃圾填埋,已不堪重負,很多城市意欲轉向垃圾焚燒。然而由於焚燒會產生毒氣以及其它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公眾抗議「遍地開花」。從北京六里屯到上海江橋,從南京天井窪再到江蘇吳江,到最近的番禺和無錫,人們反對焚燒垃圾的聲浪越來越高。

二惡英是垃圾焚燒廠之爭的焦點。二噁英毒性相當於砒霜的900倍,是國際公認的一級致癌物,而垃圾焚燒就會產生這種物質。正是出於這種擔心,各地民眾都群起抗議來反對建設垃圾焚燒廠。

前環境保護部政策法規司司長楊朝飛透露,目前,環保問題排在當前全國群體性事件十大原因的第九位,因環境污染引起的群體性事件的增長速度排在第七位,其年增長率為29.8%。

其實填埋同樣產生大量污染,廣東有4000個生活垃圾填埋場,其中1500個混雜大量的有害危險廢物,污染了地下水。

實例:王久良鏡頭下的北京垃圾圍城

從2008年到2010年一年半的時間裏,王久良走訪了北京周邊400多座垃圾場,用樸素的影像記錄下了北京垃圾圍城的原貌。

王久良說,他是騎著摩托去追蹤垃圾車,用這種最笨的辦法尋找垃圾的最終去向。就這樣他到達了北京周邊一個又一個的垃圾場。當他最後把這些垃圾場的確切地點標注在地圖上,令人震驚的、切切實實的「垃圾圍城」赫然在目!

他藉助Google Earth上的地圖,他標注了13座大型垃圾填埋場。然後根據他已經去過的野垃圾場,在北京五環到六環之間鎖定了400多個具備相當規模的目標,一共拍攝了400卷120膠卷,總共4,000張照片。


重慶歌樂山旅遊景點的垃圾堆,這樣的場景在大陸風景區並不少見。(網絡圖片)


出路在哪裏?

廣州市政協委員韓志鵬認為,不管終端處理是採用填埋還是焚燒,垃圾的處理都必須以分類為前提。

2009年5月,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所的幾位學者在《環境科學》雜誌發表了一篇關於垃圾焚燒二噁英排放特徵和毒性當量指示物研究的論文,文章從41個垃圾焚燒設備採得234個排放煙氣的樣本。通過樣本分析,得出生活垃圾焚燒爐的二噁英排放數據為0.001-1.65ng I-TEQ m-3,其高值超出中國的排放標準(1 ng I-TEQ m-3),也大大超出中國將逐漸效仿的歐盟標準(0.1ng I-TEQ m-3)。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趙章元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說:「大部份的廚餘垃圾可做生物處理,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都可做適當的處理和回收,實際上剩下的需要焚燒或填埋的垃圾只佔很少份額,只佔一兩成的樣子。」他說焚燒廠並沒有一定要建設的必要。

相關新聞
攝影師鏡頭下的北京 垃圾圍城
北京:即將被包裹在垃圾之中的圍城
中國建垃圾焚燒廠引擔憂 強致癌物難降解
中國人最關心的環保問題 (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