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五千神傳文化】大系列之「點睛傳統」

曉看黃州話東坡(下)

千載雪
font print 人氣: 94
【字號】    
   標籤: tags:

五、東坡近人

這個「近人」就是指蘇東坡身邊的與蘇東坡走的比較近的人。兩任妻子,一位侍妾。

蘇東坡與第一任妻子的結緣方式有點意思:相傳,蘇東坡家鄉有一個池塘,裏面的魚兒經常從水中往起跳躍。年方十六歲左右的王弗,讓父親找人給這個池塘起名字,王弗暗自從名字中選擇夫婿。正好年少的蘇東坡經過這裏,起出了「喚魚池」這個名字,恰巧王弗「內定」的也是「喚魚池」這個名字。於是,王弗芳心暗許,最終嫁給蘇東坡。

王弗聰慧,但內向。可是當蘇東坡在家裏背書,忘詞的時候,王弗能給予提醒,這下子可以說讓蘇東坡吃驚不小。而且王弗的心思非常細密,能從別人的話語中,看出這個人究竟是君子還是小人。讓大大咧咧的蘇東坡有個分辨。

可是好景不長,王弗年紀輕輕就撒手人寰。他們之間的恩愛婚姻只維持了十年。在蘇東坡四十歲的時候,一次蘇東坡在夢中遇到她,深情的寫下了〈江城子〉,足可見王弗在他心目中的位置!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第二任夫人王潤之,是王弗的堂妹,非常的賢慧,是陪伴蘇東坡最長的伴侶。她用妻子的賢慧和隱忍,撫慰了蘇東坡那顆歷盡滄桑的心。有詩為證:

〈小兒〉
小兒不識愁,起坐牽我衣。
我欲嗔小兒,老妻勸兒癡。
兒癡君更甚,不樂愁何為。
還坐愧此言,洗盞當我前。
大勝劉伶婦,區區為酒錢。

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八月一日,蘇軾擔任端明殿學士、翰林侍讀學士、禮部尚書,倍享榮耀,四十七歲的王潤之卻不幸去世了。王潤之陪伴蘇軾走南闖北,共度宦海浮沉的艱難歲月,這位賢內助的驟然去世,對當時年已五十八歲的蘇軾可說是個重大的打擊。

蘇軾極其悲痛地在祭文中哀號:「我曰歸哉,行返丘園。曾不少須,棄我而先。孰迎我門,孰饋我田。已矣奈何,淚盡目乾。」

在1074年蘇東坡在杭州任通判的時候,夫人王潤之憐憫朝雲的身世,將其買下做侍女。當時朝雲僅僅12歲。在後來的23年間,朝雲始終陪著宦海沉浮蘇東坡,即使蘇東坡身陷「烏台詩獄」時,曾經遣散奴僕,唯有朝雲不肯離去。

後來,蘇東坡被貶惠州,只有朝雲隨他南遷(當時王潤之已經去世)成為蘇東坡流放生涯的忠實伴侶。為此蘇東坡曾經寫下了〈朝雲詩〉:

不似楊枝別樂天,恰似通德伴伶玄。
阿奴絡秀不同老,天女維摩總解禪。
經卷藥爐新活計,舞衫歌扇舊因緣。
丹成隨我三山去,不作巫陽雲雨仙。

蘇軾在這首詩中以「不似楊枝別樂天」來讚美朝雲的不離不棄,以「恰似通德伴伶玄」來感念朝雲隨他南遷。白居易的侍妾中,以擅唱〈楊枝〉著名的樊素,在白居易晚年病中離開了樂天。

「天女維摩總解禪」就是指朝雲在蘇軾學佛之後,也從而學佛並粗知佛學大義。朝雲因能歌善舞而得以與蘇軾結下「舞衫歌袖舊因緣」,因此就算她學佛功成,也不願作「巫陽雲雨仙」,只想伴隨蘇軾前往「三山」,為蘇軾「一生辛勤,萬里相隨」(〈惠州薦朝雲疏〉)。蘇軾心中如何能不珍視朝雲這份非常難得的真摯感情?

蘇軾有一首〈蝶戀花〉詞,據說也與朝雲有關:「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裏秋千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裏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這首詞是蘇軾借傷春而抒發自己貶謫嶺南,坎坷寥落的人生遭遇。暮春景色,滿目衰落。牆內佳人本是無心無情,而牆外行人卻因多情而心生煩惱,萬端愁緒皆由心造。一切原本自然,何須如此執著,自生煩惱?

據說,蘇軾請朝雲演唱這首〈蝶戀花〉詞。在唱的過程中,朝雲深深的體會到蘇東坡的那種傷懷之心,不斷的流淚,內心充滿淒苦。朝雲深深理解蘇軾的苦悶,想到人生在世,苦多樂少,歡娛稍縱即逝;想到人世無常,一呼一吸倏忽之間便有生離死別之虞;想為蘇軾分擔他的悲苦怨憤,卻又無著力處,每想及此,便淚如泉湧,無法再歌。

果然,「『枝上』二句,斷送朝雲」(《草堂詩餘正集》),「朝雲不久抱疾而亡,子瞻終身不復聽此詞」。(《冷齋夜話》)

真是一位忠義至性的朝雲!

蘇東坡有四個兒子:邁、迨、過、遁。只有蘇遁一歲左右夭折之外,其餘幾個兒子(邁,為王弗所生,王潤之生:迨、過)都很有出息。這三個兒子給予蘇東坡很大的慰藉。有的在詩文繪畫和書法上都很擅長。蘇東坡曾寫詩:「兩翁歸隱非難事,惟要家傳好兒子。」(〈別子由三首兼別遲〉)

說到子由,其實是蘇轍的字。蘇轍也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那首膾炙人口的〈水調歌頭〉中蘇東坡在大醉之後,表露出對弟弟的深切思念。可以這樣說,蘇東坡和蘇轍之間的手足情誼真的可稱為文壇佳話!

當然,在蘇東坡的「近人」,還有諸如秦觀等名士和「佛印」等高僧。限於篇幅這些就不細說了,在本文末尾附幾件關於他們的趣事,讓讀者欣賞。

對於佛印粗略的可以這樣說,佛印的出現就是不斷的點醒蘇東坡心中那份佛性。因為按照佛家講:人是從更高尚的生命境界中來的,生命的真正意義是在這裏還清業債,最後符合不同層次對生命的不同要求,最終返回去。那裏才有最美好和最永恆的。

所以,佛印就是希望蘇東坡能不斷在佛法修持上能抓緊,不要陷在塵世的光怪陸離之中!人間的一切在佛家來看都是幻影而已。

六、居士東坡

蘇東坡成長的家庭環境,佛法修行的味道很濃。父親蘇洵喜歡與名僧交往;母親程氏仁慈寬厚,對佛法非常篤信。經常虔誠禮佛。從小蘇東坡就在這種家庭環境中長大,後來一舉成名之後,經歷了太多的沉浮起落,有了這些人生的體驗,使他更加努力的對於人生從佛家的理論中搜尋著答案。

蘇東坡把自己所學到的禪理,容到生活的實踐中,而不是和別人那樣苦背佛經似的修行。這也許就是蘇東坡無論什麼時候,都能反觀自省,和保持那種光明的心境的緣由吧!

不管怎樣,蘇東坡在文學上和人格上有如此出色表現,佛法修持功不可沒!

七、不算結語的結語

文章終有寫到頭的時候。本文實在是太長了,可以說這是我曾經寫過的最長的一篇文章。此文我構思了兩年,中途幾次提筆,又幾次放棄。總覺得當時所能表達出來的蘇東坡和我心中想表達的相去甚遠,索性頹然廢筆。

今朝經歷過很多人生的坎坷和波折,我終於真切的理解了一些蘇東坡當時的心境,所以我才用最恭謙的筆觸,寫出我心中的可愛的、偉大的、幽默的平易近人的蘇東坡。

也許因為蘇東坡對自己曾經說的:「我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園乞兒。在我眼裏沒有一個不是好人。」做了徹底的實踐,才會讓後世從皇帝到乞丐,到各行各業的人都非常喜歡他;在這些後人的眼裏,蘇東坡成了真正的好人!這正應了那句:「一報還一報」的俗語(確切的說就是:你用什麼態度來對待人家,人家就用什麼態度來對待你。)

蘇東坡的可貴人格在於他的自由和憐憫眾生的精神。無論外部有多大的壓力,他都堅持為百姓說真話,秉承著一種為國為民的責任感,一種光明與從容的心態這是最為難能可貴的!

用「蘇門六君子」之一的一位李姓者,為蘇東坡寫的祭文中的一段,作為本文的結尾:「道大不容,才高為累。皇天后土,鑒一生忠義之心;名山大川,還萬古英靈之氣。」

附:蘇東坡趣事三則:

1. 吟詩賞月

蘇東坡在杭州,喜歡與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金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兩人飲酒吟詩之餘,還常常開玩笑。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蘇東坡宴會請客,他總是不請自來。

有一天晚上,蘇東坡邀請黃庭堅去遊西湖,船上備了許多酒菜。遊船離岸,蘇東坡笑著對黃庭堅說︰「佛印每次聚會都要趕到,今晚我們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詩,玩個痛快,他無論如何也來不了啦。」誰知佛印和尚早打聽到蘇東坡要與黃庭堅遊湖,就預先在他倆沒有上船的時候,躲在船艙板底下藏了起來。

明月當空,涼風送爽,荷香滿湖,遊船慢慢地來到西湖三塔,蘇東坡把著酒杯,拈著鬍鬚,高興地對黃庭堅說︰「今天沒有佛印,我們倒也清靜,先來個行酒令,前兩句要用即景,後兩句要用『哉』字結尾。」黃庭堅說︰「好吧!」蘇東坡先說︰「浮雲撥開,明月出來,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黃庭堅望著滿湖荷花,接著說道︰「蓮萍撥開,遊魚出來,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這時候,佛印在船艙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聽黃庭堅說罷,就把船艙板推開,爬了出來,說道︰「船板撥開,佛印出來, 憋煞人哉!憋煞人哉!」蘇東坡和黃庭堅,看見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個人來,嚇了一大跳,仔細一 看,原來是佛印,又聽他說出這樣的四句詩,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來。蘇東坡拉著著佛印就坐,說道︰「你藏得好,對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於是,三人賞月遊湖,談笑風生。

2. 水果和藥

蘇軾婚後不久,應邀去劉貢父家作客,才到那裏,僕人就趕來請他馬上回去,說夫人有急事。劉貢父有心諷刺,吟道:「幸早裏(杏、棗、李),且從容(蓯蓉為一味中藥)。」這句裏含三種果名,一種藥名。蘇軾頭也不回,蹬上馬鞍就走,邊走邊說:「奈這事(柰,蘋果之屬、蔗、柿)須當歸(當歸為中藥名)。」東坡居士的才思實在令人拜服。

3. 對聯退敵

北宋時期,宋人屢遭遼邦侵犯。居心求和的朝廷卻引來一遼邦使者,出上聯要宋人答對:「三光日月星」。如對出下聯則撤兵議和。此聯看似簡單,實不易對。出句的數字恰與後面的事物相符,而對句所選數位對應事物都會多於三或少於三。

恰逢回京述職的蘇軾,大筆一揮,巧妙對上下聯:「四詩風雅頌」。該對聯妙在「四詩」只有「風雅頌」三個名稱,因為《詩經》中有「大雅」、「小雅」,合稱為「雅」。加之「國風」、「頌詩」共四部分,故《詩經》亦稱「四詩」。對句妙語天成,遼使佩服至極。(全文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只見晏嬰從容的端起滴過血的酒杯,義憤填膺的對天悲嘆道:「可恨!崔杼無道弒君王。凡為虎作倀、助紂為虐者均不得好死!」說罷,便一飲而盡...
  • 韓宜可,明朝浙江山陰人,洪武初年被提拔為監察御史,為人正直,以盡職敢言而著稱。
  • 帝嚳下令招募天下,有誰能取得戎吳將軍的首級,就賞賜黃金千斤,封食邑萬戶,並把公主賜嫁給他。
  • 人生際遇各有不同,但是做人的基本準則是一致的,那就是要堅守道德和節操。中華民族歷來重氣節,千百年來出現了很多講品行、保氣節的仁人志士,明朝的范景文就是其中的一個。
  • 當匈奴橫行北方、西晉王朝面臨崩潰的時候,晉朝一些有志氣的將士堅守在北方戰亂的國土上。劉琨就是這些將士中傑出的一員。
  • 身上很多地方都被海水淋濕了,可是我依舊如一座雕像一樣坐在那裏,一動不動。因為我在想...
  • 孔子向老子問禮之前,他為什麼想到要從事歸正「禮」、「樂」的宏偉志向?這就要從孔子八歲那年一段鮮為人知的奇遇說起...
  • 孔子帶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使他們大開眼界,意志也受到磨練,這是非常特殊的教育活動。
  • 孔子為苦苦探求天道不得而苦惱,當他聽說老子隱居沛地,已領悟天道的消息後,便決定再一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