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地方平台債釀危機 已發超去年全年1500億

人氣 2

【大紀元2012年11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高紫檀綜合報導)今年以來,在中共高層「穩增長」的主導下,各地地方政府頻繁通過融資平台發債,目前中國大陸融資平台發債規模已高達5792.8億元,超出去年全年發行量1500億元。

外界分析,這將加劇大陸地方融資平台的風險。有報導稱,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NAFMII)為防風險,已暫停接收副省級以下的融資平台類(基礎設施類)企業發行中期票據項目。

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大幅發債超去年 已超去年1500億元

據《經濟參考報》獲得的中債資信數據顯示,年初至今,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發行債券(包括企業債券、中期票據、定向工具等)合計數為5792.8億元。而地方融資平台去年全年發債規模為4257.4億元,這意味著今年發債規模已超過去年全年1500億。

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通過債券市場發行的債券,一般被稱為城投債。市場普遍認為,這類債券事實上由地方政府隱性擔保,兼具「企業債」和「地方債」的雙重特點,頗受市場青睞。其交易主要在銀行間市場進行,交易主體也主要是銀行、券商和基金等。

由於1993年中共開始的分稅制改革導致了地方政府的稅收收入銳減,地方政府在缺錢的情況下,紛紛選擇繞開相關法律規定,通過建立城投公司的方式,使其具備融資條件。但從嚴格的法律角度來說,如果城投公司違約,地方政府並沒有法律責任承擔城投債還本付息的責任。

城投債風險巨大 2011年引發一系列債務風險事件

近年來,在GDP出政績的指導思想下,地方政府利用融資平台大量發債。審計署公佈的數據顯示,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債務餘額中,融資平台公司、政府部門和機構分別舉借4.97萬億元和2.5萬億元,佔地方政府總債務的近七成。而地方政府的累計債務超過10萬億元,

2011年和2012年是地方兩大債務集中到期年份。2011年,一系列城投債信用風險事件一度導致三季度城投債發行暫停兩月有餘。

經濟學家郎咸平2011年底在瀋陽的演講中透露,地方政府總共發行了483個城投債,其中33%現金流是負的。而當時,從雲南開始到四川、上海、廣東、東三省、江浙等地一個接一個違約,最後全中國全部省份全部違約,全部還不出來。最終導致去年7月8號,城投債的二級市場交易全停。

有媒體報導,各商業銀行為了維護與地方政府之間的良好關係,允許其到期債務展期,來避免風險集中爆發。

融資平台公司借新或為還舊 銀行風險上升

最近《中國證券報》報導,今年以來融資平台公司掀起一輪「借新潮」,其中相當一部份的融資方式是從銀行信貸變成債務融資,並未增加現金流,新積累的風險不容忽視。

上述報導還稱,近年來發債的城投公司償還債務的能力並未改善,一些地級市平台的風險狀況堪憂,部份項目無法在未來產生足夠的現金流,平台公司債券融資風險不容忽視。此外,大部份債券為銀行業金融機構持有,特別是部份債券由於市場認可度不高,導致承銷銀行被動持券,這使得平台債務風險仍然大量留在銀行體系,並未得到有效分散,銀行實際的風險敞口上升。

在強大的風險之下,銀行不得不有所行動。此前一週,據路透社報導,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NAFMII)為防風險,已暫停接收副省級以下的融資平台類(基礎設施類)企業發行中期票據項目。

聯絡本文作者請發郵件到:gaozhitan@gmail.com。

相關新聞
大陸官方首次承認地方債務10.7萬億
美媒:中國地方債風險顯露 需信貸緊縮
地方債務巨大 投資者拋中資銀行股份
地方債或成中國經濟最大定時炸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