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藝術賽 飛天作文拔萃

人氣 12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5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呂海舊金山報導)第廿六屆舊金山青少年藝術作品比賽(The Young at Art)文學藝術頒獎典禮,週六(5/12)在de Young博物館舉行。今年在45名獲獎者中亞裔得獎者超過了1/3,其中飛天藝術學校加州分校的華裔學生出類拔萃。7年級學生蔡心笛、潘清彙和匡宇純包攬了初中短篇小說的前三名,另外兩名學生饒宗涵和白潔心,分別獲得了初中短篇小說的榮譽獎和詩詞類榮譽獎。

今年的比賽收到了短篇小說、詩歌、短劇等的兩千多件作品。專業作家、短篇小說評審李思科(Beth Lisick)表示,此次賽稿的題目多異,情感表達深刻,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參賽稿件質量之高,所以評審難度很大,她閱讀多遍並經過多階段評審最終才評出獲獎者。李思科說,在此次審閱中,她在尋找有趣的語言和獨特的聲音,與此同時與另一位評審一樣,她也在尋找能使自己獲得全新視野的思維。

蔡心笛參賽的短篇小說名為《當銀雀歌唱的時候》。文中描述了美國西部開拓時代一對小姐妹的家庭變故情節,通過一場大火危機,作為姐姐的她捨身救出了妹妹,擺脫了自私的心理陰影,走向了關愛和樂觀。

李思科說,蔡心笛的文章被評為第一名是因為她的文筆,她能把非常複雜的語言,用看似簡易輕鬆而又有趣的文字把它表達出來。另外文章本身也頗有趣味,故事情節非常流暢。她表示,要能使文章寫到此水平需下很大功夫。

作為得獎者本人,蔡心笛表示首次參賽並沒有考慮太多,只不過是聽從老師的建議,在文章中她想表達的是自我犧牲與其給人帶來的希望,她在下筆後兩個小時內就將全文一氣呵成。

母親陳羽霄表示,女兒蔡心笛從小喜歡讀書,小學時代經常帶她去圖書館,得獎後覺得有些意外,但女兒在飛天就學兩年,期間遇到的都是好老師,所以她並不十分吃驚。她將女兒的能夠獲獎歸功於蔡心笛自己的努力,和老師的教學與學校。

蔡心笛與其她得獎的同學,都是7年級英文教師馬蒂耶斯(Diana Mathias)的學生。馬蒂耶斯認為,學生的學習與所得成就,主要靠學生自己,思想與創新都來自於學生自己。她說,教師可以使學生氣餒,也可以鼓勵激發學生,但教師應做的是鼓勵學生而不是阻止他們的成長。她介紹,去年短篇小說得獎的學生由該校另一名老師教導,三名學生中今年只有匡宇純一人參賽,匡宇純今年再獲第三。

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的飛天教研室主任婁女士表示:飛天學生每天接受三個小時的藝術課程,「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孩子們對藝術的感悟力、專注力。從教學過程看,藝術確實促進了學生的文化學習。」

飛天分校校長曹鳳旋分享:「飛天學校的特點是德、才、藝教育並重……學生們在美國參加全國統考,成績非常好……孩子們一進學校,每天聽的、學的都是古典音樂、美術、舞蹈、中國傳統文化,那個薰陶的力量太大了。所以孩子們一進來就變。」

此次的其他評審委員包括詩人斯奈德(Bruce Snider)與劇作家佈雷格曼(Erin Bregman)。在評審稿件時,學生的姓名和所屬學校對評委保密。

相關新聞
飯店做公益  招待慢飛天使
試飛成功 駕車飛天將美夢成真
15秒大變身 麻州飛天車展翅翱翔
能飛能駛 飛天車亮相紐約車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