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名校校長籲家長:催谷「十項全能」不如先自理

人氣 61
標籤: ,

【大紀元2012年05月31日訊】港孩,又稱港童,是泛指一些嬌生慣養,自理能力低,情緒智商低和抗逆力低的香港孩子。擁有40年教學經驗的香港傳統名校喇沙小學校長梁周嘉平就直言,孩子問題的根源來自父母,因孩子一出現問題即代為解決,而長期導致孩子無法自立及健康成長。

對於有很多家長為孩童能考入名校而不惜給孩子報讀各類興趣學習班,梁太建議父母與其催穀子女「十項全能」,倒不如先著手豐富他們的生活經驗,培養個人自理能力,才能真正令子女成材。

今年8月將正式退休結束40年教學生涯的梁太,自1972年加入喇沙教中文和數學,4年前升任校長。根據梁太多年教學經驗,直言「港孩是由無耐性的父母造成的」。她解釋:「現在子女一喊悶,父母就將手機、電腦奉上;子女一聲『不懂』,父母就馬上替他縛好鞋帶、做好答案,他們又怎可能成長?」

這些孩子出生於20世紀90年代中後至21世紀初,物質富裕,是少子化社會下的中產家庭產物。因為自小受父母外祖父母等的溺愛和家傭全天候照顧,習慣接受小王子、小公主般的呵護和伺候,造成自理能力、情緒智商和抗逆力三者均低的「三低」港孩。有小六學生不懂綁鞋帶和洗頭沖涼等,缺乏基本生活起居能力。情緒智商低和抗逆力低亦可能導致長大後遇上挫折時較易罹患情緒病,甚至自尋短見。

統一派位 多報興趣班無助入喇沙

梁太認為,家長與其花大量時間和金錢安排子女參加課外活動,成為「十項全能」,倒不如先練好「基本功」,培養他們自理能力,豐富生活經驗。

有教育學者認為若「港孩」情況延續,成長後有可能對香港社會的競爭力造成負面影響。臨床心理學家指出解決港孩問題,父母應採取「積極不干預」策略,放手讓孩子學習。家長及學校可從日常生活做起,鼓勵子女學習自立。考慮子女性情、興趣及能力,否則會令子女感到被強迫參加,漸漸養成放棄和退縮的個性。

喇沙小學是香港名校,也是望子成龍家長心目中的指標,每年招收學生期間,學校門外必有大批家長為幫孩子遞交入學申請表而大排長龍,竭盡一切辦法增加入學機會。梁太就表示大可不必如此:「每年平均有逾800人申請入讀小一,因為學校跟教育局統一派位機制收生,不設面試,故家長毋須勉強為兒子報名參加大量興趣班。」

她同時提醒家長,選校時必須考慮學校的教學理念和程度。以喇沙為例,校內英文課程度較深,除中文外其他學科主要以英語授課,另中文和數學科設增潤課程,對學生識字和理解能力要求較高,家長應衡量孩子能力以免出現錯配,影響孩子成長。學校為繼續服務基層學童,暫時無意轉營直資。

回顧在喇沙執教40年的日子,梁太形容,教學猶如「遲來的愛情」,要換來學生今日一句「多謝」並不容易。特別對頑皮的男生,更需有耐性與他們溝通,「試過有學生上堂偷玩電子寵物『他媽哥池』,沒收玩具時他反要求我代為照顧『寵物』,令我既生氣也好笑」。 她計劃退休後先過一段悠閒生活,之後打算學習書法、畫畫、攝影、樂器等增值自己,再參與各類義務工作。

梁太憶述當年自己只是個剛畢業的準教師,竟膽粗粗到學校自薦,卻獲校長接見和聘任,因此執起教鞭至今四十年。繼任校長將是曾於喇沙執教7年、現任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小學校長何侯純華,她將於今年9月接掌喇沙小學。

(責任編輯:樂慧)

相關新聞
港童流感奪命 今年首宗
港童魚蛋鯁喉仍危殆
嬌生慣養比例高 港童易崩潰
港童迷3C電玩  家長憂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