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奇夢與水落石出

默安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與我(本文原作者自稱)同時參加博學鴻詞科考試的湖州人沈炳震,有一天在書房裡 午睡,夢見一個穿青衣的人,將他帶到一座庭院。庭院周圍是密密的竹林,中央擺著 一張木床和本色的茶几,茶几前,架著一丈高的大鏡子。青衣人說:「請先生照一下 前生。」沈炳震一照,鏡中人頭戴方巾,腳穿紅靴,不是本朝人的服飾。正當他在迷 惑驚訝時,青衣人說:「請先生再照一下三世前身。」沈炳震又照了鏡子,看見一個 戴烏紗帽、穿紅袍、系玉帶,腳登皂靴的人,不再是個書生打扮了。

這時,有個老僕闖到沈炳震身邊跪下,叩頭說:「老爺還認識奴僕嗎?老爺當年就任 大同兵備道(官職名),奴僕一直跟隨在老爺身邊,這已經是二百多年前的事了。」 說完哭了起來,手裡捧著一卷文書獻給沈炳震。沈問為何獻此文書?老僕說:「老爺 前世在明朝嘉靖年間,姓王名秀,任大同兵備道。現在青衣人傳喚老爺,是因為陰間 文信王那兒,有五百個冤鬼在投訴,要老爺去對質。奴僕記得,當初殺掉這五百個人 ,並非是老爺的本意。出這個點子的,是帶兵的某總兵。這五百人,原是劉七造反隊 伍中的敗兵,投降官兵後又反叛了,所以某總兵將他們全殺掉了,為的是杜絕後患。 當時,老爺曾親筆批示勸阻某總兵,可是總兵不聽。奴僕怕老爺早已忘掉了這一批件 ,難以辯白,所以帶來獻給老爺。」沈炳震似乎也隱隱約約地記起了前世的這件事, 對老僕的忠心耿耿一再表示感謝。

青衣人請沈炳震趕快動身,說:「先生步行去,還是坐轎去?」老僕在旁呵斥說:「 哪裏有督察大員步行的道理?」青衣人招呼來一乘很講究的轎子,兩個轎夫抬著,扶 沈上了轎,一直走了幾里路,看見前面有座雄偉的宮殿。大殿中間坐著文信王,戴皇 冠,穿龍袍,銀鬚飄拂。他旁邊有一位戴烏紗、穿紫衣的官吏,拿著一本公文簿,傳 叫兵備道王某進殿。文信王說:「且慢,這是總兵的事。先傳喚總兵。」只見有一位 披甲戴盔的人,從東邊門進殿,沈炳震一看,果然是某總兵,當年的同僚。文信王與 總兵一問一答,講了很長時間。沈某聽不清他們在講些甚麼。接著傳喚沈某進殿,沈 某對文信王作了揖,站著。

文信王說:「殺死劉七黨羽五百人,總兵已承認是他幹的,你確有批文勸阻他,此事 與你無關。可是,根據明朝的法律,總兵應該聽從兵備道的指揮,你的命令他可以不 服從,你的軟弱無能也由此可知。」沈炳震連連道歉認錯。總兵卻在旁爭辯說:「這 五百人是非殺不可的。他們先假投降,後來又反叛;不殺掉,一定又會造反。我總兵 是為國殺賊,並非為私仇殺人。」他的話還未說完,台階下刮起一陣墨一般黑的陰風 ,從遠處傳來啾啾鬼叫聲,一股血腥氣,臭不可聞。五百顆頭像滾球似的拉雜而來, 全都張口露牙,來咬總兵,同時還盯著沈炳震看。沈大驚失色,朝著文信王叩拜不停 ,而且從袖中取出文書呈給文信王。

文信王拍著桌子,大聲喝道。「你們這些斷頭鬼,當初可有先假投降,後來又反叛的 事嗎?」群鬼答道:「有的。」文信王說:「如此說來,總兵殺掉你們實屬應該,還 有甚麼憤憤不平的?」群鬼說:「當初假投降,是幾個頭頭的主意,後來反叛,也是 他們幾個頭頭的陰謀。我等都是被迫脅從的,為甚麼不區別對待、一律殺頭?更何況 這件事,是總兵為了迎合嘉靖皇帝殘忍刻薄的心態,並非真正為國為民。」文信王笑 著說:「說總兵不為民,還有點道理;如果說總兵不為國,是不對的。」接著又開導 這五百個鬼說:「這件事已過去了二百多年。性質又是屬於公事,所以陰間的官吏, 不能了結此案。如今總兵因為殺人動機不清楚,所以不能成神;你等怨氣不散,也不 能去托生投胎。我準備將此事寫個呈文,上奏給玉皇大帝,你們耐心等待處理。兵備 道王某,所犯的罪較小,而且有勸阻文書為證據,可以放他返還陽世,日後再投胎時 ,讓他轉為富貴人家的女子,以懲罰他太軟弱無能。」五百個鬼全都用手拿著頭在台 階上叩著,發出噠噠的聲音,說:「一切由大王作主。」

文信王命青衣人帶沈炳震離開陰間,走了幾里路,仍舊回到竹林環繞的書齋裡。老僕 前來迎接,又驚又喜地說:」老爺的案子總算了結。」跪在地上,拜了又拜。青衣人 呼沈到鏡子前,說;「先生看看前世。」鏡子裡果然是方巾葛覆模樣,是前朝的一個 老秀才。青衣人又招呼說:「先生再看看今生。正在此時,沈炳震驚醒了,渾身大汗 淋漓,見自己仍舊睡在書房的床上。家裏人正圍在他身邊痛哭,說沈某昏死了一天一 夜,只是胸口還有點餘溫。

沈炳震醒來後,回憶起文信王宮殿上匾額對聯很多,可內容大都忘了,只記得宮門口 刻著一副金字對聯:

「陰間律例全無,哪有法重情輕之案件;天上算盤最大,只等水落石出的時辰。」

筆者附言:這副對聯的意思是,陰間斷案,依據事實,注重人心,不看法律條文。所 以,根本不存在營私枉法的行為;天上的算盤最大,根本不是人間的小算盤所可比及 ,人算不如天算,一切都要等到水落石出的那一天!

(事據清代袁枚《子不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這個成語,出自《戰國策.秦策》。戰國時,魏國大臣龐蔥,要陪魏王的兒子,去趙國都城邯鄲作人質。龐蔥深知魏王容易偏聽偏信,擔心自己一走,國內那些反對他的人,會製造流言蜚語。
  • 西晉時,有一個漁夫,沿著小溪,划船打魚時,不知不覺走到桃林的盡頭
  • 葛天氏是傳說中的古代帝王,據說還在伏羲氏之前。
  • 20年後,劉倩嬌成為汴梁有名的歌妓。
  • 梁冀為了掌握朝政大權,強行把年僅8歲的劉纘,立為皇帝,這就是漢質帝。
  • 春秋時,衛國的公子州吁,謀殺了自己的兄長衛桓公,自己當上了國君。
  • 莊辛看到楚襄王有悔過之心,便給他講了個故事
  • 劉安聞訊大驚,忙問八仙:該怎麼辦?八仙笑著對他說:「這是上天要召王爺去了。」
  • 紀元前663年,山戎國聯合孤竹國攻打燕國。燕國派人向齊國求救,齊桓公答應了燕國的求援,自己親自率軍出戰。
  • 「狀元糕」是中國傳統的糕點,雖然它的作法、食材、外形和風味因地而異,但都含有祝福之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