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直面經濟事實 中國恐爆糧食危機

人氣 11

【大紀元2012年07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楊辰編譯報導)據《金融時報》報導,反映全球經濟狀況的商品市場壞消息不斷。金屬市場受中國經濟放緩的影響,銅等金屬價格逼近2009年最低點。而農產品價格的上漲將使得中國政府不得不推行緊縮貨幣政策,從而進一步阻礙經濟復甦。農產品價格上漲也很可能會導致大規模街頭騷動和群體事件,預計在中國引發的風暴將是全球最嚴重的。

商品市場是誠實的,它就像一面鏡子,比其他市場都更直接展現國家真實經濟狀況。它們會揭露一些關於世界經濟令人不舒服的真相。當其他市場,如債券、股票、外匯等都可以被交易者或多或少掌控,而大宗商品市場卻不斷提醒我們人類的脆弱。它讓我們看到當上天開始災難時,人類完全無法控制。

那麼,現在大宗交易市場到底告訴我們甚麼呢?

金屬市場是工業活動及基礎建設的重要指標,而全球金屬市場基本完全被來自中國基礎建設的需求驅動。但是,這個市場現在情況很糟糕,銅的價格同比下降24%,接近2009年的最低點。而且隨著中國進口的明顯減弱,重金屬價格也回落。道瓊斯UBS商品指數(Dow Jones-UBS index)在過去5年下滑了38%。

農產品價格的大幅上漲令人擔心。大豆價格處於歷史高位,從去年12月以來已經上漲了60%,而比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的最低點上升了124%。上個月,道瓊斯UBS商品指數中農產品價格上漲了35%。北美嚴重的乾旱及暴風雨將導致災難性的糧食收成。今年大豆產量會嚴重下降,而且人們不得不付更多錢才能獲得大豆。

這對世界各地不能支付更高糧食價格的窮人將是一場災難,但是在中國引發的風暴將是全球最嚴重的,並且也會反之影響全球經濟。

雖然中國大米產量穩定,但是它依賴大豆餵養牲畜。而大豆價格的上漲將直接使得中國食品價格上漲。由於食物開銷占中國消費者支出的極大份額,這在政治上也是非常敏感的。

可以預見的是,中國政府不得不施行緊縮貨幣政策,可是這同時也會讓希望中國放寬貨幣政策的投資者失望。同時,中國消費者可能會減少非食品消費,進一步影響中國的經濟成長。

除非農業產品價格在未來數週大幅逆轉,否則在許多發展中國家會爆發大規模街頭騷動和群體事件。更糟糕的是,目前政治家並沒有任何辦法來避免它,也讓全球經濟深深不安。

能源市場也是壞消息不斷。對中東政治的憂慮不斷推高石油價格,布倫特原油價格在過去四周上漲了20%。

(責任編輯:林銳)

相關新聞
中國因糧食進口巨幅成長而憂慮糧食危機
林沂:中國糧食安全的最大威脅是糧價過低
全球糧食危機大作戰 傳世銀擬設基金因應
外電:中國能否度過全球糧食危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