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評論 】中共不惜巨資救援國企

18大前極力遮補經濟窘態

吳達編譯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8月12日訊】近期中國經濟放緩,資金成本提高,許多無效率的國企面臨破產危機,為了避免在十八大前引發動亂,中共不惜成本投入巨額資金,救援瀕臨倒閉的國企。結果,有效率且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的私有企業,反而為籌措資本所苦,整個資本市場的運作受到嚴重扭曲。

據世界銀行資料顯示,超過25%的中國國營企業是虧損的,即便是有盈收的國企,其股本回報率仍較中國的私有企業為低。

近期中國經濟放緩以及資金成本提高,許多無效率的國企面臨破產危機,為了避免在今年下半年中共十八大前引發動亂,中共政府部門不惜成本投入巨額資金,救援瀕臨倒閉的國企。結果,有效率且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的私有企業,反而為籌措資本所苦,得不到政府的資金支持。

《美聯社》報導,世界銀行及其他專家認為,中國如果要維持經濟成長,應抑制國企、支持自由市場競爭以及更有活力的私有企業。然而,在經濟陷入困境時,專家的建議通常是被抛諸腦後的。

中共持續扶植國企 私有企業面臨危機

今年6月迄今,中國已降息2次,不僅降低油價,並且投入資金到相關建造低成本房屋、機場及其他公共工程的國有企業,如建造、鋼鐵及水泥等部門。

專家認為,中共此作法阻礙改革,不僅會抵消由依賴投資的成長模式轉型到內需自立模式的努力,而且將使得仰賴政府補貼、操控石油及電信等產業的國企進一步壯大。

文章說,雖然中國至今已進行30年的市場導向改革,而且私有企業已成為中國經濟成長的動力,但中國國有銀行至少有80%的貸款進了國企的口袋。

即使中共領導人,包括總理溫家寶,承諾幫助更多私有部門獲得銀行貸款和其他支持措施,但私有企業並未感受到任何變化,國企還是可以輕鬆獲得貸款,私有企業則必須賄賂銀行職員才有可能獲得貸款。

中國曾在1990年代末削減國企以及數以千萬的就業機會,後於2005年推動控制企業的戰略,針對重點產業成立精英企業,如石油部門的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電信部門的中國移動通信有限公司、以及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等。

中共因應2008年金融風暴推出4兆人民幣(5860億美元)的刺激經濟方案,絕大多數分配到國企,而成千上萬的小型製造業及私有企業營宣告破產。

中共甚且要求鋼鐵、能源及其他經指定產業部門的國企,官方必須持有50%以上的所有權,而且在某些情況下,私有企業會被迫由國企收購。

此外,國有企業享有壟斷、低成本的銀行貸款、免費的土地及其他好處,並且以控制石油、電力、電信及其他必要資源等,從私有企業撈取金錢。

支持國企提供共黨權錢資源

中共支持大型的國企,表面上是為了提升全球競爭力,但另一個重要的政治目的是提供黨員就業及金錢的來源,並且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維持中共的統治權力。
國企擁有龐大財富以及被任命的執行長享有高薪且不需擔負經營風險,已引發公眾不滿。

據位於北京的獨立研究機構天則經濟研究所(Unirule Institute of Economic Research)的統計,119家國企在2001年到2009年間獲得政府的補貼估計達7.5兆人民幣(約1.2兆美元)。

該機構董事盛洪(Sheng Hong)表示,中國民眾及中共高層已逐漸意識到,國企享有優惠待遇,是侵占人民資源的低效率機構;另一方面,國企已成為龐大的利益集團,擁有相當大的政治影響力及龐力的資金。

不擇手段為將倒閉國企撐腰 扭曲市場運作

據《路透社》報導,濰坊市政府當局臨危受命,決定協助當地的海龍集團(Helon)粘膠廠免於倒閉危機,代其償還6千萬美元的商業票據,避免了中國有史以來首宗國企債券違約事件。

對中國國內的債券投資者而言,這意味中共對於中型的國企,亦同樣給予大型國企「大到不能倒」的保證。

中共此舉等同向私有企業宣告,即便低效且營運狀況不佳的國企,由於有中共的保證,仍受到投資者的青睞,相對的,而效率高的私有企業將因排擠效應,更難從資本市場取得資金。

專家表示,這將扭曲資本市場的運作,不僅無法充分發揮投資效益,且投資者不需負擔投資風險,資本市場仍然無法建立正確的信用風險管理文化。

相關新聞
【顏丹】:美國鑑定中國水質為何讓中共如此憤怒?
中國養老前景嚴峻 專家:國家或因此破產
中國經濟放緩礦石價格下跌 澳礦業裁員
法媒:中國泡沫信貸恐引發新經濟危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