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銀行鬧錢荒 中共經濟政策進退兩難

人氣 19

【大紀元2013年06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任義報導)大陸銀行業的「錢荒」讓業內人士感歎,同業市場開始放高利貸。實體經濟不振、不斷膨脹的房地產和中共政府債務使中國經濟陷入重大危機。有研究人士表示,目前中國經濟與97亞洲金融危機前相似。

大陸銀行鬧「錢荒」 同業開始放高利貸

近幾日,大陸銀行業正經歷最嚴重的資金短缺,銀行間互相借款利率一度直追「高利貸」。有分析稱這輪危機因中共央行沒有「托市」舉動,危機可能蔓延至股市、樓市。

據統計,以往每到年中和年末資金緊張的關鍵點,中共央行就會及時伸出援手,幫助市場緩解流動性,但是此次中共央行似乎有了新思路。有消息人士透露,此次中共央行最多也只會放出一點錢解解急,不可能會做出大動作,除非極端情況發生。

短期資金近乎枯竭的情況下,場內場外的業內人士開始通過各種渠道借錢,但仍不解渴。21日中午11點左右,隔夜同業利率一度在25%的位置成交,而隔夜回購利率更一度達到30%。一位基金經理感歎,高利貸已經直接搬到同業市場。

利率之高,所有參與者被嚇到,托管銀行不願輕易結算。大額交易延遲,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券款對付交易延遲,最後交易系統再次延遲半小時關閉,給銀行提供時間找錢,這已經是一個月來的第三次。

金融專家們普遍相信,此次「錢荒」可能還要持續一段時間。一些銀行通過存款返現金的方式吸引客戶,每存一萬元錢可返還幾十元不等的現金。為爭取存款,一些客戶經理往往會替客戶報銷轉賬費用甚至來回打的路費。

大紀元記者採訪大陸建設銀行某支行行長獲得的信息表明,資金吃緊的局面還未得到緩解,作為國有四大銀行之一的建設銀行情況都不好,那些股份制的銀行和一些區域銀行更加艱難。

該支行長對大紀元記者說:「每年的年中和年底,銀行的資金都會趨緊,央行就會及時進行一些公開市場操作,幫助市場來緩解壓力。造成了銀行的依賴心理,現在同樣出現了問題,央行沒甚麼舉動,市場就慌神了。」

中共經濟政策進退兩難 擔憂經濟刺激後果

貨幣市場資金緊張的狀況反映了投資者對於經濟前景的擔憂,同時也加大了中國經濟銀行業的負擔。20日匯豐公佈數據,6月份匯豐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預覽指數降至48.3,創下九個月低點。

中國經濟持續下降的背後因素是中共地方政府和企業還債能力在下降,河北曹妃甸是典型的例子,銀行到期無力還的上千億元債務已經越滾越大。而在大陸有數不清的開發區已經形成爛尾而無力償還銀行債務,同時中共地方政府的幾十萬億債務中又有多少是銀行的到期債務,目前還沒有統計數字。

6月22日,北京天澤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馮興元對新唐人記者表示,中國的M2 (廣義貨幣)已經非常大,很多錢去了影子銀行,而影子銀行和地方政府負債連在一起,現在風險是越來越大,也出現過違約。如果地方政府違約的話,銀行就遭殃很可能產生壞賬。

民生證券高級經濟學家管清友認為,中國經濟需要擠泡沫,不能操之過急得慢慢來。還要守住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如果現在的情況持續下去,就已經是系統性風險發生。

6月19日,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強調,要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用好增量、盤活存量。這也是被市場認為中共高層釋放的信號,造成中共央行遲遲沒有進行市場操作的原因。

大陸財經評論人士葉檀稱,中國經濟結構轉型艱難,是體制下紅利逐漸消失的結果,此時需要的是改革,而非大規模釋放貨幣,這不僅難以推進經濟結構轉型,反而會使中國經濟在政府主導、負債深重、投資拉動的不歸路上越走越遠。

有經濟專家對大紀元記者表示,中共政府現在已經是焦頭爛額,如果持續收緊狀態,銀行業難免會發生系統性風險,那就會波及很大範圍;如果採取寬鬆貨幣政策,那也是很糟糕的,中國的M2已經可以用天量來形容了。「所以中共政府是進退兩難,想要賭一把,先收緊不行再放鬆。」

(責任編輯:劉曉真)

相關新聞
外媒:央行抽出資金 中國現金緊張加深
港媒:中國經濟面臨5大風險 已亮起紅燈
大陸鐵總改革致運輸成本增高 煤企雪上加霜
銀行鬧錢荒 利率飆升創記錄 外媒:中國一切全亂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