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娥抗盜感應上蒼

作者:盧沭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336
【字號】    
   標籤: tags:

晉懷帝永嘉年間,北方匈奴貴族率兵向西晉的都城洛陽進攻,最後攻陷洛陽,俘虜了晉懷帝及其宗族,並把他送往平陽(在山西省境內,屬匈奴轄區),最後匈奴貴族將晉懷帝殺死。

在匈奴人攻入洛陽時,晉朝所管轄的各個郡、縣也都陷入混亂狀態,沒有固定的長官,形成強淩弱、眾暴寡,誰有力量誰當權的混亂局面。

當時,宣陽縣(在今河南省境內)有個姑娘名叫彭娥,她全家父母兄弟十多口人,住在為防禦盜賊搶掠而修建的塢壁中。時值天下大亂,一群從長沙來的強盜就來進攻彭娥家住的塢壁。當時彭娥正用水罐在河邊汲水,她聽說一群強盜正在進攻塢壁時,便急忙往家跑,當她跑家時,發現塢壁已被強盜攻破。

彭娥面對家破人亡的悲慘景象,悲痛欲絕。她由悲轉恨,於是便挺身與強盜搏鬥。她是一個弱女子,怎能鬥得過凶悍的強盜?最後她終於被強盜捉住,並決定在河邊把她殺死。

河水旁有座大山,高達幾十丈。彭娥在大山前昂起頭來,對上天喊道︰「蒼天啊!你難道還有靈嗎?我到底犯了什麼罪讓我遭此磨難!」

說著,彭娥便放聲痛哭起來,她一邊哭著一邊往那座大山跑去。當她跑到大山底下時,突然發出天崩地裂般的響聲,只見那座大山裂開了一個寬有好幾丈的大口子,大口子底下的地面卻非常平坦。強盜們見此情景,先是吃了一驚,然後他們便一齊推著彭娥向大山的裂口走去。

當這夥強盜推彭娥進入大山裂口後,大山的裂口又一下子合起來,恢復到原來的樣子。這夥強盜都被壓死在山中,他們的腦袋全都露在山外。

彭娥也被壓在山中,彭娥扔下的汲水罐卻變成一大塊像雞的石頭,當地人稱它為「石雞山」,又把彭娥汲水的小河稱為「娥潭」。@*

資料來源:南宋.劉義慶《幽明錄》

責任編輯:王書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一位和尚在返寺途中,突然雷聲隆隆巨響,下起了傾盆大雨。雨勢滂沱,看樣子短時間內不會停止。和尚著急四望,所幸看到不遠處有一座莊園,只好拔起腳步去求宿一晚,避避風雨。
  • 從溺死鬼到大富翁,關鍵時刻的善惡一念,對自己命運的影響有著天壤之別。
  • 福分由德而來,祖上不給子孫積德,無福受用的子孫就會敗家。惡有惡報,欺負人者,他的下半輩子或來世,或他的後代也會遭到被別人欺負的報應。
  • 創「開元盛世」的唐玄宗,是中國史上特別喜愛音樂的皇帝之一。他精通音律,特別喜歡清雅的曲式。曾選樂工、宮女在禁院梨園中訓練歌舞,因此這些樂工自稱為皇帝的「梨園弟子」,這就是後世戲曲演員被稱為梨園弟子的由來。
  • 前面兩章,孔子分別講了「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和「君子不器」。君子為什麼能「溫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為君子「志於道」。請注意,本篇是講「為政」的,君子「溫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還不夠,所以本章強調了第三點——「先行其言而後從之」,這樣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暢通。
  • 夏至是節氣的重要標誌,對我們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節氣的中點(從冬至算起),夏天的中點,也是盛暑之至,陽氣之極。還有「古人不賀夏至」,這是為什麼呢?展現什麼中華文化哲學,給我們的當下生活什麼啟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讚美子貢為「瑚璉之器」,以宗廟裡用來盛黍稷的貴重禮器為喻,稱許其堪為大用之才。那麼「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遠境界?
  • 話說,曹寅履職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匯聚天下人文精華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風流客、東林黨人的雲集之地。而讀書人讀聖賢書,所持有的固執觀念,自然是漢人天下,漢家血脈主宰神州。
  • 天下之義理無窮,而人之聞見有限。若專靠記問,則胸中所得,能有幾何?若能於舊日所聞的時時溫習,如讀過的《詩》《書》,聽過的講論,都要反覆玩味,而不使遺忘,又能觸類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漸漸理會過來。將見義理日益貫通,學問日益充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