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海清 梨園弟子的風骨

作者:陳霆
font print 人氣: 304
【字號】    
   標籤: tags:

開創「開元盛世」的唐玄宗,是中國史上特別喜愛音樂的皇帝之一。他精通音律,特別喜歡清雅的曲式。曾選樂工、宮女在禁院梨園中訓練歌舞,因此這些樂工自稱為皇帝的「梨園弟子」,這就是後世戲曲演員被稱為梨園弟子的由來。

相傳,唐玄宗的梨園弟子中,有許多才藝極高之士,如樂師李龜年、雷海清、黃幡綽,舞師公孫大娘,歌手許和子、念奴等,都是當時一流的藝人。本文要談的樂工雷海清,就是其中的琵琶高手。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倉皇逃往成都避難,梨園弟子四處流亡。根據《資治通鑑》,安祿山早年跟著唐玄宗,見過梨園弟子的繁華精彩的表演,深深著迷。占領長安後,便下令逮捕樂工,並將樂器、舞衣,舞馬、犀、象等,都運往洛陽。

一日,安祿山凝碧池大宴群臣,命梨園弟子奏曲作樂。梨園弟子難過不已,淚流滿面無法成調。

於是,在安祿山的侍衛們紛紛露出刀刃威脅下,雷海清不願為叛軍演奏,悲憤的將手裡的琵琶在安祿山面前摔個粉碎,向著西方跪地痛哭。原本是要向群臣炫耀的安祿山又羞又怒,便下令將雷海清在試馬殿前用馬分屍了。

同樣被安祿山俘虜的詩人王維,這時正好也因為不願為官被囚禁在菩提寺。王維知道雷海清之事後非常感動,於是便賦詩一首:

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葉落空宮裡,凝碧池頭奏管弦。

安史之亂後,唐肅宗贈封死難大臣,其中就有樂師雷海清。清人洪昇作傳奇劇本《長生殿》中,有一段〈罵賊〉,便是講述雷海清罵安祿山的這段故事。@*
責任編輯:吳雨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考古學家發現笛的歷史遺跡,是在河南舞陽賈湖裴李崗文化墓葬出土的骨笛,這是一種以鳥禽肢骨所製成的笛,距今已有八千年的歷史。
  • 朝的彭定求,長洲(今屬江蘇蘇州)人,喜讀聖賢書,其為學「以不欺為本,以踐行為要」,敬信神佛,注重品行修養。從小常讀誦有關修行及因果方面的善書,平日樂善好施,不僅自己行善,還向周圍人勸善,講因果報應的事例。
  • 宰相宋璟的孫子宋沇對音律學很有造詣,唐德宗貞元年間,宋沇進獻樂書二卷,唐德宗讀後十分讚賞,又得知宋沇即是宋璟的孫子,於是詔見宋沇進宮。德宗與宋沇兩人對面而坐,談論音律談得非常高興。
  • 根據桓譚《新論.琴道篇》中記載:「昔神農氏繼庖羲而王天下,亦上觀法於天,下取法於地,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削桐為琴,繩絲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也就是說,「琴」的構造象徵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
  • 明 仇英〈吹簫引鳳〉圖(公有領域)
    漢代以前,無論是橫吹或豎吹的單管竹製樂器統稱為笛或篴,稱為簫者則是指編管的排簫。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讚美子貢為「瑚璉之器」,以宗廟裡用來盛黍稷的貴重禮器為喻,稱許其堪為大用之才。那麼「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遠境界?
  • 話說,曹寅履職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匯聚天下人文精華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風流客、東林黨人的雲集之地。而讀書人讀聖賢書,所持有的固執觀念,自然是漢人天下,漢家血脈主宰神州。
  • 天下之義理無窮,而人之聞見有限。若專靠記問,則胸中所得,能有幾何?若能於舊日所聞的時時溫習,如讀過的《詩》《書》,聽過的講論,都要反覆玩味,而不使遺忘,又能觸類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漸漸理會過來。將見義理日益貫通,學問日益充足。
  • 古中國有個敬老孝親的傳統習俗,就是子女給年邁的父母做壽。即使平民百姓也會吃長壽麵、蒸壽桃(麵點),貼個窗花什麼的。富貴人家就講究了,《紅樓夢》裡賈母的80歲大壽,張燈結彩,大擺酒席,還有戲班子唱戲呢!
  • 分析這個人做這個事情的方法和過程、心理和動機。即使為惡的人,也要看他是迫於無奈還是心存惡念,抑或好心幹了壞事?至於行善的人,也要看他是真心為善還是沽名釣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