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16種中國進口食品和兒童用品不安全

人氣 19

【大紀元2015年06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Irene Luo、張小清綜合報導)導致腎衰的狗食、含鉛的玩具……近年來,從中國進口的偽劣產品已多次登上美媒頭條。今年5月,宜家又宣布召回30萬個中國產嬰兒床墊,據報,這些床墊因尺寸問題,其與床架的縫隙可能會卡住嬰兒頭部造成窒息。對在海外長期生活的人士來說,究竟有哪些中國進口的日用品和食品應該小心?本文將借助對相關新聞的回顧進行一番盤點。

◇ 8種中國產兒童用品被召回

2007年夏天,美國消費者吃驚地得知,美國最大的玩具公司美泰公司(Mattel Inc.)召回了其在中國生產的1,050萬件玩具,其中包括愛探險的朵拉娃娃和芭比娃娃玩具組,兩種玩具分別有鉛含量超標問題以及被誤吞後劃傷食道的危險。

作為美國聯邦機構的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CPSC),負責檢測產品是否有電氣、化學或機械方面的安全隱患,然而,受限於人力與財力,能抽查的產品在市場上只占非常小的比例。因此,消費者需要特別留意中國的一些出口產品,其因質量低劣或帶來危害而被寫入報告的情形近年在美國和其它國家都屢見不鮮。

以下就是CPSC近幾年要求下架的會危及健康的8種兒童產品。

1. 能致命的磁鐵小鴨

被召回的磁鐵小黃鴨(CPSC圖片)

2014年3月,Design Ideas公司召回了幾千隻中國加工的「小黃鴨」,因為上面的磁鐵很容易脫落。CPSC提示,如果磁鐵被孩子誤吞,「可能會在腸道中吸附在一起、夾住人體組織,並造成腸梗阻、腸穿孔、敗血症以至死亡」。所幸至今沒有造成傷亡的報導。

2. 輪子會脫落的自行車

被召回的兒童自行車(CPSC圖片)

由於質量問題,Avigo Youth兒童自行車的前輪很容易掉下來,對騎行的年輕人是很大的安全隱患。該產品是玩具反斗城(Toys”R”Us)的專供產品,在有孩子因前輪脫落而掉下車後被全部召回。

3. 悶死人的布袋坐墊

被召回的布袋坐墊(CPSC圖片)

在得克薩斯州一個13歲的小男孩以及肯德基州一個3歲的小女孩被悶死之後,Ace Bayou公司主動召回了200多萬個布袋坐墊(bean bag chairs)。這些坐墊看起來柔軟舒適,但旁邊有拉鍊,孩子們會拉開拉鍊爬進去造成窒息,或被填充的發泡顆粒嗆到。

4. 易斷裂的嬰兒圍欄

被召回的嬰兒圍欄(CPSC圖片)

2011年3月,一種中國進口木製嬰兒圍欄在美國被下架。進口該產品的AOSOM有限責任公司此前收到69份圍欄斷裂或碎裂的投訴;有些家長還報告,孩子們把木頭碎片拿在手中或放進了嘴裡。

5. 單腿高蹺彈簧彈出傷人

2011年3月16日,CPSC召回了中國產的一批兒童彈簧單腿高蹺,原因是架管易斷裂而導致彈簧彈出。進口商Bravo收到了123份投訴,其中有9例致傷,有的孩子牙齒被摔缺,面部被縫了針。

6. 灼人的娃娃

被召回的娃娃(CPSC圖片)

儘管外表無害,沃爾瑪銷售的一款中國娃娃,因胸部電路板過熱,造成兩個孩子被燒傷或被灼出水泡。2014年3月,這款產品被CPSC召回。

7. 造成截肢的嬰兒推車

被召回的11款嬰兒推車之兩款(CPSC圖片)

2010年和2014年,美國最大童車製造公司葛萊(Graco)先後召回在中國生產的200萬輛和470萬輛嬰兒車。在最近的一例中,CPSC發現,在2000年8月到2014年9月間生產的11款嬰兒推車,其邊緣處可滑動的折疊鉸鏈可能會擠傷或撕裂孩子的手指。公司此前收到6份孩子手指被完全截掉的報告,還有5份關於劃傷和手指部分截掉的報告。

8. 會卡住頭的嬰兒床墊

被召回的宜家嬰兒床墊安全隱患示意圖(CPSC圖片)

雖然床墊本身不危險,但宜家出售的一種中國產嬰兒床墊被放在床架上時,因尺寸不合而出現的縫隙很可能會卡住嬰兒的頭,甚至發生窒息。2015年5月1日,宜家在收到兩個孩子頭部被卡的報告之後,召回了30萬個床墊。

被召回的宜家嬰兒床墊(CPSC圖片)

◇ 8種中國進口食品小心購買

就食品而言,由於中共有關機構監管不嚴,政府也力圖掩蓋國內食安醜聞,一些從中國進口食品的安全隱患迄今未引起很多人重視。

即便有些中國進口產品包裝上印著「有機」(USDA Organic)標誌,也不是無污染的保證,因為美國並沒有對「有機」產品的重金屬(包括汞、鉛、鎘、砷、鋁等)及一些化學品的污染水平做出限定。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業經濟體,向美國出口很多蔬果和食品,包括蘋果、西紅柿、口蘑、魚類等;近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的食品量正以7%的幅度逐年遞增。

近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的食品量以7%的幅度逐年遞增。圖為舊金山的食品超市。(Justin Sullivan/Getty Images)

不過,中國農民經常施用過量的農藥、化肥和防腐劑以使蔬菜光鮮,加上工業污染,2014年中共官方報告顯示,近五分之一的中國土地已被鎘、砷等重金屬及農藥、化肥等污染。中國的大河也已被工業化學品和生活垃圾嚴重污染。

目前,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檢查的進口食品不及市面全部產品的2.3%,故而一種食品能不能放心購買,更多還要依靠消費者自己判斷。下面8種食品的故事,可能會讓居美人士更加留心它們的產地。引述的部分數據,是2013年美國眾議院有關進口食品安全問題的聽證會公布的。

1. 大蒜

大蒜。(維基百科公共領域)

據聯合國國際貿易中心(ITC)報告,2014年,中國共出口了64,876噸乾、鮮或冷凍大蒜。美國出售的大蒜有1/3來自中國。

大陸網站搜狐曾報導,河北邯鄲永年縣的大蒜生產基地違規噴灑農藥。有記者暗中調查發現,許多菜農為了節省時間和精力,施用了被當局禁用的甲拌磷和對硫磷兩種農藥。

2. 雪白的蘑菇

口蘑。(維基百科公共領域)

據美國農業部統計,2014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的乾鮮蘑菇價值約800萬美元。

陸媒曾報導,重慶的高女士在洗蘑菇時發現水變成乳白色,還有殘留物。「我買的時候,蘑菇真的是很白,沒有一點髒,看著非常乾淨新鮮。」高女士說。

這些蘑菇實際上是經過了亞硫酸鈉的漂白和保鮮處理,過量攝入會導致肝臟和腎臟嚴重受損。

3. 鮮大豆

新鮮大豆。 (Scott Olson/Getty Images)

據美國農業部數據,2014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大豆價值4,750萬美元。

陸媒騰訊網曾報導,2009年4月,湖北武漢的陳先生無意間發現,市場上銷售的很多新鮮青豆和黃豆都被漂白劑和食用色素浸泡過。他在一個店主的家中,發現了一個貯存青豆和黃豆的房間,裡面放置著裝滿綠色液體的大容器。當局後來發現,這種浸泡液中含有過量的漂白用焦亞硫酸鈉,還有綠色的著色劑。店主承認,他們這樣做是為了使產品顯得更新鮮。

4. 去皮芋頭

芋頭。(維基百科公共領域)

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2014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的芋頭價值約230萬美元。

問題在於,芋頭在被剝皮一小時之後就會變得微黃或發黑,但據浙江在線報導,溫州一些芋頭卻能長期保持潔白,原來是一些店主在去皮芋頭和土豆中加入了大量有害的二氧化硫,不但可以漂白,還能「保鮮」。

5. 冷凍甜玉米

玉米。(PHILIPPE HUGUEN/AFP/GettyImages)

美國農業部經濟研究局報告,2009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冷凍甜玉米達410萬磅(約合200萬公斤)。

陸媒吉和網曾披露,某些蔬菜生產商在產品中加入了美國FDA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的人工合成甜味劑——甜蜜素(Sodium cyclamate)。(註:在美國,雖然研究人員並未找到足夠證據證明甜蜜素致癌,但目前甜蜜素依然被禁止用於食品。)

大陸業內人士介紹,甜蜜素的甜度為蔗糖的30倍,而成本較低,在中國被允許少量使用於餅乾、麵包、雪糕飲料、玉米罐頭、陳皮、話梅等等,但禁止用於冷凍玉米和同類產品。過量的甜蜜素會造成肝臟損傷,並影響神經系統,特別是對老年人、孕婦、小孩、嬰幼兒,影響都比較大。

加入甜蜜素的玉米,無論怎樣長時間蒸煮,都會保持色澤鮮豔,味道也格外甜;如果吃完的玉米棒都能吸出甜味兒,很可能就是加了甜蜜素。

6. 蘋果汁

如果你從美國超市買到便宜的蘋果汁,而且味道不怎麼好,其產地很有可能是中國。2011年數據顯示,中國進口蘋果汁占全美年銷量的一半——約3.67億加侖(約13.9億升)。在中國,食品中化學殘留物多的問題仍未得到有效解決,表現之一就是當局設定的殘留殺蟲劑指標過於寬鬆。

7. 羅非魚

羅非魚(Fotolia)

羅非魚(Tilapia,又稱非洲鲫,北美華人稱之為鰂魚)是目前美國最受歡迎的食用魚類,無論是全食超市(Whole Foods Market)還是電視廣告都大力推銷。2011年數據顯示,每年美國人吃掉的羅非魚中,有80%(3.822億磅,約合1.73億公斤)是從中國進口的。

在中國,魚類養殖戶都不讓自己的孩子吃他們養的水產品。幾年前曾有報導,由於養殖魚類超高的激素含量,一個水產村的女孩7歲就來了月經。由於養殖環境擁擠骯髒,農民常常使用抗生素和生長激素讓魚能存活。

8. 鱈魚

鱈魚(Fotolia)

在美國市場上約51%的鱈魚(Cod)是從中國進口的,每年約7,070萬磅(約3,200萬公斤)。鱈魚的養殖狀況和羅非魚十分類似。**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別了還來:中國之困20年內無人能撼動
英國藍又檢出農藥殘留 遭勒令停業
草莓致癌?北京昌平草莓五一銷量暴跌
舊金山李氏三明治召回21萬磅肉類產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