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醫孫思邈奇遇善行 善果如影隨形

作者:童心
font print 人氣: 885
【字號】    
   標籤: tags: , ,

《名賢集》中有這樣一句名言:「運去黃金失色,時來鐵也爭光。」這話是人生經驗的總結,更是人生命運的詮釋。不管是帝王將相,或是平民百姓蓋莫能外。就拿滅商興周的姜子牙來說也是這樣,時運不濟時賣麵販豬都賠本,時運通達時出將入相何等風光。

在中國歷史上還有一個廣受人民尊重的神醫叫孫思邈,他的經歷事蹟也充分證明這一點。

孫思邈在高山隨師學醫多年,因為學得勤奮刻苦,加之人品醫德深得師父讚許,所以盡得師父真傳。臨下山辭別師父時,師父諄諄告誡他:「人間的事皆有定數,不能因為一時的困難就消磨了濟世救人的願望,相信你更不會做出敗德害人、有辱師門的事來。初衷不改,必有大成。」

孫思邈含淚拜別師父下山之後,謹遵師父的教誨,全心全意的給人們看病。但事與願違,不管他走到哪裡,不但治不好病,而且一出手病人就死。人們指責、謾罵他,後來簡直像躲避瘟疫一樣趕走他。他不但要忍受風餐路宿的苦難,更要承受人們風刀霜劍的折辱。

有一天,他終於承受不住了,便含淚回山向師父一訴苦衷,師父沒有責備他,只是慈祥的看著他,語重心長地說:「你所受的苦我都知道,但這只是個過程,等你時來運轉的時候一切都會改觀。不要灰心,你的草鞋長到八斤半的時候就好了。」

一針救兩命 草鞋神醫

(Fotolia)

孫思邈再次拜別師父下山,同樣又經歷了以往的遭遇,但他不灰心、不氣餒,在苦難中激勵自己。有一天他穿行在一個澇泥塘子裡,把草鞋幾乎都拽碎了,好不容易走出塘子,倚在一棵大樹旁用揉韌的草編穿捆綁草鞋,完事之後一看草鞋又肥又重,沒辦法也只好穿在腳上。

過不多時, 忽然一隊送殯的伴著哭聲經過這裡,而抬的棺材裡還往外滴著血。孫思邈走過去仔細觀察一下血跡,心裡頓時明白人還有救。所以就追上去高喊:「站住!站住!人還有救,人還有救……」

人們先還以為他是個瘋子在說胡話,他讓人們把棺材放下,人們就更不聽他的了。因為當地有個習俗,出殯途中放下棺材不吉利。沒辦法,他只好邊隨著走邊說:「人是難產死的對不對?不但孩子沒生下來,大人也流血不止疼死了,直到入棺出殯還滴著血。這人還有救,趕快放下棺材,不然就來不及了。」

人們聽他說得全都對,就像親眼看見了一樣準,所以便放下棺材,打開棺材讓他治。孫思邈拿出一根銀針,找準穴位扎了進去,時間不長,便聽見產婦「啊」的一聲醒了過來,眾人也幾乎是異口同聲地驚呼起來,正在這時,又傳出了孩子的清脆哭聲,大人和孩子都得救啦!人們幾乎歡呼跳躍起來。

自此以後,一根銀針救二命的事蹟被人們廣泛傳為佳話。

人們簡直像奉神明般地把孫思邈請回家裡,全家人是謝了又謝,拜了又拜,不知道怎樣盛情款待才能報答這救命之恩。

第二天,孫思邈執意要走,全家人苦留不住。送一些銀錢作謝禮他也堅拒不收,只收下了一雙新鞋。產婦的丈夫想把舊草鞋扔掉,孫思邈卻怎麼也捨不得,找秤量了量正好八斤半。

自此,他更堅信師父的話,普救世人於疾病痛苦之中。說來也神奇,從此看病真是手到病除。當然「草鞋神醫」的神蹟也越傳越廣。

老虎通人性 贈藥中至寶報恩

(王嘉益/大紀元)

有一天,孫思邈正在一座高山的獨一小路上行走,抬頭一看,一隻老虎擋住去路。要逃跑已來不及了,只能不知所措地愣在那裡。沒想到老虎並沒有向他撲來,而是半跪兩條前腿,連連給孫思邈叩頭,然後又張開大口給他看。

孫思邈看到老虎瘦骨嶙峋的身形,又看到老虎的這些超常的舉動,他斷定老虎是生了病來找他看病。

孫思邈大著膽子上前去看,只見老虎的咽喉處腫脹厲害,細看有一根骨刺橫扎在咽喉上下兩端,他不顧危險用一根鐵棍把虎嘴支住,防止治療時它因疼痛而咬下造成傷害。然後拔出骨刺,割除爛肉,上上藥,取下鐵棍。老虎掉轉頭跑走了,孫思邈並不介意牠的失禮舉動,只是如釋重負般地笑笑。

這座山太大了,用了半天時間才來到山腳下。正走著,又見一隻老虎迎面跑來,還沒等他回過神來,老虎已跑到面前,放下嘴裡叼著的東西,連連給他點頭,然後幾步一回頭地走遠了。

他拿起老虎放下的東西一看,原來是鹿胎膏,這可以說是藥中至寶,打著燈籠也難尋的治病瑰寶。直到這時他才相信老虎是通人性的動物,也懂得如何報恩。

巨龍擋洪水急救命

(Fotolia)

又有一天,孫思邈正在路上行走,突然天降傾盆大雨。接著隨著一聲大響,一條巨龍落在面前。他簡直被這意外的場面驚呆了,還沒等他緩過神來,巨龍便探著頭張著嘴,用一隻龍爪指著自己的嘴讓他看。

這時已風停雨住,他雙手把住龍頭,往嘴裡仔細看去,見咽喉處有一個饅頭般大小的腫塊,並且已開始潰爛。他決定立即實施手術,先用鐵棍支住龍嘴,再用刀子割除爛肉,然後上藥取下鐵棍。

巨龍上下張了張口,感覺好多了,向他點了點頭。又一陣瓢潑大雨從天而降,巨龍藉著雨勢,駕起雲霧騰空而去。

一個多月後的一天,孫思邈來到一條河邊,發現河水清可見底,也就是半尺來深的水,但河面很寬,足有二里地遠近。他挽起褲子,脫下鞋開始淌水過河。正走到河中心,突見上游排山倒海般的洪水滾滾而來,前跑後奔都遠遠來不及了。

他像泥塑木雕般的站在那裡忘了邁步,正在這千鈞一髮之際,耳邊聽到驚天的一聲巨響,一條巨龍橫在河流上游,水不斷地往上漲,卻不見往下流。他這時已來不及多想,趕緊跌跌撞撞地跑到河對面高岸上。

這時他向「龍擋壩」處一看,水簡直像小山一樣高。忽然,巨龍藉著水勢一躍而起,激起衝天巨浪一瀉千里地向下游沖去。他倒吸一口涼氣,想到是因自己救龍一難,龍反救自己一命,為善之報真是如影隨形啊!

綜觀上文可知:運有困頓、通達之變,重在困境時能始終秉持德信,後來方能致通達之境;行有善惡之分,貴在能持善不改,如此則善果必佳。

——轉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吳雨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東漢應劭在《風俗通・批把條》中提到:「琵琶長三尺五寸,法天地人與五行,四弦象四時。」說明了琵琶的形制與天地人、陰陽五行以及季節是相對應的。
  • 清朝的李斌如,多才博學,又精通武藝,參加童子考試二十多年每次都是失意而歸。知府張化鵬喜歡他的才學,特拔舉他文試第一,他又去應武試,也考得第一,大家都認為他入京城學校不成問題。
  • 唐至德二年(757),王常進終南山正好遇見大風雨,只好在山中過夜。半夜雨停了,月白風清。王常望天感嘆說:「我想治國安邦,手裡卻沒有絲毫權力,也沒有任何資助;我想救天下饑寒的人,自己卻缺衣少食。看來說什麼神靈佑護好心的人,純屬胡說啊!」
  • 前面兩章,孔子分別講了「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和「君子不器」。君子為什麼能「溫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為君子「志於道」。請注意,本篇是講「為政」的,君子「溫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還不夠,所以本章強調了第三點——「先行其言而後從之」,這樣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暢通。
  • 夏至是節氣的重要標誌,對我們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節氣的中點(從冬至算起),夏天的中點,也是盛暑之至,陽氣之極。還有「古人不賀夏至」,這是為什麼呢?展現什麼中華文化哲學,給我們的當下生活什麼啟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讚美子貢為「瑚璉之器」,以宗廟裡用來盛黍稷的貴重禮器為喻,稱許其堪為大用之才。那麼「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遠境界?
  • 話說,曹寅履職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匯聚天下人文精華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風流客、東林黨人的雲集之地。而讀書人讀聖賢書,所持有的固執觀念,自然是漢人天下,漢家血脈主宰神州。
  • 天下之義理無窮,而人之聞見有限。若專靠記問,則胸中所得,能有幾何?若能於舊日所聞的時時溫習,如讀過的《詩》《書》,聽過的講論,都要反覆玩味,而不使遺忘,又能觸類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漸漸理會過來。將見義理日益貫通,學問日益充足。
  • 古中國有個敬老孝親的傳統習俗,就是子女給年邁的父母做壽。即使平民百姓也會吃長壽麵、蒸壽桃(麵點),貼個窗花什麼的。富貴人家就講究了,《紅樓夢》裡賈母的80歲大壽,張燈結彩,大擺酒席,還有戲班子唱戲呢!
  • 分析這個人做這個事情的方法和過程、心理和動機。即使為惡的人,也要看他是迫於無奈還是心存惡念,抑或好心幹了壞事?至於行善的人,也要看他是真心為善還是沽名釣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