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生凌虐同胞案「空降」中國少年群體引關注

人氣 1262

【大紀元2015年07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小清綜合報導)情節殘酷的羅蘭崗中國留美生凌虐同胞案,涉案三名十八九歲的被告經兩次庭審均未認罪,其中兩位女生的律師提出了精神鑑定要求;兩名少年被告經上週庭審,一名已承認重罪並被判入少年營七至九個月。美媒《洛杉磯時報》日前走訪此案周邊人士,還原了一群被父母「空降」到美國的中國少年的生態,也披露了該案一些鮮為人知的細節,更引人深思中國留學生案件頻生的原由和出路所在。

《洛杉磯時報》7月2日報導,3月30日發生於加州羅蘭崗的這樁凌虐案,起於高中女生間的爭風吃醋和社交平台上的挖苦,一張沒付款的餐廳賬單則成為導火索;隨後,從一家冰淇淋店開始,事態向黑暗的罪惡升級。

今年3月30日,18歲的中國留美生劉怡然被一群「空降少年」——她的同齡同胞們帶到羅蘭崗公園,用煙頭、剪刀、高跟鞋和耳光等折磨了五個小時。(Victorrocha/Wikimedia Commons)

據18歲的受害人劉怡然(Camellia)的法庭證詞,三名女生合夥欺負她,強迫她下跪,並用雙手擦拭地上的冰淇淋污跡和煙灰。更多的少年學生加入了「戰鬥」。劉作證說,他們帶她到附近的公園,扒光她的衣服,用高跟鞋踢她,打了她數百記耳光,並用點燃的香煙燒灼她的乳頭。他們剪下她的頭髮讓她吞吃,期間有人用手機給她拍了照。

劉怡然在早前的聽證中還提到,當時一個名叫海倫(Helen)的女孩說:「慢一點兒,不用那麼使勁打她,我們可以時間長點兒。」

三名十八九歲的成年嫌犯在案發後不久即被逮捕,保釋金都被設定為300萬美元。6月18日,他們身穿藍色囚服、戴著手銬,被帶上了位於洛杉磯郡波莫納的高等法庭。在法庭譯員用普通話向他們解釋司法程序之後,三人對折磨、綁架和攻擊等指控均未認罪。

其中兩個女孩——19歲的翟雲瑤(Helen)和18歲的楊玉菡(Coco)的辯護律師承認她們參與了攻擊,但希望能在駁回「折磨」這項最重罪名的基礎上達成認罪協議。「折磨」(torture,又譯酷刑)罪的判決將引致終身監禁(有假釋的可能)。

庭審後,楊的律師雷福德‧方頓(Rayford Fountain)對記者說,他的委託人並不認識受害人,只是在翟的指令下隨眾人一起前去案發地。「她是個追隨者,不是主使者。她是個小女孩,對公園發生的事情沒有做出足夠成熟的評估和更加審慎的決定。」

劉怡然在先前的聽證中還提到,海倫(即翟)發號施令,但不是從始至終動手。翟的律師伊萬‧弗里德(Evan Freed)則在庭外稱,翟不是主使。方頓和弗里德都要求由法庭指派精神科醫生對其委託人進行精神鑑定。

翟雲瑤和其18歲的男友——第三名被告張鑫磊(John)還被控毆打和燒灼另一位少女。那是在劉案發生三天之前,案發地在鑽石吧市的商業區。張鑫磊的律師在法庭上辯稱,他的當事人從頭到尾只是開車和旁觀。

另據洛杉磯郡地區檢察官辦公室透露,在上週的非公開庭審中,兩名少年被告分別承認自己參與了凌虐,其中一個男孩承認了持致命武器進行攻擊的兩項罪名,情節包括將香煙遞給攻擊者。其代理律師鄧洪說,他被判入少年營七至九個月。男孩當庭道歉,法官也宣讀了男孩父母的一封道歉信。當局認為,涉案的其他少年人已經逃離美國。

6月18日,洛杉磯中國留學生綁架毆打同學案,在波莫納(Pomona)洛杉磯最高法院再次開庭。(劉菲/大紀元)

加州「空降少年」們的「生態」

發生在3月30日的這場慘劇引發了對未成年人教育的反思,《洛杉磯時報》則將受害者和攻擊者都稱作「空降少年」——他們的父母遠在中國,卻把他們送到南加州上學,目前這個群體的人數相當可觀。

這些隻身降落的少年人通常寄宿在洛杉磯以東聖蓋博谷(San Gabriel Valley)的當地人家中,由家人支付食宿、交通和監管費。儘管也有年紀較小的,但大部分是讀高中,藉此贏得被美國大學錄取的先機。

對於這些孩子來說,來美國生活既是學習語言和文化的機會,也讓他們得以逃開競爭異常激烈的中國高考。他們中的一些人在新環境裡健康成長,考入了如加大伯克利分校和聖地亞哥分校等大學;其他人則被糾纏在約會、交際等活動中,由於沒有父母和其他家人在身邊,可能會走向失控。

兩位受害者的法庭證詞讓外界看到了南加州一群中國未成年人的世界,他們的活動集中在聖蓋博谷東部的中國茶館和卡拉OK廳,其中一些青少年開著奔馳轎車,上學的日子裡到凌晨2點方才回家。

在對作為成年人受審的三名被告的庭前聆訊中,法官托馬斯‧福爾斯(Thomas C. Falls)表示,此案讓他想起了諾貝爾獎英國小說家威廉‧戈爾丁(William Golding)寫作於1954年前後的《蠅王》(Lord of the Flies),講述一個男孩受困荒島的故事。

談及這些「空降孩子」,楊的代理律師方頓說:「我敢肯定,他們在忍受著孤獨;由此,他們待在中國孩子的小圈子裡,沒人監督,也沒人可以求助。所以這些事情可能會不可收拾。」

沿著羅蘭崗的科利馬路(Colima Road)驅車而行,很容易忽略坐落在街邊一排商店後面的牛津學校(Oxford School),學校的教室全是活動房屋;一小塊缺水的草坪上,立著三個破舊的籃球架、一個排球網和一個足球門。學校的籃球隊沒有參加校際聯賽,平日裡只在當地公園進行三五人對壘的「鬥牛」賽。

美國華人媒體曾報導,涉案的學生們是該校的在讀生或畢業生。幾位辯護律師和警署探員透露,該校有近150名小留學生,多數來自中國,每年的學費為13,000美元。學校校長馬瑞莉‧赫爾(Marylee Hull)介紹說,多數學生都沒有父母陪伴,由寄宿家庭的家長擔任法律監護人。學校有專人幫助安排學生寄宿,還有些父母直接給孩子找地方寄宿,很多監護人都和學校保持著密切聯繫。但赫爾沒有就凌虐案及涉案學生是否在該校就讀的問題發表意見。

「空降少年」的現象可以追溯到20世紀八九十年代,當時,台灣和香港的富裕家庭把孩子送到洛杉磯郊區的高檔社區,或者是到親戚那裡,或者是獨自待在家人購置的宅子裡。近年來,很多大陸孩子來到聖蓋博谷讀書,當地中文報紙上,阿卡迪亞、聖馬力諾、羅蘭崗、坦普爾市和核桃市等地家庭為初、高中留學生提供寄宿的廣告隨處可見。

據統計,持F-1簽證就讀美國高中的留學生數量已從2009年的1,700人增加到2014年的8萬多人。從國際教育旅行標準理事會(CSIET)收集的數據看,2014年加州1.5萬名外國高中學生的6成以上來自中國,這9,200多人,絕大多數就讀於私立學校。

異鄉中國孩子的危機 原由何在

南加州市議員、核桃市前市長林恩成(Joaquin Lim)目前經營著幫中國學生入讀美國學校的業務。他說,他會要求寄宿家長提供犯罪背景調查資料,並就家裡的飯食、說的語種等簽協議。但是,林恩成也承認,愈加壯大的寄宿家庭產業很大程度上缺乏監管。「騙局和醜聞很多,我想是時候定些標準出來了。」

這些空降美國的少年人,有些家裡很有錢;而凌虐案被告的父母不同,他們是那種湊錢供孩子接受美式教育的普通人。為涉案學生家長提供法律諮詢的律師鄧洪說:「他們覺得這對孩子最好。他們以為孩子會受到最好的教育。他們不僅耗去了一生積蓄,現在孩子的未來也陷入了危險。」

洛杉磯郡檢察官伊麗莎白‧帕迪拉(Elizabeth Padilla)表示:「這個案子可部分視作高中裡的『尊卑』之爭,但發展到這樣一種程度是不尋常的。」

談到羅蘭崗凌虐案的殘酷及主要被告面臨終身監禁的處境,時政評論員鄭經緯認為,小留學生犯罪慘劇的根源還在他們的成長地。他說:「中共多年來都在用暴力文化與鬥爭哲學對學生進行洗腦,造成很多年輕人形成一種漠視人權、漠視生命的扭曲價值觀,形成一種誰更凶更狠才是老大的黑惡化思維方式。」

這樁案件在中共官方媒體和大陸網絡上都引起了喧囂。很多網民讚賞美國的法律體系能對校園霸凌提起刑事訴訟。在中國,學生霸凌事端通常是由學校和家庭共同平息,某些情況下是用錢「私了」。而在「羅蘭崗事件」中,這種解決方式卻促生了案中案:案發兩週後,一位少年嫌犯的父親被美國警方拘捕,他涉嫌試圖賄賂兩位受害人,以勸阻她們放棄追究。一位地區檢察官發言人說,這位父親最終未被起訴。

也有大陸教育界人士建言小留學生的父母,要他們時時追蹤孤身在外的孩子的動態,和他們保持密切聯繫。只是,遠程監督真能起到很大作用嗎?在加州核桃市華人議員蘇王秀蘭是在婚後來美的。在她看來,青少年在成長階段,父母的陪伴與管教還是必不可少的;若一定要送孩子出來留學,家長應陪讀,以免孩子因異鄉孤獨及文化、語言的衝擊誤入歧途。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留美生涉謀殺女友遁形中國 美方通緝
2中國留美生涉綁架虐待同胞 被訴6項重罪
留美女生邵童被害案 跨國執法有多難
酷刑折磨女生或終身監禁 中國留學生不可任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