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第三季度GDP經濟數據真實性再引質疑

人氣 106

【大紀元2016年10月21日訊】日前,中共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中國大陸經濟第三季度繼續以6.7%的速度增長。海外經濟學家對此提出質疑,中共官員經常為政治考量而改寫經濟數據。

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上述數據,是自1992年,當局開始公布每季度經濟增長數據以來,首次出現連續三個季度的經濟增速都保持在同一水平。

有經濟學家認為,一個國家經濟體連續幾個季度出現相同的增長率實屬罕見。這種情況之所以能在中國發生,是因為當局在設定了嚴格的經濟增長目標(今年的目標為6.5%-7%)之後,有關部門就會想方設法達到這個事先設定的增長水平。

此前,當局在經濟增長疲軟的情況下,對外公布1-3月份經濟增長數據為6.7%,引發外界極大爭議。

海外經濟學者分析,中共官方增長數據被人工美化的幅度可能在0.1或0.2個百分點左右,相當於1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70億元)至2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40億元)的產出。

分析稱,象中共這樣的一黨專制國家,非常重視社會穩定,國家控制和漸進主義。較高的經濟增長有助於防止失業,抵擋失業可能帶來的社會不穩和對共產黨專制的挑戰。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簡稱IMF)和許多經濟學家,已敦促中共當局取消這種機制,指這種做法會導致財政刺激規模過大,從而催生出製造業的過剩產能和債務。

(Capital Economics Pte)的經濟學家朱利安-普理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指,經濟增速連續三個季度都保持在6.7%這個不變的水平,這實在令人不可置信。

朱利安-普理查德表示,中共當局顯然在對經濟增長數據進行相當程度的美化。即使按照中國的標準,這似乎也是一種更新水平的人造的穩定。中國第三季度的增速可能超過了6.7%,而第一季度的數據則比這個低一點兒。

《美國經濟雜誌》發表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在20世紀90年代末每年低估了幾個百分點的增長率,而在2002年之後開始高估增長率和通貨膨脹。中國官方的統計數據總是太圓滑,這要麼可能是出於政治需求額考量,或者是基於不良的數據收集方法。

報告還說,對通貨膨脹的憂慮而導致的不滿經常被引用為是導致中國1989年天安門廣場學生抗議運動的因素之一。

2015年9月18日,英國《金融時報》就曾發表其亞洲版主編戴維-皮林的一篇題為「中國經濟數據虛實難辨」的文章,作者指出,國際經濟金融界已對中國數據造假問題關注。他說,外界早已習慣了中國製造的各種假貨,但如果一些最基本的數據也是假的,那將怎麼辦呢?如果中國的GDP數據根本不象被吹噓的那麼高,結果會怎樣呢?

德國透明國際組織的亞太事務負責人廖然,就上述現象分析說:「李克強不信任中國的經濟的統計數據這點,早已就是個公開的秘密。在中國有個流行說法,『數據造官員, 官員造數據』。各級政府的官員都會設法美化各種數據,以此美化自己的政績。」

責任編輯:洪寧

相關新聞
外媒揭中國經濟「神話」是真實的謊言
朱鎔基之子談經濟怪象 貨幣增量是GDP的六倍
分析:中共經濟政策出現巨大搖擺的原因
中共經濟數據造假成政治工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