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真相:一個環保部門公務員的萬字稽首自白

人氣 2658

【大紀元2016年12月14日訊】霧霾肆虐的主要原因,並不是我們常常聽說的那些因素,而是因為環境監管體制存在各式各樣的漏洞,企業節省成本,燃煤、工業排放、機動車等廢氣污染治理設施停止運行(尤其是夜間的偷排、直排!!!),導致大氣污染物實際排放量與理論排放量比較,成十倍幾十倍的增加,大大超過了環境的自我淨化和擴散能力。

上網搜了一下,浩瀚的網絡世界中關於霧霾的文章真不少。認真仔細地看完後,只能嘆息,心中更是苦悶。對於一個涉及億萬人切身利益的事情,居然找不到幾篇全面透徹、實事求是的文章,滿眼都是片面、脫離實際、誤導、譁眾取寵的文章。

仔細看網絡中霧霾的文章和大家的評論,都不去講述真相,關係到億萬人切身利益的事情,任憑他人忽悠,被錯誤的觀點左右。我們的社會到底怎麼了?如果一個問題,如果我們連最起碼的主要原因都不清楚,又怎麼能對症下藥?

以前看過《穹頂之下》,講了一些淺層的原因,可惜不全面,很遺憾沒有講到最真實的原因。如果說它揭露了10%,我這篇文章揭露的就是剩下的90%。

霧霾的成因涉及燃煤、工業排放、機動車、施工揚塵、氣象等很多方面,文章有點長,考慮到大家的專業背景和文化程度,不想寫得太晦澀,儘量避開專業的講述方法,通俗易懂。鑑於這涉及到方方面面,講述會有些嘮叨,還請大家耐心地看完。全看完了,你也就明白了,至少在霧霾問題上誰也忽悠不了你了。

寫這個文章有很多目的,一是掃盲貼,擔心大家被錯誤的信息所矇蔽;二是希望政策的制定者能予以借鑑;三是在心靈深處,我可以對自己說,我盡職盡力了。

有很多人問過我霧霾是什麼,我馬上會說一大堆專業術語,比如說霧霾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鹽、硫酸鹽、銨鹽等等各種化學物質。可是一般人往往聽不懂,我就舉個簡單的例子大家就懂了。

大家知道地球幾十億年前的空氣啥樣嗎?告訴你,就是北京霧霾最重的時候那個樣子,空氣中充滿了硝酸鹽等各類化合物,火山噴發、地殼運動,大量的活躍化學分子被排放到空中,就和現在一個樣,當然具體成分會不同。地球的生態演變花了多少億年,才造就如今的山清水秀,我們花了幾十年就重溫這個星球的初始階段,一聲嘆息啊!

霧霾的來源主要有四個:
1、燃煤;(分類屬於固定源)
2、工業排放(燃煤已單列,不在其中);(分類屬於固定源)
3、機動車;(分類屬於移動源)
4、揚塵。(分類屬於固定源或移動源皆有)

除了上面四個原因,當然還有外部輸送的因素,這個也是波動的,跟氣象等有關,或大或小。

其它還有一些較小的因素,比如說:

1、加油站的油氣,就是加油時聞到的汽油味。當你加油時,油箱液位上升,原來油箱中的上層空氣排出,含有一些汽油。
2、家庭廚房和餐飲業油煙,佔比不多。前幾年看過一篇報導,把這個寫成主因,網民無盡調侃。確實有疊加影響,但不是重要因素。
3、燃氣熱水器,快速燃燒時很多天然氣沒有充分燃燒,直接排放到大氣中。還有一些老式的燃氣熱水器工藝水平差,更是不行。
4、家庭裝修的油漆。其中的稀釋劑是用以稀釋塗料的揮發性有機液體。是不留在家裝表面的,全部揮發到空氣中的。
5、農村面源。居然有人老提這個,在排放量上和工業相比,簡直是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上。有的城市工業一天燒幾十萬噸煤,老百姓那點煤連零頭都不到。
6、秋冬季節農村秸稈焚燒產生的煙塵。
7、城市中固定的柴油動力設施。
8、化學原料的跑冒滴漏,這些東西中如果屬於揮發性的,就全部到大氣中去了。
9、部分天然氣品質差,含硫高。這個因素知道的人不多。

小的因素太多太多了,這種光化學反應太複雜,很多因素科學家都還不知道,不過好在上面這些小因素佔比很少,也不是本文的重點討論內容,更不是現有霧霾肆虐的主因。

一、霧霾肆虐的第一大原因

提到主要原因之前,先講一些鋪墊,以便大家拓寬視野。

說到霧霾的主因,各種報導皆有,主要如下:

1、中國消耗了世界極高比率的礦石燃料,霧霾很正常忽悠指數:★★★★★(五星最高)
2、汽車快速發展,私家車排放導致忽悠指數:★★★★
3、城市餐飲排放忽悠指數:★★
4、交通擁堵忽悠指數:★★★
5、油品不佳忽悠指數:★★★★
6、城市化忽悠指數:★
7、工業發展忽悠指數:★★★★
8、房地產忽悠指數:★

當然還有其它一些搞笑的報導,大家笑笑就行了,別當回事。

實事求是,上面這些因素中有的看上去確實像是主因,一般人真會弄錯,可惜實際中並不是如此。下面讓我仔細剖析。

我曾經做過測算,把華北所有公開的大氣污染物核准排放總量除以365分配到每天(冬天偏高些)。再和華北的霧霾數據做比較,總是發現存在數量級的差距。考慮到氮氧化物計算的複雜和來源的紛繁,我取了硫氧化物中的硫做指標來衡量,發現依然如此,原因是什麼?

有人就問你怎麼算的,說來聽聽啊,舉個簡單易懂的例子:

以華北某省的數據為例子,該省2014年環境公報數據二氧化硫118.99萬噸。

平均每天3000多噸,考慮到總量統計不能涵蓋所有數據,冬天偏大,將它修正為4000噸。兩天理論排放二氧化硫4000*2=8000噸。

然後取該省某天大風之後PM2.5只有幾十的基本值。該省兩天內PM2.5升到了500甚至更高(全省平均值),減去幾十的基本值。

再拿霧霾的區域(十幾萬平方公里),乘以霧霾的厚度(這個和氣象、地形有關,200-500米不等,甚至更高一些),結合環境的自淨功能和氣象的擴散功能各種因素,乘以一定的係數(轉化率、氣溶膠中硫酸鹽含量、擴散和自淨因素等等),計算出其中實際的硫酸鹽含量,總是比理論排放多一大截。

上面這種算法有點傻瓜式了(便於大家理解),實際公式要比此繁雜很多,當然數據更精確。

這樣寫只是直觀地告訴大家,那個118.99萬噸肯定不對!

因為這個涉及環保部門總量口子的工作,下面我就從機制上系統地講講不對的原因。

一個省或一個城市環保部門負責總量工作的科室,有的叫污防科(處),有的叫總量科(處)。他們的工作是如何實施的?如何計算總量的呢?

剛才說過假設該省兩天排放二氧化硫8000噸,經過環境的稀釋、沉降、吸收、淨化,真正轉化為停留在空氣中的灰霾也只是部分,即使轉化成灰霾,也在沉降、擴散。

為什麼我們算來算去實際數據都大大超過理論數據呢?問題就此提出,下面聽我詳細剖析。

繼續查環境公報數據,該省二氧化硫在2002年就是127.9萬噸。疑惑的數據出現了,到了2014年,居然少了幾萬噸,但實際灰霾天數和程度卻劇增了。

為什麼出現這種數據?原因很簡單,總量考核制度。

環保部這些年重點推進總量考核制度,要求每個地區新批項目所排放的總量要在原有企業中平衡(甚至削二增一),每年要削一點。初衷是好的,可是現實中卻是兩碼事。

每個地方都要經濟發展,經濟發展就要上項目啊。可是總量哪裡來啊?也沒那麼多老企業啊。一句話,各顯神通,於是就會有以下怪現狀:

1、一個磚瓦廠居然成了香餑餑,因為它原來燒煤,有總量,自然要借點來;
2、某個倒閉的企業立即被冠以淘汰關閉的名義,他的污染物排放總量立刻滿血復活,到處使用;
3、翻翻環評,居然有一個企業的總量被好幾家新增企業反覆使用;
4、某個企業原來有100噸二氧化硫總量,只排放10噸,於是馬上可以拿出90噸給別人。結果數據上看一樣,實際排放卻增加了90噸。

不說了,太多太多了,反正有不少的總量來源就是文字遊戲和數據遊戲罷了。如果有心人去翻翻自己城市的一萬本環評,做個調查分析,會發現早些年的總量數據真是禁不住細細探究的,這幾年相對好一些了。

在這種制度下,增加一個區域的排放總量是不可能的,只能螺螄殼裡做道場,自己想辦法了。

那麼大家又要問了,這個總量的數據是哪裡來的?答案是:大部分是環評中確定的。

下面聽我詳細說:

一個企業如果燒N噸煤,這些煤炭一共產生1000噸二氧化硫,脫硫效率設定為95%,那麼最終就應該排放50噸。那麼環評中這樣寫了,環保部門審批通過了,50噸的排放就合法了。那麼這個合法的50噸就會計入全區域的總量數據。

大家就要問了,如何從制度上保證企業只排50噸,而不是排1000噸呢?這可是二十倍的巨大差距啊!

為此環保系統設置了一系列的防線:環評編制——專家審核——環評審批通過——企業建設期間三同時檢查——驗收監測——驗收並移交環境監察部門(負責現場執法)——通過在線監控予以監控——每年抽查——***投訴現場檢查。

看上去很完備吧,居然有這麼多道防線。

其實從「環評編制」到「驗收並移交環境監察部門」,其目的只是保證企業具備達標排放的能力而已,在這個過程中,企業會讓污染治理設施運行最佳,確保驗收通過,企業從此可以正常合法生產。

因此這個階段只是體現了「設施安裝並具備能力」而已。

當然設施裝了不代表會天天用啊,畢竟這也是要錢的,電費、藥劑費、維護費、人工費等等。

現在假設王老闆想上一台鍋爐,環評審批通過了,鍋爐建好了,除塵、脫硫、脫氮設施全部建好,環境監測站來監測了,排放達標,不錯,驗收通過了。移交到環境監察部門管理了。

環境監察部門第一步就是查看在線監控設施裝沒裝,已經裝了趕緊聯網;沒裝的自然要馬上裝。

王老闆發現,這個負責在線監控安裝和維護的居然是個企業在做。

王老闆只能心中竊喜,這個監控居然是個企業在管,還用擔心嗎?

假設每天設施運行費用3000元,除塵不能打主意,一關除塵設施煙囪黑乎乎的,立馬老百姓投訴了,環保執法人員上門,沒事找事做。

王老闆盤算了一下,除塵只能繼續開,晚上天色昏暗,也可以不開。

剩下就是脫硫和脫硝了,這個太好糊弄了,老百姓又看不出煙囪有沒有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就那這塊省錢,至於在線監控嗎,早就篡改好了。

於是除塵達標,老百姓不舉報;二氧化硫(脫硫)和氮氧化物設施(脫硝)關閉,每天省了2000元,一年就是幾十萬啊,都是利潤啊。

可是恐怖的是,這個企業的50噸二氧化硫實際成了1000噸,可是我們的統計中還是50噸,統計數據和實際排放產生了巨大的差距!二十倍啊!

寫到這兒,大家肯定問,這個是你自己編的吧,下面舉例說明:

6月17日環保部開出史上最大罰單,19家企業因脫硫設施存在突出問題,被罰脫硫電價款或追繳排污費合計4.1億元。除了罰款,環保部還要求這些企業在30個工作日之內,編制完成煙氣脫硫設施整改方案,並在今年年底之前完成整改任務,逾期沒有完成的還將依法從重處罰。

這個是新聞摘錄的。大家就要問了,19家企業罰4.1億,一家平均2000多萬,怎麼算得啊?我可以告訴你們,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時間段,如果罰這麼多,這個企業必須很長時間不開脫硫,才能算出這麼多罰款。

假設一年不開,這種大型企業,至少幾千噸二氧化硫被排到了空中,觸目驚心吧!

網上隨便一搜,到處是:部分電廠脫硫設施未正常運行罰款共計5.19億元

其實啊,這些企業都是大企業,很多是國企,環保盯得緊,面子上的工作還是要做的,可怕的是小企業,那簡直是一塌糊塗。

環保部、省裡一般不會去這些企業,壓力自然小,排放自然更是自由。

以前去外地出差,那個地方盛產建材,有上百家企業。那天傍晚去爬邊上一座小山,在山頂上,天色剛灰暗一些,遠處就騰起一個直通通的黑色煙柱,筆直地衝向雲霄,到了幾百米高空後就停了下來,平鋪擴散,接著一個又一個,一會兒時間居然上百個黑柱。所有的企業一看天黑,居然不約而同全部關閉了污染治理設施,加大煤量,加快建材進窯速度(提升產量)。我後來還去打聽了一下,有特例的企業嗎?很遺憾,幾乎沒有。

這一輩子我都忘不了那個場景,永遠忘不了。有人告訴我,這個鎮肺癌患病率比其它地方高好幾倍。心中滴血般的哭泣!

寫到這裡,總結一下,灰霾肆虐的主要原因——企業的大氣污染治理設施有了不用,尤其是在夜間非法偷排,導致實際排放量遠遠大於總量考核量,甚至十倍二十倍的增加,遠遠超過了環境的自淨能力!!!

還是拿剛才那個省說,一年120萬噸左右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是理想的排放量,實際偷排後遠遠大於此。

這些年企業增加很多,工業產值增加很多,總量數據卻未增加甚至減少了(在數據上)。

120萬噸是一個一個污染源相加的結果,在環評報告上白紙黑字的數據。可是如果污染設施不用,實際排放就遠大於此,500萬噸、1000萬噸甚至更多。這麼大的污染量,環境根本稀釋不了,淨化不了,尤其是在冬天(氣象擴散條件差)。

因此,數據可以假,可是老實巴交的老天爺不會跟著作假,假數據在真排放前面,一切都變得蒼白無力!

這麼大的偷排量,其它的什麼機動車、餐飲、揚塵、農村面源,早就被稀釋了,成了百分之幾,根本上不了檯面。

夜間的直排偷排,白天的部分設施停運,使巨量的污染物未經任何處理被排放到空氣中!讓億萬百姓承受這種苦難!

我私下測算過,如果所有的企業正常達標排放(設施都有,只要打開電源,添加藥劑就可以了),華北的PM2.5一般不會超過100,極端惡劣天氣不會超過160。
因此灰霾越來越嚴重的最主要原因不是煤炭燒多了,企業多了,汽車多了,而是很多的污染治理設施被棄用了!

有人又要說了,怎麼樣才能像國外那樣,每天PM2.5只有10-20。

很遺憾,現有的排放強度,達標排放後,冬天一般情況下,也得50-100多。如果要降到10-20,那是需要所有的因素全部整治到位,這個至少要10年才能。
說到現在,大家就納悶了,看來就像我的筆名那樣——藍天白雲終可期,不遠啊。

確實也是啊,只要肯做,那些治理設施三天就能開起來,三天見效,不用等多久啊!

可是,這麼簡單的事情也沒人在做啊?!

穹頂之下那個記錄片中,老是去找環保部的人。人家環保部怎麼會說霧霾根子在自己監管體制上,當然要引到其他的調查方向上了。

這也難怪,那個媽會告訴女兒的男朋友,說自己女兒晚上打呼嚕聲音嚇死人。

那麼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麼?還有那些因素增加了我們的排放總量?

好多個,挑十個介紹一下吧。

原因一:大氣監管難度大,取證難。

大氣這東西,除了煙塵(焚燒產生)、粉塵(物理方式產生)肉眼可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都看不到,老百姓也不會舉報。

即使舉報了,等執法部門到了廠門口,人家電機一開,立馬運行了。這東西又不像污水生化設施有微生物死活的問題。

即使你到現場了,這個數據使用還是問題,監控數據假的,自己監測設備都沒有。這玩意不像水,污水可以拿個瓶,裝回家測。大氣沒那條件。

原因二:在線監控居然由企業維護,機制設置存在問題。

建議如下:政府統一採購,產權在政府;設備、探頭嚴格固定安裝,企業僅提供電源,實在不行自己用太陽能板(配電池);
可以視頻監控;

數據不要走數據線(避免干擾),直接在裡面裝個手機模塊,發數據回監控中心;

維護由環保部門的監測站實施,其實也沒多少人,安裝外包給企業,日常數據由環保負責,定期數據核實校驗。

數據異常嚴肅查處。

原因三:監管人員不足。

一般一個省,幾千個環保執法人員,企業數則是成百上千倍。

這些執法人員,大部分在忙***,一年***十幾萬件,件件要答覆。

還有去收排污費,去開展各種檢查,水、總量、氣、固廢、噪聲、輻射、處罰。

真正把精力在大氣的,十分之一就不錯了,按人頭算,1人負責成千上萬個企業的大氣污染,我估計他就是不睡覺也管不了百分之一。

所以就像紅綠燈只能靠自動監控,不能靠交警。大氣監控只能靠準確可靠的自動監控系統,不能靠執法人員。

最近國家層次提出了「環境監察和環境監測垂直管理」,說明有人想到了這個——監管體制。

大家就要問有用嗎?我預測,有點小用,但用處不大。垂直的部門多了,沒見誰一垂直立馬工作水平暴漲的。

原因四:大氣污染企業來源廣泛。

說到工業排放,可不是僅僅指燃煤企業,還有很多其他工業排放。比如:化工、噴漆、油墨、印染等等的廢氣。

現在假設某個城市,黃河市。參考同類城市,黃河市有燃煤電廠(以及供汽)30家,燃煤量自然驚人。

但是黃河市還有1000台小鍋爐,也在燒煤。

此外黃河市還有1000家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排放企業(當然這裡面有重複,有的企業有小鍋爐,也有車間排放VOC)。

後面兩種就是小蒼蠅了,2000家啊,這個廢氣排放可真是多,有的企業只有一個排氣筒,有的企業有100個排氣筒。

現在拿出黃河市的一年上萬件***投訴來進行調查分析,發現很多反映的是後面兩種企業。

原因很簡單,老百姓也看不出電廠煙囪脫硫沒脫硫,老百姓舉報廢氣主要是兩類:冒黑煙;有異味。

偷排自然有異味了,現在最擾民的就是夜間異味了,嚴重影響老百姓的生活質量。很多時候夜間都不能開窗,空氣中味道太大,這些企業可是源頭。

有的城市一到夜裡到處是一股怪味,黑夜居然成了污染的護佑。污水偷排只是影響小部分的人,廢氣偷排通過空氣的輸送,不論你在城市的那個角落,都無法躲避!

1000台小鍋爐+1000家VOC排放企業,也是要有廢氣治理設施的。

這些企業特徵如下:

1、治理設施簡陋,處理效率本來就不高。
2、很多小企業根本不裝設施,如果你去看,車間牆上有個兩個大風扇,使命往外吹。不吹車間味道太大,工人也受不了。
3、有的企業為了省成本(夜間電價便宜),主要生產在夜間,排放也是不小的;當然不排除有的企業就是為了排污方便,才夜間生產的。
4、煙囪這東西越高越飄得越遠,企業邊上聞不到,下風向很遠才聞到(最大落地濃度),老百姓又不懂,舉報只能說有味道,問他味道哪裡來的,都說不清楚。
5、以前企業居民混在一起,老百姓義不容辭監督企業排放。可是現在流行工業園區,一個工業園幾百家企業,周圍居民都沒有,排放更是沒有顧忌。有舉報了,那麼多企業,晚上黑燈瞎火,真不容易找。
6、有的企業生產工段好多個,沒污染的白天生產,有污染的晚上生產。
7、排氣筒多的企業,有的有味道,有的沒味道,全部在廠房頂部,一個個找過去,真不容易找。想爬到房頂上去,通道都找不到。

這種檢查需要極高的專業技術水平,以及對地方每個企業的細緻瞭解。水平不夠的,根本找不到異味源頭。

找不到咋辦?只能回覆老百姓說:對不起啊,我們找了很久,沒有發現,謝謝你的來電。

舉個例子吧,某企業生產晶圓片。大家手機、優盤、電腦,裡面都要有這個。

這個東西在生產過程中,要用到幾百種化學品,超乎你的現象。

這些東西留在產品中嗎,當然一絲一毫都不能留下,全部要到三廢中去。

水裡有,固體廢物中有,當然了,廢氣中更是有!

環評考核,有時會把去除率定在99%(我還見過99.9的),如果直排,那是一百倍的排放!

再說大型造船廠。

有人就要說了,這也和霧霾有關啊。

造船可是一塊塊鋼板啊,要打磨吧,要磨得光溜溜才行,粉塵排放。

要噴漆吧,那個可不是你家的刷漆,那個噴漆車間大的嚇人,用的量可是驚人的,廢氣也是驚人的。

再說製藥企業和化工企業。

有的化工企業還好,100噸原料出99噸產品,這種企業對廢氣收集很認真,好歹收集的廢氣就是原料,也是銀子啊。

有的製藥則相反,100噸原料出1噸產品,剩下的99噸全是廢物,這東西味道特重,要人命的,自然不少跑到大氣中去了。

有的製藥廠,一爬上污水處理設施的曝氣池,差點能把人熏暈。仔細一探究,居然就靠曝氣把水中的化學物質吹脫出來,怪不得這個企業附近每次經過總是一股味,原來在此。

有人就要問了,那麼這些工業的排放和燃煤相比,那個是大頭呢?每個城市都不同,有的工業排放多,有的燃煤比例大,這個和產業結構等有關,只能說,平均來說,兩者對霧霾的貢獻差不多。

我研究過全國各城市的源解析數據,一般大致如下:

燃煤15–30%上海就15%左右,石家莊30%左右

工業排放(不含燃煤)15-30%廣州15%左右上海30%左右

機動車(船舶、飛機等也在內)15-30%石家莊15%左右北京30%左右

揚塵10-30%廣州10%左右天津30%左右

其它成分一共10-15%(個別城市高點,那是特例,不是普通現象)

馬上有人說了,你這個數據看上去,和你的結論不符合啊。

原因很簡單,這個數據很大程度是參考了總量的理論值,而不是真實的排放值。這些研究數據從來沒把偷排考慮進去!

在這個數據中,燃煤、工業、機動車都涉及尾氣治理,如果這三大類全部偷排直排,那個排放是驚人的。

從這一點看,我們看到的很多數據是不真實的,這個數據體系大廈的基石出問題了。基石出了問題,由此衍生出的很多東西都不真實了。

我們來算一下,假設二氧化硫污染物總量是X,每個企業排放按一樣多計算(好計算點),如果10%的企業偷排,設定環評脫硫效率95%,那麼這些企業的0.1X就變成了2X。二氧化硫污染物總量就變成了2X+0.9X=2.9X,接近三倍的排放啊!
實際中偷排的企業數何止10%啊。如果20%的企業偷排,就成了4.8X了。

如果是前面說的那個鎮,晚上集體偷排,按時間段算,50%的偷排比例,就成了10.5X了!十倍啊!

冬天更慘,因為黑夜時間長,偷排時間也更長了。

原因五:未批先建、批建不符。

現實中有些項目未審批。也就是這個項目根本沒有環評,在我們的總量統計中根本沒有包括它。這個企業天天在排放,居然所有的統計中不算這個排放。

大家肯定要說了,這個估計也是少數吧。不好意思,你錯了,這種項目在一個省內,成千上萬個!

有人就要問了,為什麼批不下了?原因很簡單,環評系統審批門檻極高,重污染項目根本不可能審批。國家的產業政策經常調整,被列入限制類,自然沒人敢批。

現在大家明白了吧,除了部分企業主是不懂環評所以未報批。剩下的要麼是限制審批的項目,要麼是有問題的項目。

這些項目污染不小,環評不批,企業又自行建成了,自然很多不符合環保排放要求。

這些企業的污染排放全都被我的數據忽略了。

地方保護主義,為了圖點稅收,居然也就讓建了,既成事實,建完就關不了。這種項目大家網上搜搜,到處都是。

有的大企業,有的項目存在十多年了,居然還是沒通過環評審批。這個企業還是全國知名企業。

另外還有很多種情況,關於批建不符,舉幾個例子:

1、整個項目有一個工段不符合產業政策,比如電鍍等。其它工段審批通過了,電鍍不許建設,但企業建了。
2、環評審批要求企業用電,或者輕柴油,或者天然氣,企業居然用了煤炭或重油,污染翻了幾十倍。
3、原來批了一個鍋爐,企業建了兩個,嘴上說我是一用一備,排放還是一個的排放。實際上,兩個鍋爐天天同時開,排放翻倍。

這些稀奇古怪的事情,每天就在大家身邊發生。可惜污染排放總量已經不再是原來的那個總量了。

去年很多省都自己調查了,那麼多的項目沒通過環評審批,污染物總量沒被統計,咋辦?

不管以後咋辦,人家可是天天在排放啊,這可是真正的、不可忽略的排放啊!

原因六:煤炭含硫率造假。

好的煤炭,一要熱值高,二要含硫率低於0.7%。

不過這種好煤價格不低,如果一個巨無霸企業一天用上萬噸煤,一噸便宜幾十元,那可是幾十萬啊。

於是熱值高是必須的,含硫率就算了,實際用的甚至大於1%甚至更高。

可是很遺憾的是,我們的環評中可是按照低硫煤算的總量,你用了高硫煤,初始排放量就暴增了。如果偷排,不開脫硫,那簡直就是驚人的巨大排放啊。

實際情況中有嗎,很多很多。煤炭檢測單造假。給執法人員看的煤炭是好煤,實際不用。如果監察人員採樣帶回去,就能過關。

大家都為了自己企業的效益,誰管環境質量的好壞啊!

有的企業脫硫劑不正常添加,舉個例子,氫氧化鎂脫硫法要用到氫氧化鎂Mg(OH)2,這個東西和二氧化硫反應產生硫酸鎂。

仔細查賬務,就行了,這個企業生產了多少天,應該用多少氫氧化鎂,一查就能查到。

如果賬務造價,查入廠磅單。再不行查對方企業的出廠磅單。實在不行,你查次生產物——硫酸鎂的產量也行啊。只要認真查,絕對有漏洞,就看你怎麼查了。

你去廠裡轉一圈也是查,你蹲財務室三小時也是查。可惜現實中有幾個,能如此盡心盡職啊!

原因七:審批後驗收率低,很多要求未落實。

項目通過審批了,是否就證明這個項目符合環保要求?

當然沒有,紙上寫的東西誰信誰傻瓜。

實際建成後,環保部門會去核准試生產(現在取消了),並組織監測和驗收。

結果一測,根本不能達標,自然驗收不下去了。

大家就要問了,這個比率高不高?我只能告訴大家,一般來說一個城市一年成千上萬個項目審批後的驗收率只有30-45%。當然不排除個別地方管理水平高,驗收率高。

有些項目不驗收是企業主不曉得,不懂這些流程。還有的則是驗不下去啊!

麻煩的是我們統計的還是他環評的理論排放量,實際排放未統計。

翻翻這些環評,很多不可思議的審批意見,比如:

1、該項目必須使用天然氣,結果這個企業門口根本沒有燃氣管道,無法落實;聯繫燃氣公司,開口就是幾百萬。企業不願意,先燒煤再說。

2、新設備投運,老的設備要淘汰,美其名曰「以新帶老」。結果這個產品銷路好,企業捨不得拆除老設備。我們的統計中早就刪除了老設備的總量,人家還是天天排污。

3、項目投運企業邊上的老百姓要拆遷。幾百戶啊,誰出這拆遷費?結果是企業天天排污,老百姓天天吃灰。

4、脫硫要求人家95%,脫硫設備有問題,測來測去才60%。自然沒人敢簽字驗收。

5、VOC要求尾氣治理用活性炭吸附裝置,一開始效果很好(嶄新的活性炭啊)。驗收完了那個活性炭一年也不換,早就沒有吸附廢氣的作用了,所有廢氣只能排放到大氣中了。

6、要求企業的化工殘渣送到專業企業處置。結果這個企業居然把化工殘渣扔在鍋爐的煤炭裡,那些殘渣好多沒分解就揮發到大氣中去了。

7、要求企業烘乾產品用烘乾設備,並廢氣處理。結果這個企業居然就在廠裡曬曬,用陽光烘乾,自然廢氣全跑到大氣中了。

說了這麼多就是告訴大家,即使嚴格審批過的項目也是一大堆問題。可惜我們的統計數據還是盯著環評那些漂亮的總量數據,實際的真實排放早就不是一個數量級了。

每年看到環保部來我省考核總量,為了一點點總量算來算去。我站在邊上,心中總是想,你們天天算計這些紙面上的數據有什麼用啊!人家一晚的偷排就把一個城市的總量削減全部幹掉了。緣木求魚徒勞無益啊!

總量考核制度誇張到了何種地步,告訴你們不可思議的數據,很多企業的排放總量是按公斤計算的,因為根本沒有1噸的排放量給企業。

有的企業一年才0.03噸二氧化硫總量,一天不到100克。一個小時只可以排放幾克。你信嗎,反正我不信!

嚴苛的審批制度,誇張的總量考核,早就超越了真實的需求。結果就是很多企業根本不符合要求。你批我一天100克二氧化硫排放量,我排我的。驗收時符合,驗收完了,早就沒人再去考核了。

還是那句話,文件、數據可以假,老實巴交的老天爺不會作假,你排放多少,老天爺就給我們多少臉色。

其實啊,老天爺是最公平、最實在、最厚道的了。

現實中,很多企業效益很好,不缺這點錢,照樣偷排,因為別人都在夜間偷排,潛規則如此。很多外企剛來還不錯,過了幾年居然有不少企業也學會了這招,嘆息!

原因八:環評編制質量問題。

很多人聽說過環評,但不瞭解咋回事,聽我慢慢說來。

如果王老闆要生產一個產品,先要去走立項,立項好了就得各個部門跑了。

比如國土局批土地。比如規劃局,蓋車間得規劃同意。比如消防、安檢等等,一大堆。

這裡面有個重要的手續,就是環保審批。

環保審批先要請環評單位做個環評,複雜的做報告書,一般的做報告表,費用幾千到幾十萬不等,甚至超過100萬。

其實還有一種環評,叫登記表,是企業自己填寫的,不花錢的。可是實際中能享受此待遇的卻不多,企業也不懂,還是花錢去做了報告表。

這個錢是王老闆給環評單位的,王老闆精明,他挑了個好說話的環評單位。這個環評單位拿人錢財,自然要替人消災。環評描述時會想法設法,既要看上去合理,又要保證王老闆的項目通過審批。

這裡面太複雜了,不細說了(光這個裡面的東西能寫十本書)。

反正就是根據審批的條件一條條套,死的也得說成活的,長的得說成短的。

很多東西估計只能在理論世界存在,現實根本做不到,居然也寫進去了。

環評最後總會來句:從環境保護的角度本項目可行。

最後環評審批部門一看,處理效率很好,不錯;總量居然這麼低,不錯。蓋個公章,發個批文,這個項目就通過了。

可是遺憾的是,這個環評的結論根本不具備可操作性啊。

糟糕的是,我的大氣理論排放數據就是來源於這本環評。

說到這兒,大家就要問了,這個環評誰寫的。

假設這個環評單位總部在北京,名氣很大,中華最牛環境保護技術公司。

中華最牛環境保護技術公司老總在黃河市有個大學同學李小二,想借證。

於是李小二在黃河市租了個二手房,請了兩個剛畢業的大學生。

這兩個大學生啥經驗也沒有,只能網上東抄一段,西抄一段。

寫完了,讓中華最牛環境保護技術公司蓋個章(費用不低哦),就拿去報批了。

專家評審,自然一堆問題,改來改去、磨來磨去,最後大家都頭疼了,算了吧,通過。

於是我們所有的管理依據全是根據這份漏洞百出的環評,又怎麼具備實際操作性?

原因九:執法依據太弱。

首先大家看新環保法六十三條:

第六十三條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有下列行為之一,尚不構成犯罪的,除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予以處罰外,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一)建設項目未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被責令停止建設,拒不執行的;(二)違反法律規定,未取得排污許可證排放污染物,被責令停止排污,拒不執行的;(三)通過暗管、滲井、滲坑、灌注或者篡改、偽造監測數據,或者不正常運行防治污染設施等逃避監管的方式違法排放污染物的;(四)生產、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生產、使用的農藥,被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

其中第三種情況,處理根本沒有震懾力度。

一個企業偷排,篡改在線監控數據,居然就罰款,簡單處理一下「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

一個大企業,不開脫硫,一年排放上千噸二氧化硫,抓到的概率本就很少很少。抓到了就簡單處理一下,關上幾天。一聲嘆息!

因此,從法律角度,偷排應納入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條規定的行為。

第三百三十八條違反國家規定,向土地、水體、大氣排放、傾倒或者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危險廢物,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或者人身傷亡的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可是大家一看,根本套不上,這一條很難適用啊!

所以說法律還是要完善,法律的層次一定要嚴厲。

大家買東西,確定品質後,總喜歡花最少的錢買下商品。企業主也是這樣,能花一萬解決的絕對不會花十萬。

講這些就是告訴大家,如果讓全國所有的企業主都明白,大氣偷排成本是不僅巨額罰款還要追究刑事責任的話,估計一般人真不敢了。

因此這就需要我們提升企業違法的成本,讓企業明白花了十萬,是為了以後不損失幾百上千萬甚至人身自由。

原因十:環保治理技術粗放,難以達到設計要求。

這一點涉及整體環保產業工藝水平,不是一天兩天能改變的。除了借用國外的技術,自己的工藝發展也是關鍵。這一塊內容太多太多了,涉及多個領域,不細說了。

除了這十個原因,自然還有其它因素,不一一說了。

補充一句,如果你能看到這兒,可見你是個認真的人!在這個浮躁的網絡世界中,有多少人能認真看到這裡?

二、霧霾肆虐的第二大原因

下面說機動車的因素,除了燃煤和工業排放,機動車是霧霾的次要因素。

抄一段話:「環境保護部近日公佈的數據顯示,2014年重型車保有量僅佔機動車總量的4%,但NOx(氮氧化物)和PM(顆粒物)排放量在機動車總排放量中的分擔率分別高達78%和82%。單輛重型柴油車排放的NOx和PM遠高於汽油小轎車,一般相差數十倍甚至上百倍。」

為什麼抄這句話,因為是實話。所以以後不要說私家車是霧霾的主因了。這麼說的人是想轉移視線!

機動車對霧霾的影響原因如下:

1、油品質量不佳,這個很多人已經知道了;
2、發動機工藝落後,這個涉及國家製造工藝水平了,難以一步到位;
3、交通擁堵造成的額外排放;
4、尾氣治理技術的落後(有的根本沒有;有的裝了也不用)

首先從柴油營運車輛說起,這些年增長速度明顯小於私家車。私家車增長速度在7-15%之間,每年不同,每個城市不同。私家車的增速大於柴油營運車,且柴油營運車中的黃標車淘汰力度增加,所以說兩者的污染佔比也在逐步改變。不過,至少在現在看,私家車仍是機動車尾氣排放的一小部分。

我就拿發達國家很多大城市來說,車輛數超過北京,也沒見人家有啥霧霾天啊。

最近的低油價對我國是個好事,可以將價格空間用在油品提升上,即使油價多了幾毛,也能從國際油價的下跌中找回來。我認為根據現在的國際油價,我們應該可以做到,當然這要涉及國家層面政策的制定了。我認為現在的形勢下,提升油品不難。

至於國產發動機燃燒技術的提升,這個過程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當然我們的政府應該逐步提高標準。

城市的擁堵也是汽車尾氣排放增加的因素,各式人等曾提過很多建議,在此一一列舉,這些建議有好有壞,我也不全贊同,寫出來,大家自己評判就是:

1、錯峰下班,這個分好幾類,錯峰時段可長可短,說白了,就是稀釋車流密度
2、行政機關、學校等遠離市中心
3、初中普及住宿,減少接送車輛
4、城市外圍換乘系統
5、單雙號限行或者號段限行(最粗暴的一種,可惜被用的最多)
6、運輸車輛錯峰上路
7、小學落實校車制度
8、鼓勵拼車
9、霧霾重的時候公交地鐵等打折甚至免費制度
10、城市主幹道快速化改造,上天入地均可
11、過境國道無紅綠燈快速化改造
12、物流企業合理佈局
13、交通指揮系統人工智能化
14、擁堵路段手機提醒,避免大家扎堆

太多太多了,這些都涉及公安、教育、交通、發改、經信、規劃,這是個綜合工程,充分體現政府的管理智慧。也許在未來的日子裡,這些措施會體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關於汽車,前面這些都是一般因素,最最重要的就是尾氣治理。

還是那句話,廢氣排放不怕,就怕未經治理的廢氣排放!!!

有車的朋友以前肯定去驗過車,其中有尾氣檢測。大家就不懂了,這個檢測公司到底是咋回事?

要想做這個生意,先要租塊地,最好的是要挨著公安檢驗場地,生意更好做。地租好後要買設備,反正全國就那幾家提供設備。租完土地,上完設備,就要逐級上報了,這個權限以前是在省一級環保部門的。省裡會組織專家看現場,這兒就有點複雜了,涉及城市尾氣檢測規劃、設備運行正常、與公安交通檢測點是否配套、交通組織是否合理。

最後方方面面都可以了,省裡就會發個證書,那台設備就可以開機掙錢了,比較大的城市,一年幾百萬還是穩當的很。

這裡和大氣的在線監控一個道理,如果一個企業獲得行政權力,在這種效益第一的管理模式下,其作用會難以有效發揮。

那麼尾氣檢測點也是如此。從某種程度來說,尾氣檢測的作用不大了,這道防線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這個防線失效了,還有別的防線嗎?法律上還真的有——路檢。

此路檢不是查酒駕的路檢,是專門檢測尾氣的路檢。不過環保部門沒有公路執法權,所以每次路檢要帶上交警。讓交警攔車,環保檢測。

大家就要問了,這道防線在用嗎?很遺憾的告訴大家,幾乎沒有!

說到這兒,關於尾氣治理,可以說所有的行政防線都效用不大。我們尾氣治理的管理政策漏洞太多,可以鑽空子的地方太多。

以後汽車可以異地檢驗,木桶效應會發揮作用。有些有問題的車子會集中到管理最鬆懈的地方去,這也是異地檢驗最大的副作用。

很多城市的環保和公安為了治理汽車尾氣,想了很多辦法。比如劃定年限,2005底前生產的不能轉到本城市,本城市也要淘汰,一刀切。一輛車後面是一個家庭,司機作為父親,老婆孩子的生活費就在這輛車上,所以很多人會***,這可是生計啊,1萬輛車涉及1萬個家庭,1萬個孩子。結果多出一屁股維穩的事情。

其實這些柴油營運車,那可真是尾氣治理的重災區了,數量只有私家車的十幾分之一,排放量遠超私家車。想想也簡單啊,人家車子重啊;國產發動機又不咋地;好多車子尾氣治理設施也是沒發揮應有的作用。

以某城市機動車尾氣為例,一天有三個高峰,早上上班、晚上下班、夜間一兩點,前兩者是小汽車集體出窩活動的原因,夜間是運輸車輛活動原因。早高峰、晚高峰的排放量居然沒有夜間運輸車輛的多。原因很簡單,一輛大卡車抵得上幾十輛小汽車,個別年代久遠的黃標運輸車尾氣排放一輛抵得上100多輛小汽車。

講到這兒,可以小結一下,霧霾肆虐的次要原因是因為柴油營運車尾氣治理設施運行不正常(有的根本沒有),導致污染物排放成數量級(十倍、幾十倍)的增加,其排放的污染物積極參與其它污染物質的化學反應,加劇了霧霾的生成。

三、其他因素

說完上面這些,再提一個城市排放清單或者叫源解析的話題,聽上去很複雜,說白了就是上面說的那些因素誰是老大的問題,每個城市不一樣,每個城市的每個季度,每個月,甚至每一天的各個時段都不一樣。這裡具體不詳細說了。

此外,還有揚塵。一個小土塊,從渣土車上掉下來,在馬路上被汽車反覆碾壓,變成細微的揚塵,可以污染幾百甚至上千平方的區域。這就是揚塵的威力。

其實揚塵的監管很簡單,工地固定源揚塵控制,運輸車輛移動源控制。這麼簡單的事情,居然很多城市也管不好,尤其是晚上,那個一路飛舞的揚塵啊!嘆息!

關於北方冬季供暖,提供下列信息,大家自己分析一下:

1、生活條件好了,房子大了,供暖量大了,燃煤量增加,大的城市一天幾萬噸煤;

2、供暖的煤很多是最差的煤炭,原因不想說,大家自然能想到;

3、每個城市供暖的幾萬噸煤也只是工業中的一小部分。某省全省一年消耗煤炭近3億噸。大的省轄市有幾千萬噸煤炭一年。每天幾十萬噸,供暖只是增加一小部分燃煤量。

對於氣象的擴散因素,夏天或者風大擴散都好些。不想列舉那些繁瑣的公式,最簡單的表達方式:設擴散能力為X,PM2.5產生為Y。X是變化的(一般來說,夏天比冬天大),Y相對穩定在一個區域內(和氣象因素也有關係。因為偷排,可以肯定的是晚上比白天大)。當X非常大(比如風大),Y都被擴散了。可是如果我們治理霧霾要靠風吹的話,還要環保部門幹嘛?直接拜拜雷公風神就行了。

寫到這兒,大家往深了去想,會發現上面所有因素集中反映了一個社會的道德底線、誠信操守,不論是企業,還是監管者、從業者,方方面面的缺位才會導致如今污穢齷齪的天空。人心不乾淨了,天空也乾淨不到哪裡去!

四、總結

有時我常想,總書記、總理等肯定都期望著自己任期內霧霾能得到控制,這可是貨真價實、人人稱道的政績啊!這可是世上最最寶貴、最最無價的民心啊!

不光他們,每個人都期望如此。可是,現存的模式太頑固了,就像一個池塘,每人都在這個池塘邊,都要喝水,都想這個池塘清潔,可是看到別人都在吐痰,心想自己扔點髒東西也沒事,時間久了,這個池塘早就污穢不堪了,可是大家還得繼續皺著眉頭喝,總不能渴死啊。

我們的空氣也是如此,在這個頑固的模式中,不管是何角色,每個人都是受害者!

寫這篇文章,就是想改變這種模式。誠然,我們已經在治理霧霾。但如果我們現在努力的方向錯誤了,沒有抓住主要原因,又如何能消除霧霾?治理霧霾找到主因是關鍵——那就是改革環境監管體制,遏制企業直排偷排。

研究霧霾時間長了,居然也有職業病了。有時總是胡思亂想,總是擔心類似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在我國發生。太可怕了,如果真的發生這種事,後果不堪設想。那將是所有環保人一生的恥辱!

內行人不站出來說實話,外行人永遠是霧裡看花。我上面講的這些霧霾肆虐的因素,是一個工作多年環保人的經驗所談、肺腑之言,經得起歷史的考驗!本人也沒有任何私心,我只是想說,作為一個底層的普通公務員,人民養育了我,「為人民服務」真不是一句口號,我要對得起這份工資!

我想,如果我能在這種環境監管體制的改變上發揮一些作用,為老百姓做些事情,這輩子也算沒白學這個專業了,自己也總算盡到了義務,自己的人生總算有了些許價值,等老了也能和孩子說說自己當年的事了。

我不是什麼名人,只是個平凡的小人物。我沒有話語權,只能在網絡世界中一聲聲嘶聲地吶喊。我在好多論壇上發言,很快就沉了,多發幾遍就被封、被刪了。我在扣扣群裡宣傳霧霾治理,被警告,被踢出群。至於報紙、雜誌、電視等,更是不敢奢望。有時想想真的好苦,在這個物慾橫流、紙醉金迷的世界裡,單靠我自己一個人去做這些霧霾公益宣傳真的太累太累!

但是我依然不想放棄!我堅信,在大家的心靈深處,這個社會依然充滿正能量。一個人吶喊太累,期待你幫我一起喊。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發出了聲音,自然效果非凡。

特別說明,此文的目的不是針對任何個人,或某一個企業,或某一個部門,或某一個地區,更沒有阻礙經濟發展的意圖,而是為了促進經濟和環境的雙贏,想通過大家一起的努力和呼籲,最終導致——大氣污染環境監管體制的完善和改變,確保污染治理設施的正常運行,消滅偷排直排,大大減少燃煤、工業、機動車的尾氣排放,從根本上減輕霧霾的污染!讓我們的空氣變得更好!讓我們的孩子扔掉口罩,可以自由地呼吸!

--網絡轉載

責任編輯:南風

 

 

 

相關新聞
霧霾蔓延18個省份 北京能見度低於500米
霧霾傷眼!武漢眼科病人猛增 隱形眼鏡惹禍
研究中國霧霾 學者稱破解1952倫敦毒霧之謎
又一輪霧霾席捲大陸60城 多地污染爆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