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專家:防樓市泡沫要設8個一線城市

人氣 7889

【大紀元2016年12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楊一帆綜合報導) 近日,有專家表示,大陸防止樓市泡沫,要設8個一線城市。據公開數據,當局嚴控樓市,成交量跌但房價依然上漲。經濟學教授易憲容認為,這是因為地方政府對抗中央樓市調控。

據新華網12月7日報導,近日,大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央行金融研究所前所長姚余棟接受專訪。就如何看待樓市限購政策,姚余棟表示,一線城市的房地產被很多人認為是安全資產,如果不限制市中心的房價,其漲幅可能會失控。現在北京已經有六環了,可能還會出現七環、八環,價格無法想像。

如果需要將人口限制在2,000萬左右,限購政策就出台了,那麼需要更多的「一線」,這樣才能防止房地產泡沫。否則,假如放開了限購政策,北京有3,000萬人口,不知道將來中心地區的房價會漲到多少,由此引發的房地產泡沫的風險還可能給金融體系帶來巨大的系統性風險。

姚余棟建議,要防止房地產市場的泡沫,至少需要八個「一線城市」, 因此還要建設新的「一線城市」,除了北、上、廣、深,還有杭州以及西南地區的成都和重慶等。

地方紛紛調控樓市 成交跌房價反升

12月2日,《新京報》發表青島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易憲容的文章表示,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70個大中城市中,10月份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按月下降的只有成都和烏魯木齊等6個城市, 有54個城市繼續上升,而絕大多數城市的房價還在上漲,其中漲幅最大的無錫,一個月上漲了4.9%。

房地產協會發布的房價指數更顯示,10月全國有42個城市房價按月上漲超過了5%,天津、石家莊和武漢,房價單上漲都在7.8%以上。即使11月的數據出來,房價可能仍處於上漲的態勢,調控政策並沒有讓各城市的房價下降的跡象。

中原地產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中國54個受監測城市住宅簽約量為24.94萬套,按年下跌16.4%。如剔除今年2月份的成交數據,54城樓市成交量創下近18個月新低。北京、上海、廣州、深圳4個一線城市11月合計成交跌幅達19.5%。其中,深圳跌幅最大為30%,廣州其次跌28%。

上述數據顯示,即使這次調控政策最嚴厲的城市,住房銷售突降,且降幅也較大,卻沒有讓這些城市的房價下降,有些城市還有上升。

地方政府對抗中央樓市調控

文章稱,此前中央給地方下死命令,凡上半年房價瘋狂上漲的城市都得出台調控政策。但地方政府不願通過樓市調控影響當地的GDP增長,所以不少城市的樓市調控政策,反成了地方政府的飢餓營銷。

所以9.30樓市調控儘管聲勢浩大,波及全國,但作用十分有限。其根本原因是調控政策基本上沒有涉及這輪房價上漲的原因,只是採取更多行政手段而不觸及經濟槓桿,地方也不願對繁榮的房地產市場進行調控。

在只要觸及到影響GDP增長調控就可能停止的市場預期下,不少城市的住房銷售量會突降,但房價則仍然挺拔在高處。事實上,只要市場房價上漲的預期不改變,房價是不會跌的,想擠出房地產及資產泡沫是不可能的。

從當前中國樓市態勢看,地方政府、開發商及投機炒作者與中央政府的態勢截然相反。前者要持續現狀,甚至希望繼續推高本地房價,後者則要遏制資產泡沫,兩者博弈相當嚴峻。房地產市場僵局持續的時間愈長,中國經濟可能面臨的困難就會愈大。

官媒批地方政府「飢餓營銷」

12月2日,官媒《人民日報》海外版微信號「俠客島」發表文章稱,與猛烈而直接的調控齊飛的,是各地層出不窮的「地王」。一些地方政府是土地市場的唯一供給者,甚麼時候推多少地塊,都由政府說了算,其幾乎壟斷了土地供應市場。近幾年,不少城市土地供應量明顯不足,使得物以稀為貴。

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土地出讓面積同比下降4.8%;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今年前10個月,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2.65萬億元,同比增長15.2%。

地賣得少了,收入卻明顯增了,一些地方政府的飢餓營銷也是「玩得溜」。

另據機構估算,地方政府從房地產交易中所得占房地產銷售額的3/4以上。

文章稱,地賣得貴,誰最高興?誰受益最多?顯而易見。說到地方政府,土地財政成為其重要依賴,為了賣地,尤其是賣出高價地,恐怕其原本就有助推樓市的動力。

責任編輯:孫芸

相關新聞
中國樓市泡沫高起 吳敬璉批貨幣超發所致
專家解讀「經濟不好樓市卻飆升」的3個原因
國務院承認:金融風險上升 樓市去庫存艱鉅
京城傳聞:樓市要繼續調控 力度不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