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樓市泡沫 熱錢讓中共頭疼

人氣 6877

【大紀元2016年04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毅綜合報導)大陸樓市過熱越演越烈,現在已經從一線城市向二線及部分三線城市蔓延,中共為了控制樓價上漲,一些城市不斷推出限購政策,希望能起到抑制樓價的作用。但有香港業界人士認為,大陸熱錢氾濫,這些熱錢在鑽空子流向了樓市,製造泡沫,令中共頭痛。

中國經濟近兩年增長持續下滑,尤其是各個地方政府財政依賴的房地產銷售也下滑。房地產下滑帶動了地方政府賣地收入減少,這直接影響了眾多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

中共從2015年開始,為了刺激房地產市場,清庫存,不斷推出刺激樓市的政策,從中央到各地方政府莫不如此,這些措施包括降息、取消限購等,但是經過2015年一年去庫存後,房地產庫存不降反升,到2015年底庫存達到了近7萬億平方米。

進入2016年,中共又推出了降低購房首付門檻等刺激樓市措施,再加上今年以來中國股市大跌,資金從股市流出,而且由於宏觀經濟整體下滑,資金找不到投資的渠道。這些熱錢一看樓市有利可圖,紛紛湧向並不需要去庫存的大陸一線城市北上廣深(北京、上海、深圳、廣東),尤其是深圳、上海和北京,一下把這幾個城市的房價炒了起來,上海300多套、要價上千萬元(人民幣,下同)的房子一天售罄,北京二手房一天之內坐地起價幾十萬,人們半夜排隊買房,深圳在幾個城市中房價漲幅最大。

而這次中共降低買房門檻使很多人認為自己可以買得起房子了,紛紛借錢買房,甚至首付都是借來的,有中介搞起了首付貸,樓市槓桿越來越高,有地方的槓桿達到了20倍,樓市的泡沫越來越大,中共擔心泡沫破掉,開始出台控制樓市的政策,上海、深圳以及一些二線城市如南京和蘇州都推出了限購政策。

但是香港《經濟日報》主筆曾仲榮4月1日撰文認為,大陸樓市去庫存變成點燃內地一二線樓市熱炒的藥引,更加大槓桿風險,這背後都是熱錢氾濫作怪。

曾仲榮表示,觸發樓市再現炒賣的主因是內地資金氾濫,不斷尋找投機機會,中央為去庫存而鬆樓控,熱錢就尋隙而進,加大樓市泡沫,締造更大的爆破風險;熱錢加劇樓市借貸,亦令中央希望的去槓桿不減反增。縱然遏得樓市投機,炒家又會轉向其它資產領域如匯市、股市、債市等。

大陸M2(貨幣供應量)在2008年底為47.5萬億元,約為當年GDP的1.58倍,但為了應對國際金融海嘯,中共新增信貸以挽救經濟,令M2不斷飆升,至2015年底M2餘額達139.28億元,是去年GDP67.67億元的2.06倍,等於內地貨幣超發了GDP的0.48倍,這相當於32.5萬億元。這些熱錢到處尋找投機對象,很易造成資產泡沫,一旦這些熱錢對內地失去興趣而外逃,又會如去年底般對人民幣匯價造成重壓。

曾仲榮認為,令中共煩惱的是一直無法將加印的資金有效導向實體經濟,結果造成熱錢流竄。而且中共的印鈔量相對於經濟體系而言特別龐大,又沒有流向國外,對大陸的竄擾特別明顯。另外,在M2供應過多,而民間企業借貸依然困難下,還要透過增發貨幣以推動經濟,結果槓桿比率愈來愈高,市場借貸風險、樓市泡沫風險亦愈來愈大,而去庫存及去槓桿則愈難達到。

今年大陸經濟依然不見起色,下行壓力依舊很大,很多大陸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經濟依然沒有見底,這從之前發布的各項經濟數據就可以看到。中共為了穩經濟,維持GDP增長,央行會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這一點今年央行行長周小川和財政部張樓繼偉都曾經有過表述。而且今年M2增長目標由去年12%加至13%,到今年底M2餘額將達157.4萬億元。#

責任編輯:李曉清

 

 

 

 

 

相關新聞
中國樓市進入降價通道 跌到08年來最低
8月中國樓市全面下跌 消費者等待更大降幅
IMF:中國樓市供應過剩 空置達10億平方米
外媒:五大理由顯示中國樓市尚未走出困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