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京外交學院畢業到美國當移民律師

專訪洛杉磯華裔律師張大欽

人氣 375

【大紀元2016年07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徐綉惠亞凱迪亞報導)2001年,來自中國南方的小夥子,隻身到猶他州學習法律專業,兩個學期後,他考上了紐約州的律師執照,創了該校最快考取律師資格的紀錄!這名年輕人從沒想過移民美國,經過十餘年的歲月歷練淘洗,如今他在美國安身立命,也成為幫助華人處理移民問題的專業律師。

人生際遇的安排,有時真不是自己說了算。張大欽在中國原是學習英語專業,他就讀於北京外交學院,隸屬外交部,那是專職培養外交人才的搖籃,原本滿懷期待投入外交事業的張大欽卻因一紙公文而夢想破滅。

宿命安排:我需要法律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無巧不巧,那一年,與張大欽一同錄取北京外交學院的學生們多半來自南方省分,同儕們來自福建、兩廣等華僑聚居的大省,於是政策決定,將畢業生分發到國務院僑務部門,而非外交部。

對於年輕氣盛的張大欽而言,這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事情!他寒窗苦讀,一路過關斬將「考」到北京外交學院,就是為了從事外交工作,最後卻因為行政命令轉發僑務部門,這種結果實在是讓人難以接受,他心想:「我需要法律來維護自己的權益。」就這樣,張大欽踏上了自學研究法律的道路。

交出訴狀前,張大欽的輔導員提醒他:「你交了訴狀,就準備包回家。」思索了許久,張大欽還是接受了宿命的安排,他畢業後到南方教英文,又去做了報社記者,還當過律師助理,輾轉到澳門當法律顧問。一個偶然的機會,張大欽決定申請到美國念書,他說:「也是運氣,趕在911事件之前,後來簽證就難辦了。」

中國移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張大欽畢業後在猶他州最大的律師事務所工作,一年後他又跳槽到更適合自己發揮的事務所,工作三年後被指派來加州,開拓洛杉磯當地分所業務。

張大欽到了洛杉磯後多半協助華人處理移民時碰到的法律相關問題,他很快就發現自己需要更多空間來自主決策,於是成立了個人的律師事務所。

張大欽表示,華人律師的優勢其實很明顯,新移民喜歡選擇同樣文化、同樣語言背景的律師協助,通常華裔律師也比較有同理心,容易與客戶溝通,而且華人律師能提供更適合華人的「專業」、「個性化」服務。

如西方人在節假日是不接工作電話的,周末也不喜歡加班,但張大欽就願意配合客戶在周末或假日見面,因為這在中國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華人律師可以理解對方的文化背景,滿足華人需要。

張大欽分析,中國京上廣的中產階級,在國內有套房,他們實際上就比美國的中產階級有錢;在美國如果有一百萬存款,已經是經濟人口結構中的前百分之十,但因中國人儲蓄的習慣,百萬存款的中產雙薪家庭在中國比比皆是。

張大欽說,中國人來美國更容易、也更有錢了,過去必須是受國家信賴才能出國,而現在的新移民來自五湖四海、三教九流,就像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中國人總是有辦法可以出國。他的律師事務目前分設於三個城市,每年有百分之五十的業績增長。

觀念轉變:從落葉歸根到落地生根

張大欽律師與移民法鼻祖級大律師Ira Kurzban合影。(張大欽律師提供)
張大欽律師與移民法鼻祖級大律師Ira Kurzban合影。(張大欽律師提供)
張大欽律師與家人巨杉國家公園。(張大欽律師提供)
張大欽律師與家人巨杉國家公園。(張大欽律師提供)
張大欽律師與家人羚羊谷。(張大欽律師提供)
張大欽律師與家人羚羊谷。(張大欽律師提供)

時移事往,早期華僑多半抱著落葉歸根、衣錦還鄉的想像,以「過客」的心態在海外生活,但越來越多的第二代、第三代華裔移民在僑居處落地生根。從中國來到美國「新移民」們也以在當地發展、置產定居為目標。張大欽自嘲,本來是被安排在中國服務「僑胞」,現在其實也一樣,不過倒轉過來,幫助「僑民」在美國安居樂業。

談到中國移民結構的變遷,張大欽認為,與二十年前比,當時只有公派、私人留學者才有機會出國,但現在每年都有幾十萬中國留學生來美國,變化之巨大不言可喻。張大欽表示,駱家輝推動的十年簽證也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中國留學生為美國帶了了不少經濟收益。對很多中國家庭而言,這個留學生就是移民的先行者,鼓舞家庭來美國生活,一個家庭又影響了另一個家庭,透過鄰里關係蔓延、擴張到鄉村、城鎮,這些留學生就像水庫一樣蓄水,預計會帶來更大的中國移民潮。

張大欽已從「過客」成為南加「在地人」,他盡量讓自己週末不上班,平常照顧四名子女,他認為言傳身教很重要,因為孩子會學習、吸收父母所有的優、缺點,他希望自己花更多時間陪伴家人,張大欽的孩子們目前介於5歲到12歲之間,是最佳的學習年齡,他希望自己的小孩能擁有開放的心靈,而不是像在中國一樣,被迫接受填鴨式的教育,過早面對學習競爭。張大欽說:「孩子們有自己的使命,我不太擔心,只要心智健康就好。」

責任編輯:孟靈雨

相關新聞
如何延長玫瑰的開花時間? 讓專家告訴你
習慣當受氣包?別人的情緒與你無關(上)
如何讓蔬果存放久一點? 專家教你幾招
瀕死遊歷天堂 英女透露人類將有大事發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