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跟全球割裂 初創公司面臨抉擇

人氣 3258

【大紀元2016年08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報導)對於那些喜歡跟著阿莉安娜•格蘭德哼唱的青少年而言,媽媽咪呀(Musical.ly)是一件必備之物。該應用程序讓用戶可以在自己的視頻當中假唱和跳舞,目前坐擁1億用戶,並且跟格蘭德和梅根•特萊諾等流行明星達成合作。

人們很難看出媽媽咪呀是一款中國產品——這是故意的。為了在美國取得成功,它的母公司故意忽略了中國這個擁有7億網民的國內市場。

媽媽咪呀共同創始人朱駿告訴《紐約時報》,原因很簡單:中國網際網路跟全世界其它地方的網際網路有著本質的不同。

朱駿說:「現在仍然很難進入中國。」他曾經在浙江大學學習土木工程。「這是一個封閉的環境,在這個市場裡競爭,你不得不採取很不一樣的方式。」

在中共開始將中國網際網路築起長城防火牆之後的二十年裡,數字世界被割裂成中國和非中國兩大塊。這阻止臉書等美國科技公司涉足中國市場。

對於中國的網際網路公司而言,這種割裂可能具有更重大的影響。

它束縛了中國的網際網路公司。阿里巴巴、百度、騰訊都已經成長為世界網際網路大公司,但是它們幾乎完全依賴國內業務。它們無法挑戰美國巨頭們。

對於像媽媽咪呀等中國網際網路初創公司而言,這種割裂也迫使它們選擇:要麼是開發一些迎合中國網民的產品,要麼專注於全球其它市場。

在許多方面,這種割裂就像19世紀的美國鐵路。當時,不同尺寸的鐵軌阻礙一輛火車從一個地方開到另一個地方。

前谷歌中國總裁李開復告訴《紐約時報》:「進入美國或中國市場的屏障越來越高。」

有關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在向國外擴張的困難,微信的經歷是一個縮影。微信曾經試圖走出中國,但是最終以失敗告終。專家分析其原因有多種,包括微信在中國有審查和監視的前科。

但是最大的問題是,國外的網際網路生態和中國的不一樣。在國內,微信幾乎可以用來做任何事,如付帳、打車、預約掛號、分享照片和聊天。但它的這種能力有賴於中國其它網際網路服務,而在國外,這些服務有限。

中國初創公司也遇到同樣的問題。這些公司習慣於使用中國網站和應用程序來營銷和推廣業務。但是進軍國外意味著要掌握一套完全不同的營銷系統,諸如臉書和谷歌的平台。

與這些公司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媽媽咪呀選擇了一條截然相反的道路,將自己跟美國最流行的社交網絡連接起來。如果某人使用該軟體錄下了自己邊唱邊跳的英姿,他不僅可以將它上傳到媽媽咪呀網站,而且可以上傳到Instagram、WhatsApp或臉書上面。這幫助媽媽咪呀在歐洲、南美和東南亞等市場獲得自然增長。#

責任編輯:孫芸

相關新聞
暑假週四下午讓孩子們輕鬆聽故事
衛視中文台推實境節目 主持陣容國際化
真敢想!他們竟然創造出這樣的立體樂隊
《我的希臘婚禮》續集 女主角打造爆笑劇本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