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探索

命運天定嗎?(158)穆質吃羊肉掉官遭貶

附篇:八字實例分析--富貴貧賤易驗,夭壽難算(二)
作者:泰源

(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908
【字號】    
   標籤: tags: , , , ,

看不透命運迷霧

唐朝時,穆質初應舉,考試結束,與楊憑等數人相會。穆在策論中說:「防賢甚於防奸。」楊憑說:「你說得不對,當今天子正在禮待賢士,怎麼說防賢甚於防奸呢。」穆說:「果然這樣那就對了。」他們便出去謁見鮮于弁,鮮于弁待穆甚厚。

飯還沒吃完,僕人報告說:「尊師來了。」鮮于弁急忙跑去穿上朝靴帶好笏板,然後命人撤掉飯菜。來人進屋後,原來是一個瞎老道而已。穆很惱火鮮于弁沒讓他吃完飯,而且來的又是個瞎道士,所以不向來人行禮,依然安坐不動。

過了一會兒,道士對穆說:「您難道不是吃奉祿的官人嗎?」答道:「不是。」又問他曾經上封事進書策而求官祿沒有,穆說:「現正在應制,已經通過考試。」道士說:「你最近有大喜。及第的同時,還要在天子身邊為官。本月十五日午後,你就知道了,策論是第三等,官位是左補缺,所以我先告訴你。」

穆質告辭走了。到了十五日,剛過午,聽見敲門聲很響很急,打發人前去應對,報說:「五郎官拜左補缺。」當時,不先唱報「第三等」就是同時任了官職,要一塊兒拜接喜報,所以才有剛才那樣的報法。

後來鮮于弁來見穆質,穆生氣那天沒讓他吃完飯,不與他見面。弁又來,質見了他,弁說:「前幾天那個道士就是賈籠,他料事如神,我們應該去拜見他。」質便與弁一塊兒去拜見。賈籠對穆質說:「後三月至九月,不要吃羊肉,你能得坐兵部員外郎職位,又有知制誥的官銜。」

德宗皇帝曾經賞識穆質,說:「每愛卿對策,所說的事情多有可行的。」穆質已存在更大的希望,內心很看輕知制誥,私下裡對人說:「一個人該做什麼官天生就有這個運氣,哪有不吃羊肉便得知制誥的道理。這純粹是道士的妖言呀!」於是他又像過去一樣吃起羊肉來。

到了四月,給事趙憬忽然召見穆質說:「咱倆共同去找一個異人。」到那裡一看,就是以前見過的那個瞎子道士。趙憬像弟子一樣致敬行禮,致謝之後方才落座。道士對穆質說:「以前不讓你吃羊肉,到九月能得制誥。為什麼不講信用?如今不同了,莫不是還有災禍嗎?對了,你有厄運!」

穆質說:「不至於有生命危險吧?」道士說:「本來很危險,因為你認識皇上,才能免除一死呵!」穆質問道:「有什麼辦法可以避免?」答:「如今無計可施了。」質又問:「若遭貶遷,多長時間能夠回來?」道士說:「最少是十五年。補缺要回去,貧道不能看見。」於是與他握手告別,不再說什麼。

沒過多久,宰相李泌奏稱:穆質和盧景亮在大會中,都說自己不斷有章奏進諫,國家有善政,他們就說是自己出的主意;有壞事就說是他們苦諫皇上不採納;這種做法定以迷惑眾人,應當以大不敬論處,請交給京兆府裁決斬殺。

德宗說:「盧景亮我不了解,穆質我曾經相識,不要這樣對待他。」又進言打杖六十,流放崖州。皇上御筆親書命令給他一個官銜。於是把穆質往邊遠地方貶遷了。

後來,過了十五年,憲宗皇帝才把他徵召入宮。正如道士當年所說的那樣。
資料來源:《異聞集》

命論一世之榮枯,運言一時之休咎。(fotolia)
命若是車,大運就是道路。(fotolia)

附篇:八字實例分析--富貴貧賤易驗,夭壽難算(二)

當我們開始幫人算命時,往往看大運的運程比看命重要,因為命不容易看,大運一目了然。所以在批斷時,就容易造成看大運比原命重要的首尾顛倒的結果。然而,看到某人的大運不好,但為何仍能發展?或看到某人的大運好,為何仍會死亡?須知,看命要以原命四柱為根基,一生窮通壽夭,環境地位,不出八個字中,仔細推尋,無不恰如其分。

如原局高而出身低,雖行平常之運,亦能逐漸進展,達其應有之地位。原命高出身好,而運不助,不過事業無進步,不失其安富尊榮。如出身高而原命低,雖謹慎自守,亦必逐漸蕭條。所以說命為根基,「命論一世之榮枯,運言一時之休咎」,論運不能離開原命的範圍。

近賢徐樂吾說:「富貴定於命,窮通繫乎運。命如植物之種子,而運則開落之時節也。」
開落之時節如春夏秋冬,每個命都會經歷過。但種子的優劣,則每個命都不同。假如一粒劣質的、甚至壞了的種子,即使遇到春天發芽開花的時節,也不會發起來。猶如一個氣索神枯的壞命,即使行好運,也會突然死亡一樣。

又如將命比作一輛車,大運比作道路。早期移民出來海外的華人,一窮二白,開始打工,都是從買二手舊車開始,只一千美元左右就可買到。須知都是些他人開了十幾、二十年的破車,各種零件都開始壞,所以才出售。結果開不了幾個月,就要修理,要不是漏油漏水,就是起動死火,或電池沒電,或爆胎,或冒煙起火,修一次車百多、幾百元,修幾次車就追上原來買的價錢,才知後悔,買別人的爛車來修理。不出事還好,萬一在高速公路上出事了,真是得不償失。

我還真的知道有這麼一家人,八十年代初期,第一批批準來美的親屬移民,剛考了車牌,一千美元買了部舊車,就全家人開車到舊金山。上高速公路不久,水箱就缺水,溫度太高而要停車,這樣開開停停,後來還來個爆胎,汽車在高速行駛中傾側,衝下高速公路翻車,後果可想而知。

美國的高速公路大多是平穩筆直的好道路,絕沒有凹凸不平之類的崎嶇山路,否則何能保持六,七十英里的時速。但好的道路並不能保證你的車不出事,猶如好的大運不能確保一個壞命不會死亡一樣。主要還是要看你的車是好車還是壞車,你的命是好命還是壞命。所以論命的好壞為第一要義,運只是附屬於命下之所行,命不好,一切都是假,即使大運好也無補於事。況且,命書中又說:

命有十分福氣,行二、三分惡運,都不覺凶;四、五分惡運,亦止浮災細累,至六、七分惡運,方有重災,福力本厚故也。命有五分福氣,行一分惡運,稍不如意;二、三分惡運,必見重災;若四、五分惡運則死。根基不堅故也。

可見,行同樣的大運,命中的福氣不同,就會有極大的差異。今人論命,往往只看重運好不好?何時好運?何時不好運?看不到命的高低上下好壞的差別,其實後者才是決定命運中的一切。故論命比論運更重要,學會看命比看運更重要,這樣才能把握好算準的鑰匙。

158

現舉一例說明:戊土命,生五月午火當旺之時,火生土旺。自坐戌土,再見年、時兩辰土,午戌又半合火局生土,時干丙火生戊土,分析到此為止,全是火生土旺,日主戊土強旺無疑。

論命以中和為貴,旺者宜剋或洩,弱者宜生宜扶。唯此造戊土過旺,過旺則宜洩不宜剋,剋則激怒其旺神。月干庚金透出,剛好以洩戊土旺神為用。但又見庚金自坐午火位,五月火旺金溶;再見天干庚甲相剋,兩敗俱傷;又見時干丙火透出,亦可遙剋庚金;地支金無強根,此庚金唯一用神有若似無。正應了先賢徐樂吾所說的:日主旺而無洩,配合無情,體用(庚金)受傷,而無生剋制化之助,生機熄滅,為氣索神枯之象也。

《滴天髓》說:何知其人夭?氣索神枯了。通上分析,可見此命是個不好的命,猶如一部壞車一樣,即使行走在筆直平坦的柏油路上,亦隨時會有死火,或爆胎之可能。故在十八歲時,剛交壬申大運,雖然大運不是太差,惟原命太低,稍有拂逆(壬丙沖),車禍身亡。(本系列待續)@*#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訓《增廣賢文》中有兩句話:「命中有時終須有,命中無時莫強求。」說起這兩句話,我還是七十年代中期,在一個很特殊的場合聽到的。
  • 上文談到傷官星是聰明、智慧、才華之星,在女命考取大學方面有積極的作用。但須建立在日主身旺用食傷,或身弱有印相扶等配合適宜的格局上。假如身弱洩氣太過,無印、劫相助,性反愚魯。
  • 上文談到已發之命和未發之命的事,及論命看其運已發、未發,關係極重。本文舉些具體例子來說明。
  • 歷代文人筆記中留下了很多有關命相、占卜、八卦、測字等等的故事,這些故事究竟有多少真實性呢?或只是臆想用來自娛一番而己,有無方法去考證它呢?很多人也看過了清朝王椷《秋燈叢話》中的〈逢戊則走〉的故事:
  • 上文談到「身旺無依」,在常人社會中往往與「非僧即道」連想起來,而且帶有貶義的意思。所以有些自學者,一查到自己的八字中日主過旺時,就擔心是不是僧道命呀?怕找不到女朋友,怕一生窮困潦倒,孤苦伶仃,這也難怪一般人有這樣的想法。
  • 上文談到命理天書《滴天髓》,此書的〈何知章〉中,有「何知其人貴,官星有理會」二句命學名言。書中列舉了許多種「官星有理會」的情況,然而對於初學入門的人來說,命學名詞一個連一個,成了攔路虎,不得其門而入也。假如能簡單扼要地解析這二句命學名言,再試用例子說明,讓一般的人都能看懂,從而產生興趣而能步入命學的大門,豈不妙哉!
  • 命理天書《滴天髓》中說:「何知其人賤,官星還不見」。這裏的「官星還不見」,不是指八字中不見官星就為賤的意思。古人用詞,大抵具有象徵的意義,或一詞多義。不像今人,一詞就是一詞,一字就是一字。況且,古人論命重財官,用財官來象徵人生的富貴。所以這裡的官星,是代表官氣、貴氣、官貴之氣等泛義,並不是單一地指一顆官星。
  • 當今的年代很少有人在講「五行」了。但在中國的古代,人們知道五行是天帝賜給大禹治理天下的九大法則的第一種。雖然有些現代人不相信五行,不過,五行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的身邊周行。本文舉一個「命中利北不利南,在南方一試難中,在北方則隆隆直上」的實例。
  • 清朝時,海寧郭去非,他生來就對琴弦的聲音情有獨衷,在襁褓中聽到有人彈奏琵琶,就在母親的懷中歡喜躍動。少年時學琴之後,幾十年中不分寒暑,從早到晚都在彈琴。因此,心境平和,恬淡寡慾,不但沒有追求富貴之心,即使面對外界的誘惑和嘲笑都不為所動。人們卻視他為痴人,沒有人知道他真正的才能。
  • 杭州人邵藝洲,性情爽直,喜於交遊。有一次他在街市上偶然看見一個賣藝乞丐。這乞丐舞弄的刀劍棍棒,各種各樣,都能出神入化,絕妙異常。邵藝洲心裡明白此人本領高強,不是尋常的乞丐。……後來他們怎樣變成了生死之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