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翻暴政 《亞瑟:王者之劍》激勵人心

文/蔡宜霖

人氣 189

「亞瑟王」是西方著名的奇幻故事,也是影視作品拍攝的熱門題材,不過其側重點往往有所不同,有的著眼亞瑟王與圓桌武士們的袍澤之誼,有的側重於亞瑟王與桂妮薇亞、蘭斯洛特的三角戀,而由蓋瑞奇(Guy Ritchie)執導、今年上映的《亞瑟:王者之劍》(King Arthur: Legend of the Sword),則是著重於亞瑟推翻暴政、為家人報仇。

本片講述的是很傳統的黑白分明、邪不勝正的故事:年幼的亞瑟王子遭逢變故,不得不流落街頭、被妓院收養。真實身世曝光後,他遭大反派沃帝根追捕,繼而領導眾人一同推翻暴君統治,書寫王者歸來的傳奇。整個過程一氣呵成、氣勢澎拜,讓觀眾的情感得到滿足。

在氣氛的營造之外,另一個亮眼之處在於對沃帝根的角色塑造。影片並未刻意提及他是暴君,或很直白地呈現其暴政,唯一較赤裸裸呈現的,是沃帝根為爭奪權位的冷酷無情。但隨著故事的發展,角色們在對白中透露的訊息,很自然地讓觀眾體會到其恐懼統治,敘事手法頗值得稱道。

飾演沃帝根的裘德洛(Jude Law)功不可沒,他將這個人物的邪惡氣息演繹得活靈活現,演技表現比飾演亞瑟的查理漢納(Charlie Hunnam)出色不少,風頭大有蓋過男主角之勢。另一位有突出表現的演員是阿斯特麗德伯格斯—弗瑞斯貝(Àstrid Bergès-Frisbey),戲份雖然不多,但展現了女法師的神祕感與獨特個性。

Jude-Law-in-King-Arthur-Legend-of-the-Sword
《亞瑟:王者之劍》(King Arthur: Legend of the Sword)劇照。(華納兄弟官方劇照)
summer
《亞瑟:王者之劍》(King Arthur: Legend of the Sword)劇照。(華納兄弟官方劇照)

就節奏而言,《亞瑟:王者之劍》可謂相當迅速,劇情上毫不拖泥帶水。不過蓋瑞奇在節奏的把握上並非全都恰到好處,有時快得難以讓觀眾進入狀況,如沃帝根的政變就嫌鋪墊不足,以至讓人有些錯愕。此外,節奏快到極點時,人物情感的刻畫上也有失細膩,如亞瑟和養母的親情、與夥伴的志同道合的友情,都欠深入,略顯可惜。

值得一提的是,作爲個人特色十分鮮明的導演,蓋瑞奇拍攝武打戲時喜歡不時採用慢動作來呈現。本片中這樣的戲碼僅是點到為止,未過多使用。同時,電影也不時採用倒敘,但並未失之凌亂、影響劇情的清晰呈現。或許不是每個人都喜歡他的風格,但這些特殊元素仍可說起到了爲影片增色的作用。

1200x67
《亞瑟:王者之劍》(King Arthur: Legend of the Sword)劇照。(華納兄弟官方劇照)

影片結尾,儘管亞瑟殺死沃帝根奪回了王位,但故事仍有不少可延伸之處,如亞瑟與桂妮薇亞的戀情、和圓桌武士的冒險等,雖然《亞瑟:王者之劍》並非「零缺點」,但仍讓人對續集相當期待。

責任編輯:蘇明真

相關新聞
《難以置信》波士頓影展獲獎
黨媒熱炒《人民的名義》遭大陸多專家抨擊
霍亨索倫城堡與好萊塢《救命解藥》
新版《鐵證如山》紐約首映 活摘罪證震驚觀眾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