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間集錦 文化漫步

【文史】夏至賞繡球花正是時候

作者:允嘉徽
繡球花,團團滿滿,色彩斑斕。(曹景哲/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852
【字號】    
   標籤: tags: , ,

夏日到了極致,陽氣將由純陽轉弱,「夏至」節氣就立在這轉折點上。環繞夏至前後,繡球花兒團團如玉蝴蝶飛來,聚集在陽光的花園。繡球花就是夏至的花。

繡球花兒如玉蝶兒飛來聚梢頭。(容乃加/大紀元)

夏至之花

清人陳世祥看繡球作詞唱道:「盡放春過去,守他新夏。」就是說,繡球花不在春天與眾花爭艷,而開放在夏天。清人寫繡球花也稱「瑤花」,寫仙花的玉潔芳姿。李符說,繡球花是花師的傑作,夏日裡的一場「晴雪」。龔翔麟說繡球花是春天的化身,春漸老、化作後庭「香雪」。

蕾絲繡球花,夏日裡的一場「晴雪」。(和和/大紀元)

玉蝶重重結繡球 

繡球花單花像玉蝴蝶,團花像繡球,少數也有成圓錐狀,還有一種日本種的繡球花,不成球狀像圓盤。是否春風費盡纖纖爪,把一只只玉蝶,疊疊重重打了結、勻了圓,作成了繡球,等待夏日陽光來甦展?

開展成圓盤狀的繡球花。(容乃加/大紀元)

繡球花也叫粉團,形容繡球的色彩、形貌。看到那繡球花兒的模樣兒,誰能不想到「團聚圓滿」?一朵朵花兒緊緊簇擁在一起,結成圓圓的一球,像是圓圓滿滿的笑靨,燦爛的臉龐訴說著團圓的喜悅、訴說著團聚的幸福、訴說著夢幻的甜蜜,這也是她的花語。

繡球花,如玉蝶飛來,重重結繡球 。(曹景哲/大紀元)

借霞染雪換芳顏

淸人黄之雋詞形容繡球花「借霞染雪,微換芳顏」,真個借來自然美的精緻,不著痕跡生成繡球花完美無垢的花容。

繡球花顏嫣紅茜紫,一種種、一般般:藍色、紫色、粉紅、紫紅、白色調……都離不開粉色系,輕盈的粉色、夢幻的粉色,渲染了美好的夢幻氣氛。那種氣氛在一團團的花間層層疊疊地遞放,宛然延展成無邊際的夢時空,應和人間好景常在的心願。

繡球花顏色離不開粉色系,輕盈、夢幻的粉色,渲染了美好的一方世界。(曹景哲/大紀元)

人間粉團 持盈守虛

為什麼在夏天,開出碩大的粉團繡球花呢?沒有為什麼,這不就是上天的選擇嗎?繡球花又名「紫陽花」,「夏至」是一年中晝長夜短的極致,也是陽氣盛極之日;盛盛發發的繡球花開在這時節點,不正契合這天地陽氣極盛之象嘛!

夏至繡球花盛開,人間莫忘「持盈守虛」之道。(曹景哲/大紀元)

一年中,陰陽變化的轉折,陽消陰長,也是從夏至開始的。易經中黃曆五月走姤卦,卦象是「一陰起於下」,古人認為是陰氣初動,《易·復》唐代孔穎達疏:「夏至一陰生」。

四季循環,陽氣由盛而衰,是一種漸進的遞變,夏至當令的粉團繡球花開,就好像上天有意提醒人「持盈守虛」,守虛以保泰這個人生至理。

繡球花的另一個意象是瑤台仙界的仙花、八仙花。良宵十五夜,天上月圓,地上花圓。繡球花映天上月神的宫闕,傍清池照水鏡,花月俱圓。哪個是月?哪個是花?

繡球花盛開,夏至正是賞花的好時節。(曹景哲/大紀元)

吟秋月,千古陰晴圓缺,讓人感傷;賞夏花,一夏晴雪歡暢,樂無涯。
只是,夏至一過,繡球花中的玉蝶也漸漸要飛走了,長夏了無痕。

君不見,山徑邊,千般爛熳景;君不見,花園裡,萬種團花情。
日暖簇簇蝶,夏至景移;香雪團團瘦,霞褪花隱。

繡球花的物象,應和秋月,不也異曲而同工?

(點閱【花間集錦 文化漫步】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澹蕩韶光三月中,牡丹偏自占春風。」如果你要一覽花王牡丹的大器,如果你想一親花后牡丹的雍容,你一定要珍惜三月中氣穀雨時節。牡丹花為何稱「花王」?知道唐宋清三代賞牡丹的時尚……
  • 「國色天香」形容牡丹花也形容美人,想知道典故來源嗎?驪姬、唐代仕女簪花都和「國色」、「天香」典故有關。
  • 一生不追求富貴的苦吟詩人孟郊,進士登科時「春風得意」的躍然開懷,「一日看盡長安花」的怡然自得,看似不尋常的反應,其根底是什麼心情?和《遊子吟》有何牽絆嗎?
  • 杜甫詩《贈李白》詩中說,青精飯讓人身體壯、臉色好「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中國古來青精飯用在立夏養生,利用白梗米和南燭木……《本草》中記載有這一神仙味……
  • 「國色天香」的王冠給了牡丹花王,而給花后「芍藥」的帽子,卻有千百種。早在《詩經》詩史上,展開相異的評論。芍藥有天授宰相的祥瑞徵兆典故故事……白居易看芍藥看到另外的空間……
  • 母親節賞中國文化的母親花--萱草,顧一顧萱草的典故和故事……忘憂草、萱草和北堂、萱堂都是和母親相關的典故。萱草的相關詩句,遊子吟……孟郊、王冕他們的孝親孝行故事……
  • 端陽節期,濃豔的虞美人迎風招展,不幾日勾頸遺恨,楚楚一生轉首空。虞美人和霸王項羽留名史記,往事之多少?美人化作碧風去,霸王遺憾事。虞魂愴入苦情花,千年舞草逐夢,繞天涯!
  • 話說,曹寅履職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匯聚天下人文精華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風流客、東林黨人的雲集之地。而讀書人讀聖賢書,所持有的固執觀念,自然是漢人天下,漢家血脈主宰神州。
  • 天下之義理無窮,而人之聞見有限。若專靠記問,則胸中所得,能有幾何?若能於舊日所聞的時時溫習,如讀過的《詩》《書》,聽過的講論,都要反覆玩味,而不使遺忘,又能觸類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漸漸理會過來。將見義理日益貫通,學問日益充足。
  • 古中國有個敬老孝親的傳統習俗,就是子女給年邁的父母做壽。即使平民百姓也會吃長壽麵、蒸壽桃(麵點),貼個窗花什麼的。富貴人家就講究了,《紅樓夢》裡賈母的80歲大壽,張燈結彩,大擺酒席,還有戲班子唱戲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