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牆必看】深度分析:香港度過凶險日

人氣 18000

【大紀元2019年08月20日訊】大紀元每天為讀者梳理翻牆必看的文章:

1.【十字路口】香港和平度過凶險 中共陷困局
今天要再來跟大家聊聊香港。因為8月18日,香港維園剛剛舉辦一場規模盛大的集會,超過170萬人參與,創下香港的歷史紀錄。而且這一天非常關鍵,因為香港很可能度過了凶險的一天。

2.將軍澳連儂牆3人被砍 凶徒持大陸口音
20日凌晨1時許,香港再發生支持反送中的港人遭不明人士暴力襲擊案。將軍澳景林邨去厚德連儂隧道三名支持反送中的年輕人遭一名被指持大陸口音的男子持刀襲擊,3人重傷送院,地面遺下一灘血漬。

3.中共人大副委員長吉炳軒前祕書落馬
近日,原黑龍江省委辦公廳主任李三秋被終止省人大代表的資格。有消息稱,李三秋已被調查。李三秋曾是黑龍江前書記吉炳軒的祕書。

4.紐約反送中集會 親共團體鬧場 港人喊話
在「紐約為香港打氣(NY4HK)」17日舉辦的第四輪集會活動中,支持中共的美東華人社團聯合總會數百人也走上街頭。面對馬路對面的紅旗旗海和喧囂的「賣國賊」、「走狗」、「滾回去」等辱罵性口號,在華埠孔子廣場上的港人和支持者們展現了他們的冷靜、智識和胸襟。

5.反送中廣告登全球11報刊 籲關注港警暴力
要求正式撤回《逃犯條例》修正草案的「反送中」運動在香港持續發展。參與其中的團隊通過網絡眾籌獲得資金後,8月19日在全球10個國家、11份報紙刊登首批廣告,呼籲國際社會關注香港民眾現在面臨的各種警察暴力問題等。

6.8.18集會 男童天橋上領喊口號感動萬人
香港民陣週日(8月18日)在維園舉行流水式集會,170多萬港人參加,再創香港集會人數最高紀錄。而在當晚散場時,有一香港小男孩在一天橋上帶領橋下市民喊「香港人,加油」口號。這段視頻被上傳到社交媒體推特和臉書上,隨即吸引了成千上萬網民關注。

7.視頻:退出中導條約後 美試射首枚巡航導彈
上週日(8月18日),美軍在加州試射一枚巡航導彈,這是美國國務院8月2日宣布正式退出《中導條約》後的首次試射中程導彈,向外界展示美國對中程導彈進行測試和部署的決定。

8.中共官媒嚴封港8.18集會 誣蔑反送中人士
香港反送中運動已持續了兩個多月,儘管中共文攻武嚇,但8月18日依然有170萬香港人冒著暴雨參加維園反送中集會,要求港府落實人民的五大訴求。針對這一場被稱為史無前例的「流水式集會」,中共官媒不僅嚴密封殺,還開動國家宣傳機器抹黑、辱罵反送中人士。

9.華為緩刑獲90天延期 另46子公司上美黑名單
美國5月份給華為的部分豁免週一(8月19日)到期,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Wilbur Ross)19日表示,將延長對華為的緩刑90天,允許該公司從美公司進貨,以便給美國客戶足夠時間與華為切斷關係。但商務部將額外46家華為實體納入出口管制黑名單。商務部隨後發表了正式聲明。

10.干擾反送中集會 親共華人喊FreeChina惹笑
8月18日,香港發起的「流水式」「反送中」集會,超過170萬人擠爆維園,創造歷史。同時,全球40個城市舉行了聲援香港的集會,但有的集會遭親共團體及華人攪場,其中有的攪場華人高喊「Free China」,讓人啼笑皆非。

11.【新聞看點】170萬港人集會 川普再警告北京
8月18日,「煞停警黑亂港,落實五大訴求」的維園集會仍然冒雨舉行。因為人數太多,主辦方「民陣」(民間人權陣線)宣布採取「流水式」集會,人們進入維園最多只能停留15分鐘,給後面的人讓出空間。

12.北京如何一步步失去香港年輕一代的信任
根據香港最新研究報告,「反送中遊行」的參與者以年輕人為主,大多數都在20到30歲之間。而且,抗議者的教育程度則普遍偏高。美國之音撰文分析,這表明香港回歸中國22年,中共沒有贏得香港這一代年輕人的認同。那麼,北京是如何一步步失去了香港年輕的一代信任的?

13.三峽工程禍患系列之五:誘發地震、地質災害
在巨大爭議中強行上馬的三峽工程,竣工多年,迄今無驗收。三峽工程自1994年正式開工以來,其所產生、誘發的(可能)災難或災難性效應、影響,已經成為中國以至世界科技界的一個嚴峻課題。本篇關注三峽工程的三大毀滅性效應之一,即誘發地震、地質災害。

14.外媒揭中共對港宣傳:沉默兩月再集中造謠
在過去的兩三個月裡,西方的新聞頭條,無疑都是來自香港大規模民主抗議活動的照片或者鏡頭。為了抗拒中共的控制,香港人每個週末都持續走上街頭。

15.彭斯:若中共在香港施暴 將危及貿易談判
美國副總統邁克‧彭斯(Mike Pence)週一(8月19日)敦促中國(中共)尊重香港法律的完整性,並重申川普(特朗普)總統的警告。

責任編輯:方明

相關新聞
【翻牆必看】分析:習能從香港亂局中解套?
【翻牆必看】官媒報李鵬死訊「高級黑」
【翻牆必看】分析:貿易談判或與北戴河會議同步
【翻牆必看】港警狂射催淚彈 民眾血濺西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