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電影正在找回觀眾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當中國已經積累了七年看進口大片的經驗時,現在再說看電影,相信每一個熱愛電影的人,都會在心裏對電影———無論是國產影片,還是進口大片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判斷和文化審美關係。比如,現在的美國進口大片越來越技術化,越來越沒有味道,於是一陣新鮮勁看過去,它們對觀眾的吸引力也不那么大了。據北京新影聯最新資料顯示,在最近一個時期上映的《反托拉斯行動》、《紅磨坊》、《決戰猩球》等好萊塢大片,北京票房只有百萬左右的同時,國產影片《刮痧》、《誰說我不在乎》、《我的兄弟姐妹》的票房都超過了這些進口美國電影,現在已經退居二線的《大腕》目前的票房收入則達到了1300萬元,超過了任何一部進口電影的票房。正在北京首輪院線上映的國產片《致命的一擊》人氣指數也頗令人期待。這些事實至少說明,美國大片進入中國市場後,仍然有少數國產片能在中國市場爭得自己的立足之地。

  國產電影正在逐漸回歸觀眾。前年在《花木蘭》、《人猿泰山》、《諾丁山》等進口大片全國票房不足千萬時,國產影片《不見不散》就以3900萬元的票房業績雄踞市場榜首。還有《有話好好說》、《我的父親母親》、《一個都不能少》、《沒事偷著樂》、《埋伏》、《生死抉擇》、《愛情麻辣燙》、《美麗新世界》等。這些備受觀眾認同的國產電影都充分利用了中國的文化傳統資源。最典型的是馮小剛的電影,巧妙的將本土的文化資源與類型片的商業包裝結合起來,創造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商業電影模式,並且一直是中國電影的票房中堅。還有個意外,就是導演黃建新的《誰說我不在乎》,這部根本算不上是國產電影主流市場裏典型票房模式的影片,充其量是文藝片的內容加上一些活潑因素結構而成,但僅就北京地區的票房就已經達到340萬元。在劇本第四稿時,黃建新把它拿到中學校園,電影裏好多孩子們的對話和花招都是出自學生之手,所以電影和觀眾的體驗特別“合轍壓韻”。這樣的文化因素和審美取向是好萊塢電影永遠替代不了的。所以如果我們自己的國產電影真是拍得好,像馮小剛、黃建新那樣找到普通觀眾的感覺、表達能力,甚至興奮爆發點,中國電影還怕什么好萊塢。

  中國電影越來越被中國普通的觀眾所關注。從2002年拍片資訊的傳播來看,除了少數電影人還堅守著電影的專業象牙塔,越來越多的人把中國電影的明天放在普通觀眾身上。

  (《北京晚報》 2002-1-15)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中國2002年2月1日起將實施《電影管理條例》 (12/31/2001)    
  • 臥虎藏龍論英雄 (12/11/2001)    
  • 勇敢面對 (11/28/2001)    
  • 各有欣賞 (11/20/2001)    
  • 假票   (11/4/2001)    
  • 荷蘭人的笑話(2) (10/3/2001)    
  • 「炒作」藝術行不通 內涵才是真功夫 (9/28/2001)    
  • 電影明星葛麗泰嘉寶的一生 (9/18/2001)    
  • 老牌影星鮑勃霍伯肺炎就醫 (9/6/2001)    
  • 成龍獲蒙特婁影展頒發特別獎 (9/6/2001)    
  • 台中火車站舉辦威廉伊肯攝影展 (9/1/2001)    
  • 威尼斯公開挑戰好萊塢 (8/30/2001)    
  • 索菲亞‧羅蘭獲蒙特婁電影節大獎 (8/29/2001)    
  • 花凋(上)–張愛玲 (8/28/2001)    
  • 第58屆威尼斯影展 即將舉行 (8/26/2001)    
  • 電視歌仔戲 (8/17/2001)    
  • 8月13日:英國名導演希區柯克誕辰 (8/13/2001)    
  • 經典劇作「阿瑪迪斯」將搬上台灣劇場的舞台 (8/13/2001)    
  • 世界電影年鑑出版影人還想有台灣電影全紀錄 (8/10/2001)    
  • 英國電影大師–卓別靈 (11/2/2000)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西湖之畔,段家橋頭,有一處小攤格外引人矚目。攤位上擺著一幅幅頗具元人筆法的淡墨山水,畫作上題著娟秀的小楷——「黃媛介」,攤主恰恰是位布衣荊釵的少婦。一旦賺夠一日的生活費,她就匆匆收攤,不肯再作畫。 女子拋頭露面來養家糊口,在古代稱得上是一大奇聞。這位獨行特立的女子,正是晚明嘉興的名媛淑女黃媛介。她和姐姐黃媛貞,更是一對才女姐妹花。時人對她們有一段知名的評價……
    • 「我謝絮才,生長閨門,性耽書史,自慚巾幗,不愛鉛華……」一齣獨幕劇,一場獨角戲,吟唱著清代女子的才情與心志。這部雜劇名為《喬影》,甫問世就被之管弦,傳唱大江南北,其流行程度,頗似有井水處必歌柳永詞的盛況。
    • 曹操足智多謀,顏回大智若愚。
    • 在唐中宗、睿宗之時,武則天奪嫡之謀得逞,肆行不義之威,大唐的國祚差點脈斷武則天之手。然而就在睿宗被誣告「謀反」、命在危急存亡之秋,有一位忠臣義士捨命護主,忠義的魄力震懾奸逆,改變了逆亂之勢。
    • 炎帝幼女女娃溺死後化為精衛鳥,銜西山的木石填東海;麻姑成仙後,曾經歷東海三次變成桑田。
    • 次次都能逢凶化吉,他為什麼如此幸運?蔣家與布袋和尚的奇特緣分……虛雲和尚憑藉什麼,收服了民國政要?
    •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翠碧如絹的蕉葉,可入詩、入畫,是傳統藝術中的典型意象。在清朝初年,有一群江南閨秀,以此為名號,在良辰美景中結社唱和、賦詩填詞,為當地帶來一幕幕文化盛宴。這便是大名鼎鼎的蕉園詩社。
    • 明末的某個煙雨時節,蘇州郊外,支硎山中,出現了一位攬勝探幽的青年才俊。忽遇驟雨,他躲進一座莊園,卻駐足在庭院中,憑欄觀魚,困倦之際忍不住沉沉睡去。當晚,莊園主人就夢見山中別業,有神龍臥於欄杆。次日清早,主人親自入山察看,恰好看到仍在休憩的青年。
    • 暗喻清貧貪饞的太守表兄文同,手拿斧頭逮著竹筍就砍,把渭水邊上千畝竹林都吃進了肚裡。這生動的形象,刻畫了文同豁達、爽朗的性格,也可看出這對表兄弟親密的關係。
    • 岸上有一棟高樓,半夜裡,突然失火,大火熊熊燃燒,樓中人張惶呼叫,亂成一片。林孝廉忽見一個少婦,只穿內衣短褲,從樓上墜入船中。林孝廉見少婦衣不蔽體,急忙把自己的狐皮長袍拿過去,給她蓋在身上。又叫人把她扶進船艙休息。自己則挑燈站在船艙外面,守護著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