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設「東方諾貝爾獎」每名百萬美元

人氣 6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1月17日訊】上世紀初成立的諾貝爾獎,一直深受國際重視;本港影視界巨子、慈善家邵逸夫爵士為獎勵諾貝爾獎未完全涵蓋的科學家,昨宣布在本港設立國際性獎項邵逸夫獎,初期獎項共有三個,由二OO四年起每年頒發一次,日後將逐步增至六個獎項。得主各可獲頒一百萬美元獎金(約七百八十萬港元),堪稱「東方諾貝爾獎」。

據太陽報11月16日報導﹐邵逸夫獎由「邵逸夫獎基金會有限公司」負責管理及執行,基金會辦事處設於香港,暫時設立三個獎項,分別是天文學獎、數學科學獎及生命科學與醫學獎,獎項盡量不會與諾貝爾獎重複,評審準則是不論種族國籍及宗教信仰,以其在學術及科學研究或應用獲得突破成果,對人類生活有深遠影響及意義為主。華裔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教授,將出任評審會主席。
日後陸續增獎項

獎項得主各可獲一百萬美元獎金,與諾貝爾獎的一千萬瑞典克郎獎金(約一百一十萬美元)相若。評審程序每年六月開始,翌年六月宣布得獎名單,八月頒獎,明年年中開始邀請提名及進行評審,首屆頒獎禮於二OO四年舉行。

邵逸夫慈善信託基金及邵氏基金(香港)有限公司主席邵方逸華昨日強調,邵逸夫獎與諾貝爾獎兩者不存在競爭,因「一百萬美元只是取整數而已」。她表示,目前仍未知道首年需投入多少資金,但基金會毋須向外籌募獎金及經費。

邵方逸華又透露,邵逸夫獎原本設有六個獎項,但礙於其餘三個獎項還未定下獲獎條件,故暫時只得三個,但不排除日後會陸續增加如藝術獎、人文社會科學獎等。

楊振寧則認為,諾貝爾獎是由遺囑產生,不可擅自增減獎項數目,但踏入二十一世紀,科技發展迅速,有必要設立一個能夠與時並進的獎項,表揚傑出的科學家,而邵逸夫獎可隨時代轉變,增減獎項數目、得獎人數及獎金。他表示,正物色權威人士擔任三個獎項的評審委員。

正物色評審委員

楊振寧又表示,評審會下設三個委員會:天文學獎委員會、數學科學獎委員會以及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委員會,每個委員會有五名成員,分別處理三個獎項的候選人提名及遴選工作,而評審會則由四人組成,包括主席楊振寧及轄下三個委員會的主席。

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香港委員會主席岑嘉評教授表示,諾貝爾獎要建立很長時間才有如此成績,而邵逸夫獎估計需最少十年時間才能建立成果。他希望頒發獎項制度能實至名歸,評審亦要公正,才可提升到香港的名聲及推動本地科學發展。香港天文學會副會長陳鑄略稱,相信香港人很難取得這個獎,因為香港的科學水平和外國存有一段距離,但他認為以香港亦可設立一個國際性獎項,足令港人自豪。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綜述﹕今年諾貝爾三大科學獎
日本企業最底層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田中耕一
卡特觀察牙買加大選
看看誰在清華讀諾貝爾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