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疲勞 中醫分三種症型

王昱婷

人氣 25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1月8日訊】接連出現數件過勞死的案例,過勞死儼然成為忙碌及壓力社會的流行病,奇美醫院中醫科郭世芳醫師表示,過勞死是一種慢性疲勞症候群;對於這些潛在的慢性疾病,除了以基本的調養方式加以預防外,也應檢討自己的生活作息,減少壓力。

  郭世芳表示,如果經常覺得疲倦,喉嚨痛,發燒,睡不好,全身痠痛,卻找不到合理的病因,很可能已經接近了慢性疲勞症候群。而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患者普遍存在免疫功能的紊亂,導致一連串的功能失調,由於症狀繁多,目前西藥尚無有效治療藥物,但以中醫的角度來看,可大致歸納出氣虛、肝腎陰虛、氣陰虛等三種主要不同的症型。

  郭世芳指出,氣虛型患者以疲倦為主,臨床上可見短氣乏力,容易出汗,時常感冒,睡不飽,面色較白或萎黃,脾氣虛弱,還會有胃口不好,食後胃部不適、泛酸,大便可能溏泄或便秘,日久更可以出現腎氣虛如腰膝酸軟、小便頻數而清長等症狀。

  常見於白天工作特別勞累的人,治療上可用四君子湯系列加減,必須注意寒溫變化,預防感冒,多吃營養而易於消化的食物,藥茶可選用黃耆、靈芝或西洋參,但最好先詢問過中醫師後再使用比較恰當。

  若是肝腎陰虛型的患者,常見於工作壓力大,時常熬夜加班的族群,可見口乾舌紅,掌心發熱,甚至面部潮紅,失眠多夢,眩暈頭痛,耳鳴,眼睛酸澀,若合併有肺陰虛的人會有乾咳不癒、咽乾、失音等症狀,兼有脾胃陰虛的人則會有乾嘔呃逆、大便乾結等情形,中醫治療視各臟腑虛損情形不同而隨證用藥,飲食起居須儘量減少熬夜,注意情緒EQ的調適,忌食燥熱辛辣食物,藥茶可選用枸杞、菊花、麥門冬等,使用時一樣必須詢問適應證後方可應用。

  至於氣陰虛型的患者,可能兼雜有以上兩型症狀,治療上必須養陰清熱補氣並施,最好由中醫師調配處方,若自行服用藥物或藥茶很可能得到反效果,讓原本陰虛或氣虛的體質更加嚴重,常有人覺得身體虛弱卻容易上火即屬於此型,飲食生活起居上也必須更為小心,可以配合氣功或瑜伽來達到鬆弛身心靈的效果。

  郭世芳表示,中醫認為「虛則補之」,但如何「補虛」,卻有很多不同的辨證施治方式,選用失當可能會導致病況更為嚴重而得不償失,而防止造成虛勞,正是預防慢性疲勞症候群及進一步避免過勞死的根本措施,注重飲食宜忌,保持樂觀的情緒,避免勞倦過度及適當的運動是免於自己陷於健康紅燈的四大法則。

轉自﹕自由時報(記者王昱婷/報導)(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漢城免費按摩世足記者消疲勞
自然減肥大揭秘
辦公室里如何鍛煉?
怎樣消除心理疲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