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春秋﹕陈美娥与南音之约

挹芳
font print 人气: 17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11月8日讯】Posting

第一次见到汉唐乐府创办人陈美娥女士,是她站在艺术馆的舞台上为南管音乐会演出做开场介绍,虽然只是短短十分钟的谈话,却让人深刻感受到她对南管的热爱与不倦不悔的付出与经营。

陈美娥一手扶植汉唐乐府成立,十几年来孜孜不倦的耕耘下,成功的把南管音乐推广到国内外,让现代人有更多机会聆赏中国古代的遗音雅乐。在工商社会推广发扬古乐,对于一位文化工作者来讲,除了坚持之外,还要有长期奉献的精神,如果不是对南管音乐的倾倒,恐怕是很难持续下去的。

与南管结下不解之缘

原在台南从事广播工作的陈美娥,经常在节目里唱民谣,有天接到一位听众来信,这位老先生指定年轻的主持人陈美娥唱南管,这下可把主持人考倒了,南管到底是什么?当时年纪轻轻的陈美娥在多方打听后,到台南武庙拜访南管艺人,但见四五个老人面目肃穆,主唱者唱的脸红脖子粗,也不晓得唱些什么,还好没有当场给吓跑,回去时一位女艺人热情邀约她一定要再来观摩。果然,第二次她见到了很多南管人齐聚一堂的演出,此时她才体会到南管音乐的纯粹与高雅,谁知一接触后,从此和南管结下了不解之缘。更因此埋下了日后汉唐乐府“宏扬国际、再造传统”的深缘,美娥为此一生无怨无悔的付出,秉持重建南管于中国音乐史的学术定位,培训音乐演奏演唱及演艺人才,为日益式微的南管界,注入新血活力,并打开国际学术视野,将千百年来的古乐传承,推上了世界舞台。

南管音乐的迷人之处在哪里?陈美娥为什么在没有任何背景的情况下,把自己的黄金岁月都留给了南管?她说:“南管音乐是那么的深沈、神秘、庄严,它是最合人性的音乐,因为它和人的呼吸是一致的。”在1975年加入台南南声社学习南管后,陈美娥更加体会到南管古乐的沈稳内敛,它除了丰富的音乐性与艺术性外,还保留了典章制度,即是音乐,也是宗教,是可以当一门学问研究的。

1997年,陈美娥荣获“全球中华文化艺术薪传奖及民族音乐奖”,这份世纪末的殊荣来的正是时候,我想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我们为这位新世纪复兴中华古乐的女音乐家,给予衷心的祝福与深远的期望。

一心推广南管古乐

自1985至1995的十年间,陈美娥带着汉唐乐府访演美国、欧洲、澳洲、日本、韩国、东南亚、大陆等地区的高级学府三十余所,1990年录制“中国千年古乐─南管”,获行政院新闻局颁发最佳制作人金鼎奖,1995年执行“南管指谱大全”64套大曲有声资料传存录音计划。

陈美娥的艺术视野宽阔,她于1982年促成我国南管古乐团首次赴德、法、比、荷、瑞等国巡回演出,引起国内外学者对南管音乐的重视,使南管古乐登上音乐厅,而不只是民间自娱的音乐。在与南管结缘的过程中,一生雅好南管的画家余承尧老先生,可说是陈美娥心目中的重要启蒙人物,由于余老先生认为了解南管需从音乐史入门,因而,陈美娥专注于南管学术研究,为中国古典音乐的传承与衔接,努力钻研,著有〈中国古乐史草稿上篇〉及论文〈清商三调与南管研究〉等著作。

汉唐乐府在陈美娥努力经营下,现今一年有三百多场的演出,其中三分之二的表演在国外,足见汉唐在国际间受到相当的肯定。接下来的路怎么走呢?除了培养南管的薪传人才,她也希望政府文化部门能够重视南管古乐,毕竟有些地方,民间的力量还是有限的。

陈美娥热爱南管音乐,一生钻研不悔不倦,她认为南管已经超越了地域性,不只是属于泉州的、台湾的还是东南亚一带南管音乐,它已经是一个民族的音乐,它是汉民族的传统、最精致的一个古典音乐,所以应该是不能等闲视之的,在二十一世纪,我们南管音乐应是有一定历史价值的。。
U◎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落月半轮残 浮曦五岳翻 长风十万里 愿度天门关
  • 奔崖直下泻飞泉, 震耳雷鸣匝地烟。 避暑松泷谐万籁, 迷濛漫野水连天。
  • “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此诗是白居易对自己前半生经历的反思;那种彻悟后的淡泊名利,反躬自省的心态。人生的历程,在学习和经历中成长,通过读圣贤书,不断地修正自己的处世理念,以期做得更正更好。
  • 古老的传说在应验, 人类的渴盼终如愿, 创世主已在人间, 大法普度已洪传; 他以人的形象现, 如意真理至浅显。
  • 社员们都为她感到高兴,纷纷祝贺她脱掉了农皮,吃上了国家粮。贺春桃却高兴不起来,她手里拿着受尽屈辱换来的一纸通知书,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眼泪汪汪地直往下流。
  • 路好黑 我帮你点灯 迷了路 你帮我点灯 我帮你 你帮我 瞧 我们的四周 全亮了
  • 雨带诗情入眼眸 点点滴滴敲心头 潇潇洒洒随风去 入水化作碧浪流
  • 光阴倒转回五年前,司将军府中,斜阳楼阁,金辉满室。书房中萦绕着松烟墨的淡淡香气,梳着双鬟的少女立于宽大的书案一侧,静静地俯首研磨。
  • 幸福的泪花, 绽开了柔和的时光。 圣师的法理, 谆谆教导语重心长。 云儿牵着梦想, 沸腾了欢笑的山庄。
  • 《Summer Snow》与《我想念我妈妈》,很难相信这两者是同一部影片的名字。英译中,一个字都没对应上,也是让人服气。“我想念我妈妈”,直白,挖地三尺的接地气,这类电影我大概率不看;“Summer Snow”,夏日之雪,如此的文艺脱俗,更不是我的菜。然而,完全不搭的两者摆在一起,再加上鲜绿背景上鹅黄衣衫的小姑娘阳光灿烂的笑容,莫名其妙地,鼠标就点了上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