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6年,一場詭秘的北京大劫難

【字號】    
   標籤: tags:

1626年5月20日(明熹宗天啟六年五月初六),明朝故都北京城西南王恭廠(今宣武門)一帶發生了一場破壞慘重的災變,至今使人聞而駭然,難解事發端倪。

當天早上,天色皎潔,忽有聲如吼,從東北方漸至京城西南角,灰氣湧起,屋宇動盪。傾刻,大震一聲,天崩塌,昏黑如夜,萬室平沉。若亂絲、若五色、若靈芝狀的煙氣衝天而起,經久方散。東自順城門大街,北至刑部街,長3–4裡,周圍13裡,上萬間房屋,2萬餘人皆成粉碎狀,瓦礫盈空而下,人頭及臂、腿、耳、鼻等紛紛從空中落下。

街面上碎屍雜疊,血腥味濃;人亡慘痛,驢馬雞同時斃盡。在紫金城內施工的匠師2000餘人,被從高大的腳手架上震落,摔成肉餅。成片的樹木連根拔起,飄飛遠處;石附馬大街一酋500公斤重的大石獅子也飛出順城門外。像來街的皇家像苑,象房全部傾倒,成群大象受驚面出,狂奔四方。

死難者奇況頗多。承恩寺街上8人抬一女轎正走時,趕上災變;大轎被打壞放在街心,轎中女客及八名轎夫全都不見了。萊市口有位姓周的紹興來客正與6個人說話,忽然頭顱飛去,軀肢地,而近旁6個人則無恙。

令人咄咄稱怪的是,死難者與受傷者以及無恙者,都在災變中瞬間被剝光了衣服,赤身裸體。元宏圭街一頂過路女轎,災變時被掀去轎頂,女客衣飾盡去,赤體在轎,卻毫無傷跡,一位當官的侍從在災變時,只覺棕帽、衣褲、鞋襪瞬間俱無,大驚其妙。有個被壓傷腿的人,眼見周圍的男女一絲不掛,有的以瓦片遮擋下身,有的用裹腳帶纏掩下部,還有的披著床單或半條破褲;相互間啼笑皆非,無可奈何 。

一位官僚愛妾小二姐被埋在瓦礫下,聽到有人在瓦礫上叫:「底下有人可答應。」她急應:「救我!」等將她匆匆救出,才發現小二姐原來身無寸縷,救她的那位書手(即文書)趕緊脫下長衫把她裹嚴,讓她騎驢回娘家了。

人們的衣服都被掠到哪裡去了呢?災變後,有人報告,衣服全都飄移到幾十里外的西山了、大半掛在樹梢上。戶部(明朝管民政的機構)張鳳奎派長班(即侍從)前往查驗,果然如此。只見在西山昌平州教場上衣服成堆,首飾、銀錢、器皿無所不有。

值北京城特大災變360週年之際,北京地質學會等20多家團體於1986年發起了對這場災變原因的學術研討。學者們各抒已見,莫衷一是。主要有「大氣靜電釀禍」說、「地震引發火藥爆炸致災」說「地球熱核強爆作用」說等。這些觀點乏新奇,但比難以解釋災變中的低溫無火、盪盡衣物等罕見特徵。

當時的天啟皇帝朱由校認為這場災難是自己當政不端的原因,並下「罪己詔」來責備自己。但我們今天重新審視這場浩劫,只能稱這是一個曠古謎團。

[新浪談天說地] (11/15/00 1:56) (htt

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飄然塵外,一潔如斯,她是一株淡雅超然的凌波水仙;欲飛還歇、徘徊空階,她也是一隻漂泊半生的秋日殘蝶。
  • 在中國古代,民間一直流傳著「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說法。這話在學儒之人中頗為流行。因古代的儒學與醫學皆源於上古之道,於是儒生與醫生所承擔的入世使命便有了相通之處。
  • 趙奢沒有因為許歷地位低就輕視他,而是謙虛地採納了許歷的建議,所以才能以弱勝強,打敗秦軍。
  • 王豹善於唱歌,淇水附近的人受他的影響,也擅長唱歌。董狐據實書寫史事,不隱瞞作假。
  • 清代這位出身江南書香門第的小女孩──沈善寶,不僅能詩擅畫,甚至能用書畫換取錢財,承擔養家的重任。她不僅是神童,更是才華與擔當兼備的傳奇女生。
  • 明清時期,江南才女如群星閃耀。其中有一位傳奇閨秀席氏女,因擅長畫蘭而以「佩蘭」為號。她不僅能教丈夫寫詩,雙雙結為人間詩侶;而且驚世駭俗,成為「乾隆三大家」之首袁枚最推崇的女弟子。 席佩蘭,本名蕊珠,字韻芬,又號道華。她生於常熟望族,祖上世代為官,亦多文人雅士。她的祖父是大詩人吳偉業的外孫,有詩集四卷;兩位姑姑皆是閨秀詩人,二姑姑席仲田更有兩卷《綠窗小詠》,是家族引以為傲的才女。席佩蘭八九歲時,便熟讀《詩經》,以姑姑們為榜樣,鑽研詩藝,積澱了文思敏捷、辭令嫻雅的才華。
  • 蘇秦用錐刺大腿,提醒自己發憤苦讀;李勣為姊姊煮粥,不小心燒到鬍鬚。
  • 《三國演義》處處蘊含著古人的天機,只是我們有時會忽略那些東西,認為是迷信。劉備的坐騎叫「的盧」,人人都認為他妨主,以為不詳。可是真相卻像是龍馬,可以騰空。關鍵時刻救了劉備一命。
  • 明清之交的江南無錫,既有粱溪回流、蠡湖煙波之風光,也有名流薈萃、詩賦鼎盛之風流。這片吳中繁華之鄉,在閨秀文學盛況空前的時代,也孕育了一位以詩詞傳世的才女——顧貞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