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故事:此山彼山 哪座山頭柴好燒

font print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6月13日訊】江蘇茅山的主峰稱大茅峰,這里留傳了一則甚有教益的故事。

傳說過去神仙駐山修道,是圖個清靜自然。所以就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即一座山中如已有神仙道士居修,那么其他的修煉者就不要再入山前往干擾他人的清修了,而只能退避三舍,另選佳境。

很早以前,首先踏上這茅山主峰的一位道貌岸然的神仙道士,名叫劉甫。他本來出生于書香門第,攻儒仕宦,仕途中也較順利。但他天性喜歡清靜,而那官場之中,整天擾擾攘攘,你爭我奪,并且跨入這道門坎,你不去与人斗,人也要千方百計地整垮你,真正是勾心斗角,因此他甚覺沒有趣味,心道:人生實如白駒過隙,稍縱即逝,本來應該抓緊這短暫的時光,為人為己去努力做些有益的事情,怎么反而花那十分的心血去行那害人害已的無味之舉?真正是太不值得!遂萌退隱之志。

劉甫在父母歸天之后,即找一個時日將妻子儿女喚到一起,對他們說:“過去,我為妻儿老小、親朋好友、上司同僚,天天忙活著,沒有一時一刻的清靜,從來沒有細致地考慮過自己的事情,我活得确實很累!”他向那听得目瞪口呆的妻子儿女們看上一眼,接著說:“人生苦短,轉眼就是百年!那時我若再回過頭來尋找自我豈不晚了?從今日起,我將辭家遠行,尋仙問道。愿求得一秀麗靈幽的風水佳地,早日修成神仙,愿之足矣!”說完即起身走到門旁提起行李。

妻子儿女這才發現他原來早已有所准備,忙呼喊著一起來奪他的行李。這劉甫威嚴地喝道:“都站住,我意已決,你等豈能阻我!”

這一家老小果然都站在那里不動了,他遂和藹地說:“吾心已去,即使留住我形體,又豈奈我何?”臉儿一沉又接著說:“我走之后,儿女們須孝敬母親!做人處事,單求對得起人,對得起已,無愧于天地良心也就行了。”這劉甫听著儿女們齊聲應允后,再回頭看一眼淚眼模糊的妻子,即向門外頭也不回地揚長而去。

句曲的佳境确使人心蕩神迷,那婉延的山勢跌宏起伏,仿佛一條沖天而起的神龍,這龍之首就是那句曲之主蜂。當朝陽升起時,晨霧托起那紅彤彤的火球,与句曲山相映襯,活脫脫即是那神龍戲珠之姿。劉甫看著這座靈气煥發的靈山,點點頭自言自語道:“在這主峰之上習煉神功,定然事半功倍!”于是興沖沖地朝山巔攀登。

日出月落,劉甫在句曲山主峰修煉,功夫日進。

這一天清晨,他煉完功,這時天宇澄淨,遠山近水一目了然。突然在句曲峰的東方,有一山巒瑞气万千,紫霧繚繞。這劉甫心道:這江南地方如何盡是圣地佳境?那山景決不亞于句曲,何不去那里,受那已經煥發的靈气熏陶?遂至山下尋土人問道:“句曲之東有山,為何名目?”鄉人告曰:“那是九里山,常見紫气瑞華出現。”劉甫再不細詢,即棄句曲奔九里而去。

九里山果然也是一處修煉神仙的好山場,更何況正在煥發靈气,劉甫赴此修煉,道功日新月异,自覺更入佳境。

一天夜晚,他做完修持功課,就在那山巔踏月閑步。遠眺句曲主峰他不由得頓生緬怀之情。卻也奇怪,就在這時那句曲主峰之上竟然圣燈灼灼!修煉人看到山中散發這种霞光寶气,自然知道這是名山胜地靈气的顯現。劉甫見句曲山巔有這种奇景出現,自然心生貪戀。暗呼:“這句曲山巔才是真正的風水寶地!比這九里地气不知要旺多少倍啊!”即返往句曲而去。

但是人無前后眼,就在這劉甫奔赴九里而去之時,恰值太元真人茅盈赴江東選胜,這句曲圣地如何逃得出他的法眼?于是劉甫空出的山場很自然地就成了茅君修道的場所。

劉甫到得句曲山,即察覺山中已有高人修煉,掐指一算,原來是太元真人南下江東。句曲山是劉甫自己放棄的,自然不好再去与人爭論。細想起來,也是福緣淺窄,無能享用此山,天意如此而已。想至此劉甫即掉頭再往九里而去,這一去不由得使他大惊失色!就在他离開九里之時,那九里竟也被一位大仙占去。說來也确實讓人心中懊惱,那赤腳大仙游戲風塵,來到九里山下,他見這山上靈气与自己道功心性相合,心道:既然別人不珍惜而隨意丟棄,我就老實不客气地据而修之了。

當那劉甫來到九里山下時,赤腳大仙早已心知肚明。他覺得這位道友“這山看得那山高,不知哪座山頭柴好燒”,應該點化點化,助其成就道業。即于山顛顯形喚道:“道友,你來往不定,游蕩于句曲、九里之間,不知為何?”

劉甫見大仙顯形,哪敢怠慢!即望空而拜。赤腳大仙見他如此虔敬,知其亦是仙根具足之人。遂將游戲之態收起,實言忠告說:“句曲方是道友修仙證道所在,你還是回那里潛修吧!”言畢早不見了大仙的形跡。

劉甫只得又回到了句曲山下,但未得山主允許即不能登山,也不能在這山下修煉,于是就在那山腳下徘徊。

太元真人茅盈正閉目靜思,忽感心血來潮,略一沉思,知道是那劉甫又回到了句曲山,即要請他上山盤桓談道。座下弟子說:“此人心性不定,四方游走。”真人道:“浪子回頭金不換。修道者慈悲為怀,助人從善證道,乃莫大之功德也!”即吩咐侍童請劉甫登山前來。

登山后,劉甫隔很遠即向太元真人座下拜去,唏噓而泣,顯是為自己終無所依而悲苦。真人茅盈見狀即道:“修持神仙之道,切忌心躁气浮,左右搖擺,心神不定之性情。煉養若有定性,持之以恒,大丹佳境不遠矣!”為了深化劉甫對此的認識,真人又說:“如你游走于九里茅山之間,徘徊往返,不是赶了茅山,丟了九里嗎?應深銘不志!”劉甫听得連連點頭。太元真人見他已大悔往昔,即說道:“此峰略下半山處有一佳境,唯有德者可居!道友不知愿意与吾緊領結伴而修否?”

后來,劉甫就專心一志地在那頂峰半腰修煉。不久即得證仙道,被封為句曲山神,稱“黑虎大神劉元帥”。

現在茅山地方批評見异思遷者的口頭禪即“赶了茅山丟了九里”或“這山看得那山高,不知哪座山上柴好燒”。被批評者自然就會慎重考慮一番自我行事穩妥与否。(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憑借《蘇州河》而在國外獲獎的新銳導演婁燁下個月將在上海開拍自己的新片《紫蝴蝶》。該片中,章子怡將出演一位地下黨,她將與同班同學、金馬影帝劉燁一起,演繹一段上世紀30年代上海灘的風雲故事。
  • 從前有一個國家,地不大,人不多,但是人民過著悠閑快樂的生活,因為他們有一位不喜歡做事的國王和一位不喜歡做官的宰相。
  • 时候,爸爸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棵蒲公英的小伞兵都长大,蒲公英妈妈说:“好孩子,你们长大了,应该去旅行。”风爷爷鼓足劲,用力一吹,小伞兵们就飘了起来。一个小伞兵来到小河阿姨面前说:“小河阿姨,你怎么变成这样了?”小河阿姨伤心地说:“ 前几年我还穿着漂亮的纱裙,可今年不知人类为什么把垃圾废水倒在我身上,我现在已经狼狈不堪了。”它又哭了起来。小伞兵看了一眼浮在水上的垃圾,飘走了。
    “咳,咳,咳,咦!是谁在咳嗽呀?”“是我,地球爷爷。”“您怎么了,为什么咳嗽呀?”小伞兵好奇地问。地球爷爷低声说:“我老了,快不行了,现在,人类随便制造垃圾,我得了肺炎。”说完,又咳嗽起来。 圖
  • 下面的故事是保羅告訴我的,他是一個有丹麥背景的基督徒。保羅原本并不相信輪回,只是基于健康原因,在做過催眠回歸治療后才逐漸接受這种觀點的。他的故事特別有意思,因為他似乎記得介于前世和今生之間的中陰期的事情。保羅還特別講述了,他是怎樣選擇了一個偷運猶太人出丹麥的人作為他今生父親的。
  • 不相信輪回轉世的人會問,誰能證明有前生后世?如果有,我怎么記不起來? 其實,輪回轉世是個普遍現象。至少中國西藏的活佛轉世就一直都有詳細記載。中國官方報刊在90年代就報道過兩位著名喇嘛轉世靈童的确定過程。這些報道出現在信奉無神論的官方報上,本身就暗示了輪回轉世的客觀性。
  • 這几年一有中國影片參加國際電影節,國內媒體總是抱著一种強烈的功利心寄予厚望,結果無非是這樣:落敗、失望。記得在去年采訪張揚時,他就表示過導演能去參賽已是一种榮譽。今年賈樟柯的《任逍遙》去戛納前似乎就他自己是冷靜的:"能來戛納就已經很幸運了。"而對他充滿幻想的是我們這些對中國電影怀著類似于"沖進十六強"這樣熱切期待的人。故事重复著同樣的結局,印證著
  • 一千多年前,日本人心儀唐朝,于是全國仿唐,派遣遣唐使到長安留學。從文字、衣冠、飲食、儀節等等方面下手,徹底地來一次新唐化的大化革新,影響深遠。直到現在,日本人穿和服的習尚,就是日本人的創新唐文化所造成的文化現象之一。
  • 樊 光
    交趾郡廂虞侯樊光正在官署辦公。中午時分,忽然間風雷大作,樊光和他的儿子還有他們豢養的一只黃狗都被震死。樊妻在雷擊的時候忽然看見一個道士拎著她的身體把她放到別的屋里,由是免去一死。有人問是什么原因,樊光的妻子說:“曾經有兩個百姓來打官司,他就把他們一同關在牢里。后來無理的人賄賂了樊光,樊光就使他出了獄;有理的人被嚴刑拷打,強令他屈服。所送給他的飲食,都被樊光奪去給他儿子和狗吃了。那個被囚禁的百姓飢餓將死的時候,在獄內披散著頭發告到天帝。”不几天,樊光等有這种報應。(出《報應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