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東离開新浪一周年: 有些事情不能堅持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6月14日訊】王志東在我們的視野里一直非常特殊。就像對一個身邊人的持續關注一樣,王志東注定無法成為轉瞬即逝的人物。

  北京晨報6月13日報道,王志東似乎改變了,又似乎沒有變。他骨子里的清高和溫情沒有變,他仍在追求激情与個性。他也仍然相信,作為一個CEO,對品質有很高的要求。“在中國,CEO的風格往往決定著企業的文化,他會將自己的很多東西帶到公司中,對公司的品牌能力有直接影響。因此,誠信、規范是必須的。”

  經歷過一般人難有過的磨礪之后,我們總認為他會變得圓熟与世故。而他朋友有什么難事,他還是可以臨時相托和救駕的人。“這個人仗義,”剛剛結束的科博會一次高層論壇,因為演講嘉賓臨時改變,組織者半夜兩點找王志東說,幫幫我吧。王志東第二天推掉別的事去了。在記者采訪過程中,他的手机被一個人打錯了三次。但他每次都笑呵呵地告訴人家,“你打錯了,”一副商量的口气。

  對于一個執著前行的人來說,想著旅程中的某個終點是無法忍受的。因此几乎离開新浪同時,王志東就開創了自己新的事業——點擊科技公司。有過后悔嗎?有過寂寞嗎?有過失意嗎?沒有人知道。但我們面前的王志東眼睛里又閃動著興奮,他關于第三代互聯网的想法清晰無比,他的新產品讓他看到了“改變普通人生活”的前景。“誤差不是從來沒有”,但王志東相信自己是朝著正确的方向行進。

  王志東說話的聲音与看人的目光,讓人無法用激烈的字眼与之交鋒。而關于新浪的話題,盡管記者小心回避,但仍然無法繞將過去。

  很多事情在超越出來与淪陷進去之間,本沒有界線。于是,盡管我們從漫無邊際的話題開始,最后仍然走到了從前的一年。

  關于新浪——

  為什么有些事情不能堅持

  《新經濟周刊》:有人說,董事會看一個總裁,至少要看三年才能判斷他的真正能力。只憑一兩個季度的財報就換人是不對的,這話現在你同意不同意?

  王志東:我同意也不同意。一個公司如果擁有中長期的方向和方針,是不能用一兩個季度的財報來衡量一個人的,這是短線的做法。但我也不同意等三年才能看清一個人的能力。我覺得在IT行業,董事會与總裁之間至少要一個季度交流一次,才能相互看得清楚。

  《新經濟周刊》:一年時間就這么流逝,你覺得自己變了嗎?

  王志東:我覺得我能靜下心來,對全行業有一個更清晰的理解。特別是以前含糊的想法變得清楚了。

  在新浪的時候,他們說我保守,說得好听點是穩重。其實呢,和當時對有些事情看不准有關。我以前沒有經營過新浪這么大的一個企業。而當外界(分析師、媒體、企業)都發出同一种聲音的時候,我心里有著巨大的壓力,就不能憑自己的判斷做事。這种時候我就必須做出某种妥協。而為這种妥協付出代价的,是企業本身。

  《新經濟周刊》:我不明白,你能舉出具體的例子嗎?

  王志東:當時的很多直覺現在看來還是對的。比如企業是并購還是拆分的問題。我在一年前在新浪時就提出應該拆,而不應該尋求合并。因為當時門戶的思想是混亂的,主業太多太龐雜,會影響到很多具體的業務的發展。就跟當初我在方正時經歷的一樣,照版業務作為主業的情況下,中文之星等軟件業務沒有辦法做大。《新經濟周刊》:那時候你想拆,完全是出于自身的判斷嗎?

  王志東:也有外界的原因。當時很多的策略投資過來,看中的都是新浪其中的一部分業務。因為整個攤子太大,業務太雜沒有辦法投。他們也提過如果投某些業務可以單獨上市的想法。

  《新經濟周刊》:那為什么當時你沒有堅持呢?

  王志東:大家都說要“合并”,聲音特別一致。我左右不了。

  《新經濟周刊》:那現在新浪拆了,是按照你一年前的想法拆的嗎?

  王志東:不是。但我不評价現在的新浪。

  關于點擊——

  我們的產品是高手級別

  《新經濟周刊》:在這個新公司里,你仍然做研發嗎?

  王志東:我不再具體做一線研發。精力主要在產品方向、進度及核心方案的把握上。我還一直在探索公司的管理方法。

  《新經濟周刊》:不做研發了,怎么能證明你們的產品一定是高手級別?

  王志東:因為我們現在的20多個工程師都是絕對的行內高手。我有感覺。《新經濟周刊》:關于你的直覺,業界有不少傳聞,有人說點子不能在你面前說,因為你會旋即發現它的商業价值。

  王志東:這個我說不清楚,但我對自己的商業判斷是比較自信。這如果算是一种直覺的話,應該是一种基于理智分析提煉的感覺。

  《新經濟周刊》:听說新浪現在走的拆分之路,你也曾憑直覺提出過。

  王志東:是一年前就提過。但這不是直覺,是一种理性判斷。

  《新經濟周刊》:你分析過為什么自己的直覺一直都比較准嗎?

  王志東:一是我愛充電吧,一直以來我的接触面都比較廣,產業界、投資界各行各業的人接触得都很多,他們讓我用多重視野看問題。

  二是我的個人經歷讓我擁有了跨行業思考問題的能力。我原來學電路的,后來又開發軟件,又做网絡,還研究過媒體。我思考問題的方法永遠都是延展的,沒有邊界的,更沒有條條框框。

  《新經濟周刊》:什么時候靠理性,什么時候憑直覺?

  王志東:能靠理性分析的時候當然是靠理性。當周圍的信息不夠完整,或不夠清晰時,就靠直覺。

  關于未來——

  站在第三代互聯网潮頭

  《新經濟周刊》:看似輕松,你還是有挺大的壓力吧?

  王志東:壓力可以說有也可以說完全沒有。為什么說有呢?因為周圍支持我的人很多,對我賦予了很大的期望,而且有很多人做出了很大的犧牲,我就覺得,現在這种情況,有點“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感覺。但換一個角度講,一個人一輩子干成一件事情就已經很不容易。我應該很滿足。

  《新經濟周刊》:听說在“點擊科技”這個新公司里,你還是一种溫情的管理方式?

  王志東:這是我追求的,我不希望走極端,也不希望做妥協,除非万不得已,我希望兩全其美。但真的很不容易。就像現在很多人都要在家庭和事業間做選擇,但最完美的是兩者結合一樣。

  我做公司是一樣,總是希望我身邊的所有人都受益,股東、員工、客戶、用戶、伙伴都受益了,股東的長遠利益才能得到保證。我希望公司是個大家庭。我也愿意為她投入感情。

  《新經濟周刊》:你以前總能把企業放在技術潮頭,現在點擊公司立足于什么?

  王志東:立足于第三代互聯网。我最近花了很多時間,找分析師的報告,也從風險投資的角度分析,我覺得互聯网行業出現了很重要的轉折點。正在醞釀新一代的互聯网概念,就是第三代互聯网。

  這個概念是突破集中計算,內容為王,將各种服務打包和標准化,打破數据孤島的概念。

  《新經濟周刊》:這股潮流什么樣的公司容易把握?

  王志東:新的游戲規則面前,看的是誰有思想,誰的包袱最少,誰行動得最早。這個時代最講究的是技術實力,尤其是軟件實力。這也是為什么微軟在這場革命面前那么積極的原因。

  《新經濟周刊》:傳統的网絡公司會充當什么角色?

  王志東:他們可能變成相對的傳統產業。最重要的是給軟件公司以机會。

  《新經濟周刊》:點擊公司的新產品基于第三代互聯网?

  王志東:是圍繞軟件和互聯网結合的,是基于第三代的產品。從商業應用和技術角度看,都是不錯的產品。今年7月底應該出來。(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大陸網路業 未脫經營困境
時評:張朝陽風水輪流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