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德瑞克‧沃克特訪台

font print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199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德瑞克‧沃克特(Derek Walcott)昨日抵台訪問十天。對於所受到的熱忱歡迎,他說,這不應該是針對個人,而是代表城市對於文化和文學的尊敬,這也是文明最重要的部分。詩人眼睛對台北的期待,不只是繁榮象徵的高樓大廈,而是了解鋼筋水泥底下的人生百態。

應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和聯合文學邀請,沃克特原本答應去年來台北參加國際詩歌節活動,但因為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而受阻;他昨日上午首次公開露面,就為自己的遲到表示歉意。沃克特認為自己很幸運,能在自由的環境中創作;雖然因為文學受到歡迎和榮譽,但他強調,不能忘記從過去到現在,許多偉大作家必須在非常困厄的條件下寫作,這些作家的堅持更令人崇敬。

沃克特生於加勒比海小島,大眾口語使用「葵里歐」(Creole),他的作品卻以英文書寫。處在追尋本土文化認同的世界潮流中,一再面對不用母語、使用殖民者文字創作的批評,但詩人堅持作家忠於內心和精神,不是盲從於主流。他說,自由如美國,作家同樣面臨主流的批評與壓力;但沃克特服膺柏拉圖《理想國》的信念,他說,詩人是永遠的異議者,雖然連理想國都必須驅逐詩人,但詩人要恆久堅持不妥協。

流著歐洲和非洲後裔的血液,沃克特對於生長的加勒比海小島,有強烈認同。雖然那仍是個存在痛苦和壓迫的地方,但是小島聖露西亞,他出生的故土,絕不是地球上的弱者,反而是融合不同文化的強者;文明的交會,正是他創作的優勢所在。對於鄉愁,他說,在今天已經不再是對任何特定地方的懷念,而是對一個「理想世界」的嚮往。目前全球大城市的樣貌已經逐漸趨同,有著類似的高樓大廈,但在表相之下卻有不同的細節;而這也才是他想要了解和觀察到的台北。

台北市文化局長龍應台說,沃克特生長的聖露西亞,經過不同殖民者統治,直到1979年獨立,目前仍然面對語言使用和文化認同爭議,似乎與台灣近代歷史發展平行。希望透過沃克特來訪,以及詩人對文化和認同的反省,找到彼此歷史的交會點。今天下午兩點,他將在台北市中山堂光復廳與多位詩人朗誦作品。

來源:聯合新聞網(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四川成都兩作家獲諾貝爾獎提名推薦 (3/5/2002)    
  • 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卡米洛荷西塞拉逝世 (1/19/2002)    
  • 佛來明發現青黴抗生素,獲得諾貝爾獎 (12/11/2001)    
  • 高行健今續選角女演員部分已確定 (9/27/2001)    
  • 西洋經典與現代人生講座 高行健與會 (9/27/2001)    
  • 弗萊明發現青黴素 (9/15/2001)    
  • 美東華人學術聯誼會在紐約舉行年會 (8/26/2001)    
  • 諾貝爾為何不設數學獎 (11/1/2000)    
  • 加拿大媒體談中國人得諾貝爾文學獎 倡導以文學利器反對北京暴政 (10/14/2000)    
  • 圈內人士評高行健 (10/13/2000)    
  • 諾貝爾文學獎首次頒給華人 旅法華裔作家高行建獲殊榮 (10/13/2000)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三國演義》處處蘊含著古人的天機,只是我們有時會忽略那些東西,認為是迷信。劉備的坐騎叫「的盧」,人人都認為他妨主,以為不詳。可是真相卻像是龍馬,可以騰空。關鍵時刻救了劉備一命。
    • 明清之交的江南無錫,既有粱溪回流、蠡湖煙波之風光,也有名流薈萃、詩賦鼎盛之風流。這片吳中繁華之鄉,在閨秀文學盛況空前的時代,也孕育了一位以詩詞傳世的才女——顧貞立。
    • 「天地英靈之氣,不鍾於世之男子,而鍾於婦人。」明清以來,許多文人認同這一論點,重視女子才華,因而這一時期才女大量湧現,才女文學之繁榮,也大大超越以往的朝代。 古人品評明清才女,大多推舉商夫人為冠。這位商夫人,就是名重一時的江南賢媛商景蘭。富庶而風雅的江南大地,才、德、貌俱佳的名媛閨秀數不勝數,商夫人為何能居首位?她又具有怎樣的英靈之氣呢……
    • 伍子胥之父兄被楚平王殺害,他逃至吳國,說服吳王攻破楚國首都;越王句踐表面向吳求降,暗中發憤圖強,二十二年後一舉消滅吳國。
    • 在中國古代,像名醫扁鵲這樣對「病」與「死」有著極佳判斷力的醫生還有許多。本篇將介紹明朝醫籍中記載的幾位。
    • 西湖之畔,段家橋頭,有一處小攤格外引人矚目。攤位上擺著一幅幅頗具元人筆法的淡墨山水,畫作上題著娟秀的小楷——「黃媛介」,攤主恰恰是位布衣荊釵的少婦。一旦賺夠一日的生活費,她就匆匆收攤,不肯再作畫。 女子拋頭露面來養家糊口,在古代稱得上是一大奇聞。這位獨行特立的女子,正是晚明嘉興的名媛淑女黃媛介。她和姐姐黃媛貞,更是一對才女姐妹花。時人對她們有一段知名的評價……
    • 「我謝絮才,生長閨門,性耽書史,自慚巾幗,不愛鉛華……」一齣獨幕劇,一場獨角戲,吟唱著清代女子的才情與心志。這部雜劇名為《喬影》,甫問世就被之管弦,傳唱大江南北,其流行程度,頗似有井水處必歌柳永詞的盛況。
    • 曹操足智多謀,顏回大智若愚。
    • 在唐中宗、睿宗之時,武則天奪嫡之謀得逞,肆行不義之威,大唐的國祚差點脈斷武則天之手。然而就在睿宗被誣告「謀反」、命在危急存亡之秋,有一位忠臣義士捨命護主,忠義的魄力震懾奸逆,改變了逆亂之勢。
    • 炎帝幼女女娃溺死後化為精衛鳥,銜西山的木石填東海;麻姑成仙後,曾經歷東海三次變成桑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