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300問】.新年民俗

除舊布新 怎樣貼春聯春貼不犯禁忌?

作者:容乃加
新年近在眼前,春聯迎春萬象新!(李歐、pixabay/大紀元合成)
font print 人氣: 7548
【字號】    
   標籤: tags: , ,

「春貼」是所有送舊歲迎新春的各式慶賀、祝願的文字貼和圖畫總稱,包含春聯(上下聯和橫幅)、斗方(方紙一字貼)、春條(小單條短句,也有作雙條對貼),還有圖畫式的「年畫」和「門神」等,都叫春貼。 家裡內外貼上春貼,宛然景象煥然一新。臘月,即黃曆十二月祭灶神、大掃除之後到除夕前就是貼春貼、迎新春的時候了。本文就來說說春聯、斗方、春條這些文字春貼,以及不犯禁忌迎春招福的貼法。

新年到!春聯和各式春貼洋溢迎春喜氣!圖為台灣新竹市書畫學會榮譽理事長黃瑜月老師等5位書畫家,現場揮毫書寫春聯、繪畫並義賣幫助弱勢學童就醫。(林倩玉/大紀元)

春貼的特色

春聯是目前大家最熟悉的春貼了。各家各戶在大門貼春聯迎春,有點像是主人特徵和心願的象徵,怎麼說呢?從春聯中,人們可能看出這家主人的職業、志向和心願,就好像名字顯示一個人的家族姓氏、家世和個人風格,也可能表示 志向和心願(*雖然名字多是上輩賜予的,卻常與個人才性暗合)。

例如:

書香門第的春聯:忠厚傳家久餘慶 詩書繼世長流香

買賣經商的春聯:門迎春夏秋冬福 戶納東西南北財

農牧家的春聯:五穀登豐六畜興旺 三羊開泰四季花開

醃豕苗家的春聯:雙手劈開生死路 一刀割斷是非根

表示人生願景的春聯:天增歲月人增壽 春滿乾坤福滿門 

表示平安願景的春聯:一門天賜平安福    四海人同富貴春

大門上的春聯之外,還有貼在家裡各處和用品上的斗方、春條,常見的例如「福」、「春」、「滿」、「恭喜發財」、「開門見喜」、「五穀登豐」、「六畜興旺」、「心想事成」等等,也有合字的斗方,比如「招財進寶」就很常見。這些斗方都充滿福氣、喜氣和富足美滿的瑞氣,也都能迎合人間的願景或是各自家庭的生活特質。

普受歡迎的春貼「招財進寶」。(容乃加/大紀元)

迎春招福  春貼怎樣貼不犯忌?

春貼若貼在適當的位置,蓬蓽也生輝,反之,也會鬧出笑話,甚至犯禁忌。清朝李光庭的《鄉言解頤》,記載了一個不識字的鄉下人和人家交換春條,他拿「人口平安」和人換來「肥豬滿圈」。如果把這「肥豬滿圈」貼到大門上、「人口平安」貼到豬圈上,鐵定招來一門笑話了。

接著就來說說怎樣貼春貼,怎樣貼不犯民俗中的禁忌。

◆一、春聯的上下聯怎麼正貼?

一副春聯三張,包含橫幅(也稱橫披)和上下聯。上聯、下聯一對,哪張貼右邊,哪張貼左邊?這個比較要審慎判別,答案是:上聯貼右邊,下聯貼左邊 。

首先,你站到屋外去面對你家大門,右邊就是貼上聯位置,左邊就是貼下聯位置,上門楣就是橫幅位置。橫幅走向為橫式,由右往左看,中心點對門楣正中往左右展開貼上去。

接著,上聯和下聯的分辨?要用平、仄(*音zè、ㄗㄜˋ)來分辨。平、仄指尾字的聲調,下聯尾字是以國語(普通話)的一、二聲(稱「平聲」)結尾;上聯尾字是以國語(普通話)的三、四聲還有入聲(稱「仄聲」)結尾。入聲字在國語裡已經消失了,在一些方言裡,比如閩南語古音中還保留著,聲調特色是短促急,比如福、德、竹都是入聲字。這裡略以「仄上右」(尾字仄聲)、「平下左」(尾字平聲)作提示,來判斷上下聯,即尾字為仄聲乃是上聯要貼門右邊,相對的「平下左」,即尾字為平聲就是下聯,要貼門左邊。

春聯怎麼貼?上聯和下聯的分辨?可以掌握聯尾字聲調的「平、仄」去分辨。(李歐/大紀元)

以下舉三聯作例子,從各聯尾字作分辨:

例一:「春風及第三陽泰 瑞氣盈門萬象新」(橫幅:千祥雲集百福臻)
──泰字是四聲屬「仄」聲,新是一聲屬平聲,所以「春風及第三陽泰」是上聯,要貼右邊。

例二:「政通人和百政舉 風調雨順萬象春」(橫幅:國慶家福)
──舉字是三聲屬「仄」聲,春是二聲,故知「政通人和百政舉」是上聯,要貼右邊。

例三:「門迎春夏秋冬福 戶納東西南北財」(橫幅:和氣生財)
──福和財在國語中都是二聲字,要進一步判斷;可以用閩南語分辨得知「福」是發音短促急的入聲字屬「仄」聲。所以「門迎春夏秋冬福」是上聯,要貼右邊。

以上三例分辨上下聯和貼大門的哪一邊,都是以「仄上右」(*相對就是「平下左」)原則來判別。

◆二、「斗方」要正貼還是倒貼?

常聽說倒貼「春」表示「春到了!」,倒貼「福」表示「福到了!」,倒貼「財」表示「財到了!」然而,「到了」和「倒了」諧音,「春倒了」、「福倒了」、「財倒了」反而不吉!

一般民俗上說在水缸、酒缸上可以貼「倒福」,是認為在倒水、倒酒的時候,這些字就會轉正,寓意福不倒,表達福滿之願。但是這些缸子平常也是正正地站著呀,這一來,平日不就福常倒了嗎!

「天下第一福」為清聖祖康熙皇帝御筆。(容乃加合成/大紀元)

再從字義上來看,「福」字表「富」(《康熙字典》),福又表示祐也、善也、祥也(《唐韻》《集韻》),福也表示「備」(《禮·祭統》)。這些祥善福祐,人們都誠願家中長備,誰也不願「倒」出去不是嗎?「春爲青陽」(《爾雅·釋天》),「春者出生萬物」(《周禮·春官》)。若把「春」倒了,春天之陽被覆蓋了,萬物不萌芽,春能來到嗎?

所以,奉勸各位新年貼斗方春貼,不要讓瑞氣、福祐「倒」出去呀!再說,倒貼的字不正哪能鎮邪?又怎能迎福?所以貼這些斗方不要人云亦云地跟從,畢竟歷史上的傳聞故事有特殊的情境。比如,有傳說明太祖朱元璋的馬皇后解釋倒貼「福」,表示皇帝到福氣到,那是以釋字來幫人解危,情境特殊呀!

◆三、斗方、春條哪裡貼?

春條、斗方貼哪裡?看文字意義來判斷。「開門見喜」、「吉祥如意」、「鼠來寶」這樣的春條可以貼門口。「五穀登豐」、「六畜興旺」,這祝福農耕、畜養興旺的好話,就往穀倉、禽畜欄圈去貼。

家家常用的「福」、「滿」這些斗方,就貼到適宜的處所,如「福」貼門上,「滿」貼米缸、冰箱上。「財」呢雖然招財,可是「財不露白」為好,要慎貼。

至於「春」貼哪裡呢?要小心禁忌,民俗中「大門口不貼春」。因為,古代「宜春院」等的春樓特殊行業貼「春」字,尋常百姓家當然不會把自家當春樓,往門上貼「春」字囉,恐怕引來「爛桃花」。

門口貼「春」字有禁忌。(宋順澈/大紀元)

◆四、貼春貼的張數有禁忌嗎?

民俗認為大門口上、屋牆上等屋外張貼春貼,張數為奇數才吉利,因為偶數容易招陰。至於屋裡,就沒有單數、雙數的禁忌了。

◆五、什麼時候貼春貼?

古時在除夕、或是新年元日一早貼春聯,清朝時,在祭灶送神回天庭、完成大掃除之後,就有貼春聯的作法了。除夕日要祭祖告成,所以在祭祖前貼好春聯和各種春貼,具有更新象、迎新年的意義。

◆六、舊春貼一定要撕下來嗎?

一元復始要除舊布新,裡裡外外皆煥然一新,要表裡如一,所以新春貼不要覆蓋舊貼。舊的春貼揭下來撕掉,或焚燒掉處理。這一刻讓人想起過去的日子,歲月不能再回來,所以這一刻也勉勵自己每天都要謹慎過日子,不要留後悔呀!

◆七、喪事年間要貼春貼嗎?

紅紙春貼意味喜慶,故而家中有喪事,服喪未滿一年之家不貼春貼。

還有呢,春貼中收入不吉祥的字眼,這就犯了平安、討喜的禁忌。春貼中不要收入不吉祥的字眼,自不在話下了。

十二月24日祭灶神後,趕新年到來之前,做好打掃,換下舊春貼,貼上新春聯和各種春貼,「迎一元來復,慶萬物更新」給家中帶來新氣象!

@*#

──點閱【中華文化300問】系列──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夏至是節氣的重要標誌,對我們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節氣的中點(從冬至算起),夏天的中點,也是盛暑之至,陽氣之極。還有「古人不賀夏至」,這是為什麼呢?展現什麼中華文化哲學,給我們的當下生活什麼啟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讚美子貢為「瑚璉之器」,以宗廟裡用來盛黍稷的貴重禮器為喻,稱許其堪為大用之才。那麼「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遠境界?
  • 話說,曹寅履職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匯聚天下人文精華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風流客、東林黨人的雲集之地。而讀書人讀聖賢書,所持有的固執觀念,自然是漢人天下,漢家血脈主宰神州。
  • 天下之義理無窮,而人之聞見有限。若專靠記問,則胸中所得,能有幾何?若能於舊日所聞的時時溫習,如讀過的《詩》《書》,聽過的講論,都要反覆玩味,而不使遺忘,又能觸類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漸漸理會過來。將見義理日益貫通,學問日益充足。
  • 古中國有個敬老孝親的傳統習俗,就是子女給年邁的父母做壽。即使平民百姓也會吃長壽麵、蒸壽桃(麵點),貼個窗花什麼的。富貴人家就講究了,《紅樓夢》裡賈母的80歲大壽,張燈結彩,大擺酒席,還有戲班子唱戲呢!
  • 分析這個人做這個事情的方法和過程、心理和動機。即使為惡的人,也要看他是迫於無奈還是心存惡念,抑或好心幹了壞事?至於行善的人,也要看他是真心為善還是沽名釣譽。
  • 顏回十三歲即拜孔子為師,學習、修身十分用功,二十九歲就頭髮全都白了。孔子曾稱讚顏回「不遷怒,不貳過」、「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不幸短命死矣」。 他去世的時候,孔子痛呼「天喪予,天喪予」。
  • 陳宣帝陳頊像,出自唐閻立本《歷代帝王圖》。(公有領域)
    《歷代名畫記》是唐代張彥遠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繪畫通史,為後世研究中國美術史和傳統文化留下了寶貴的史料。
  • 康熙第三次下江南南巡時,經過南京,下榻在曹寅的江寧織造府。曹寅的嫡母孫氏,當年小玄燁的奶娘,出來給康熙磕頭。康熙當時拉著她的手,對周圍的臣工感慨道:此乃吾家老人也!當時正是春天,廳堂前有萱草盛開,康熙手書「萱瑞堂」,賜給他的孫氏奶娘。
  • 冥冥中有定數!唐代書生靈魂離體入了冥府,預知三年前程,還陽後果然靈驗!書生靈魂離體所見,只預見他此生未來生命之果而未得其因;觸發我們深入追索:命運安排的根據為何呢?那麼命運不好的,又怎樣能改命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