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時光的藝術啟發

托洛尼亞藏品:世紀典藏的古董大理石雕像

文/英文大紀元 翻譯/陳遇
大理石雕像
朱斯蒂尼亞尼的赫斯提亞女神像(Hestia Giustiniani)。(Lorenzo De Masi/Torlonia Foundation,托洛尼亞基金會)
font print 人氣: 376
【字號】    
   標籤: tags: ,

「托洛尼亞藏品」(The Torlonia Collection)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私人收藏之一。今年10月14日,托洛尼亞藏品精選了九十多件古代大理石雕像,於羅馬卡托雷利別墅(Villa Caffarelli)的卡比托利歐博物館(Capitolini Museums)隆重推出「托洛尼亞大理石雕像:名作藏品」(The Torlonia Marbles: Collecting Masterpieces)展覽。

根據該中心的新聞稿,這場展覽結合了數筆重要的收藏,這些大理石作品是高達六百多件托洛尼亞藏品中的一小部分,該收藏可說是無數收藏的大集合。

大理石雕像
一組修復後的雕像:兩座由灰色莫拉托大理石(morato marble)製的伊西斯女神(Isis)雕像,後面為古代君王和酒醉半羊人(satyr)的半身像。(Lorenzo De Masi/Torlonia Foundation,托洛尼亞基金會)

在藝術收藏史上,羅馬一直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是私人古典雕像收藏的發源地。「托洛尼亞大理石雕像」的策展人薩爾瓦托·塞蒂斯(Salvatore Settis)和卡洛·加斯帕里(Carlo Gasparri)皆為「義大利猞猁之眼國家科學院」(Academie dei Lincei)的考古學家和藝術史學家,他們在這次展覽中規劃展示了古希臘羅馬雕像的收藏歷史。

大理石雕像
來自武爾奇的女孩(Girl from Vulci)。托洛尼亞藏品。(Lorenzo De Masi/Torlonia Foundation,托洛尼亞基金會)

這次展覽從1875年創立的托洛尼亞博物館開始,當時亞歷山德羅·托洛尼亞親王(Prince Alessandro Torlonia)為了公開展示他的龐大收藏,在一座舊穀倉創立了該博物館,一直到1940年博物館關閉為止。展覽的這部分重現了原博物館的布置,並且限制每次的參觀人數。

展覽的其它部分則依照時序展示了托洛尼亞藏品的收集過程。像是在19世紀時,托洛尼亞家族開始挖掘他們龐大的遺產。展場上也陳列了一些當時發現的收藏品。

大理石雕像
港口浮雕(Sculptural relief of a port)。托洛尼亞藏品。(Lorenzo De Masi/Torlonia Foundation,托洛尼亞基金會)

再往前回溯,我們可以看到18世紀羅馬最厲害雕塑修復師:雕刻家巴塞洛繆·卡瓦切皮(Bartolomeo Cavaceppi)的收藏。在卡瓦切皮的這項收藏中包含了15至16世紀收藏家的稀有古代雕像;多數這個時期的藏品至今都已散失了。

此外,托洛尼亞家族還獲得了17世紀文森佐·朱斯蒂尼安尼侯爵(Marquis Vincenzo Giustiniani)的藏品中許多珍貴的大理石像。在他的收藏中,包含了驚豔大眾的朱斯蒂尼亞尼的赫斯提亞女神像(Hestia Giustiniani,譯注:該雕像以前所有人文森佐·朱斯蒂尼亞尼命名)、巴克特里亞的歐西德莫斯王(King Euthydemus of Bactriana),與一系列國王半身像和肖像。

大理石雕像
朱斯蒂尼亞尼的赫斯提亞女神像(Hestia Giustiniani)。根據劍橋大學古典考古學博物館的資料,儘管該雕像稱作赫斯提亞女神,仍可能代表赫拉(Hera)或得墨忒耳女神(Demeter)。(Lorenzo De Masi/Torlonia Foundation,托洛尼亞基金會)
大理石雕像
巴克特里亞的歐西德莫斯王(King Euthydemus of Bactriana)。托洛尼亞藏品。(Lorenzo De Masi/Torlonia Foundation,托洛尼亞基金會)
大理石雕像
來自奧特里科利的長者(Old man from Otricoli)。托洛尼亞藏品。(Lorenzo De Masi/Torlonia Foundation,托洛尼亞基金會)

展覽的壓軸是馬庫斯·奧雷留斯·埃塞德拉(Marcus Aurelius Exedra)廳,該大廳陳列了卡比托利歐博物館的收藏。策展人在此將托洛尼亞的私人藏品和羅馬一些著名的古代雕塑進行連結,包含像是教宗西斯篤四世(Pope Sixtus IV)於1471年捐贈的馬可·奧勒留騎馬像(equestrian statue of Marcus Aurelius)、卡比托利歐的母狼乳嬰(Capitoline she-wolf)以及拉特蘭的銅像(Laterano)。

該展覽為「義大利遺產」、觀光局(Italian Heritage and Tourism Ministry)與托洛尼亞基金會(Fondazione Torlonia)協議合作而成。

「托洛尼亞大理石雕像:名作藏品」展覽至2021年6月29日展出於羅馬卡托雷利別墅的卡比托利歐博物館,之後會在全世界巡迴展出,包含美國華盛頓。更多資訊請參考這裡

大理石雕像
仙女和半羊人雕像,《跳舞邀請》(Invitation to Dance)群像的複製品。(Lorenzo De Masi/Torlonia Foundation,托洛尼亞基金會)
大理石雕像
埃琳娜·卡格諾尼(Elena Cagnoni)正在修復賽西花瓶(Cesi cup),上面描繪了大力神海格力斯(Hercules)的故事。(Lorenzo De Masi/Torlonia Foundation,托洛尼亞基金會)
大理石雕像
公羊休息像(Statue of a billy goat at rest)。托洛尼亞藏品。(Lorenzo De Masi/Torlonia Foundation,托洛尼亞基金會)
大理石雕像
一組修復後的雕像:最左邊為公羊休息像。最右邊為一座女像柱(caryatid):一種女性形象的雕塑,作為類似柱子的支撐結構,承載建築上方的水平柱頂。(Lorenzo De Masi/Torlonia Foundation,托洛尼亞基金會)
大理石雕像
希臘英雄梅列阿格(Meleager)雕像,他也是阿爾戈英雄(Argonauts,譯注:希臘神話中尋找金羊毛的阿爾戈號船員)之一。托洛尼亞藏品。(Lorenzo De Masi/Torlonia Foundation,托洛尼亞基金會)
大理石雕像
一組修復後的雕像:前排為一座戰士雕像跪坐在阿佛洛狄忒女神(Aphrodite)像旁,後者為著名的「麥迪奇的維納斯」(Venus de’ Medici)複製品。托洛尼亞藏品。(Lorenzo De Masi/Torlonia Foundation,托洛尼亞基金會)

原文The Torlonia Collection: Stupendously Marvelous Ancient Sculptures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國立台灣博物館舉辦「捷克城堡與堡邸特展」(Czech Castles & Chateaux),展期自6月13日起至11月30日止。歐洲中世紀城堡台灣巡禮,有近百件捷克珍貴文物精彩亮相。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看得見的紅樓夢」特展,展覽以經典文學巨著《紅樓夢》為題,引領觀眾從物件反映出來的人情物趣,走進文學、藝術交織的美學世界,重新想像盛清貴族世家的榮景,看見《紅樓夢》的絕美與哀戚。
  • 知名藝術史家、書畫鑑定家傅申教授於16日辭世,為緬懷他在學術上的成就,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將於4月26日至5月25日推出「傅申教授古書畫題跋紀念展」的繪畫篇,之後於5月31日至7月2日展出書法篇,歡迎民眾前往參觀。
  • 「尋找國寶新感動!」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推出「沉浸故宮數位展——捕捉靈光:尋找新感動」新媒體藝術展,結合投影、互動科技與沉浸式劇場等創新體驗,全新演繹故宮《谿山行旅圖》等經典文物。故宮歡迎民眾闔家蒞臨參觀,感受藝術的靈光。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表示,四月春暖花開,正是春遊好時節,故宮北部院區推出第二季「國寶聚焦」等珍品,邀請民眾品味書畫雅趣,共享春日美好時光。
  • 「情」字是描述心的距離,舉凡君臣、師生、親子、手足、夫妻、知己及陌路、神凡,都有情的展現空間。故宮南院「翰墨空間–故宮書畫賞析」12月30日起以「情為何物」為題展出26(組)件書畫,呈現人世間不同情感的面貌。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院正在展出「愛硯成痴」特展,一百多件硯石各具風格,件件值值細細品味。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院即起推出年度大展《無界之涯──從海出發探索十六世紀東西文化交流》,集結北院及法國、荷蘭、日本等12家國內外館所的珍貴典藏,呈現16世紀亞洲、歐洲、美洲經由航行所展開的交流故事。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即起推出「祀與戎:古代兵器攻略」特展,讓民眾在近距離欣賞青銅兵器精湛工藝的同時,走入三千多年的歷史長河,認識古代「冷兵器」與「熱血戰爭」交織出的權力故事,感受故宮版的「冰與火之歌」。
  • 無論古今,藝術家創作常以自然為師,像不像「幾」分樣,活靈活現的動物更是藝術家們汲取靈感的泉源,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人氣國寶展11月起由郎世寧〈百駿圖〉領軍,搭配清代〈肉形石〉及明代〈貼金鴨薰〉等6組件器物精品,邀觀眾品味藝術家們出神入化的「寫真」技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