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稱要在台灣上空軍演 專家:台有制空優勢

人氣 6990

【大紀元2020年08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台北報導)針對中共喉舌央視恫嚇軍演可能飛到「台灣島上空」,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戰略暨產業所所長蘇紫雲指出,台灣是擁有全球最嚴密防空體系之一的國家,足以確保國土防空與制空優勢。

中共官媒央視在18日播出的海峽時評恐嚇台灣稱,「今天是台灣海峽加南北兩端的演習,明天開展環島大演習甚至是台灣島上空的演習也不是沒有可能」;還出現「武統」、「首戰即終戰」等囂張言辭。

對此,蘇紫雲在國防安全研究院的「國防安全即時評析」中發表「中國(中共)官媒認證中國威脅論」說,央視以恐嚇語言威脅台灣,《環球時報》則呼籲台、美、中三方皆不要開第一槍。在閉鎖的政治體制下,中共媒體的相互矛盾,若非出現言論自由的契機,就是陷入媒體內戰,也凸顯北京決策體系失控,傳遞錯誤訊號向全世界證明中共威脅論。

蘇紫雲指出,台灣是擁有全球最嚴密防空體系之一的國家,除主力防衛戰機之外,短中長程的防空飛彈相互覆蓋組成複合的防空圈,在內線作戰的戰場特性下,足以確保國土防空與制空優勢。

「依照國際法與國際慣例」,他指出,中華民國有權遂行武裝自衛,可以合法、正當地使用武力反制入侵敵機,正如聯合國憲章所授予的自衛權乃至集體自衛權行使。因此,台灣秉於「知兵非好戰」的信念,在武力的使用上也會符合比例原則,就如同詩人杜甫所言「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民主的中華民國永遠不會以武力作為威迫工具。

他強調,因此在中共官媒想像之外的現實世界中,所謂的三面包圍台灣、在台灣上空進行演習等形容詞,就如同1998年首次在《解放軍報》出現的「首戰即決戰」,只能是「戰鬥文藝」的形容詞。畢竟,不知兵凶戰危,筆桿子卻推槍桿子上火線,這凸顯出中共軍文關係的碎裂。

「中國在2020年接連出現疫情、水災、政情(內鬥)的情況下」,他指出,中共又在外部挑起戰情,北京著實面對「四不穩」的壓力。中共軍隊不思搶險救災的護民行動,反而接連對外採取軍事威嚇。

蘇紫雲說,今年5月開始的北部渤海、南部雷州半島以至東部的舟山、白沙島軍演,雖是戰術層級的操作型演練以避免升高情勢,但在中共官媒的過度操作下成為大外宣題材,再轉為大內宣以轉移中國內部不滿,卻又坐實北京軍事崛起的困境。

他表示,令人擔憂的是北京指揮體系似乎失去判斷能力,戰略目標與手段悖離的情況一再出現。特別是外交、軍事、對台系統也出現戰略步調不一的狀況,而最具代表性指標的官媒也呈現口舌不一的少見現象,中共核心決策能力當真令人質疑,官媒的立場互異更凸顯其內部矛盾。

他強調,中國的經濟成就來自於20世紀90年代美國給予的零關稅「最惠國待遇」(Most Favored Nation, MFN)、中國人民的血汗付出以及中國環境的污染,並非中共的貢獻。

他還強調,在面對民主國家的覺醒、不再透過貿易讓利的挑戰下,中共不應迷信「槍桿子出政權」的硬實力,而是應該「丟掉幻想、準備改革」,在政治體制上進行「脖子以下」的民主改革、「脖子以上」的領導階層改革,如此才能真正地維穩,倚賴武力脅迫只會讓北京限於不安全的境地。#

責任編輯:李蕊

相關新聞
面對中共武統威脅 台軍演以共軍為假想敵
中共加快武統步驟 台外長籲國際支持台灣
陸媒又談武統 專家:轉移民怨
台灣最新民調:逾九成民眾反對中共武統威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