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華語文教師研習新教育理念

人氣 227

【大紀元2021年08月20日訊】今年因疫情持續影響,新英格蘭中文學校協會(NEACS,隸屬於美東中文學校協會第一區)舉辦的「暑期華語文教師研習會」再度採用線上方式,於8月10至13日,連續四個晚上舉辦四場研習會,計有來自大波士頓地區50餘位僑校及主流學校華文教師參加。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孫儉元及波士頓華僑文教中心主任潘昭榮亦受邀在10日的始業式中致詞。

首先該會黃冠群會長致詞時表示,感謝參加暑訓的老師們為了自己的學生,利用暑假課餘時間學習新的教學技巧,相信所有與會老師們在上完四個晚上的課程後,一定能夠學到新的東西,並可以在九月開學後學以致用。

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孫儉元。(主辦單位提供)

孫處長在致詞中也對與會老師能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撥空參加研習營致上最高敬意,並建議與會老師多多運用僑委會華文教育資源,共同為僑界的下一代中文教育努力。

波士頓華僑文教中心主任潘昭榮。(主辦單位提供)

潘主任表示希望疫情趕快結束,明年的研習營可以回歸實體化舉辦方式,各位老師能夠回到僑教中心,一起上課。

新英格蘭中文學校協會會長黃冠群(左上)和三位主持人:王月娥(右上),馮文鸞(左下),李玉瑛(右下)。(主辦單位提供)
許順堯(左)和盧正觀負責網絡技術支援。(主辦單位提供)

此次研習會特邀請了劉羿彣、呂圣筑、劉亮吟、蘇文霖4位資深教師主講,並由王月娥、李玉瑛、馮文鸞3位理事擔任主持人,許順堯和盧正觀負責網絡技術支援。

劉羿彣重學生本位

打頭陣的是劉羿彣老師,講座主題是「以學生為本位的中文課程設計」,內容從21世紀的學習框架中出發,在訂立學習目標之後,針對學生的個人特質打造出強調適性化學習(adaptive learning)的中文課程。報告內容就「建立師生共感」、「班級氣氛經營」以及「主動學習歷程」等三個面向展開,並提供實例說明如何在中文課程中運用,以提供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機會。

劉老師還提到了能適用於網課或者混合式教學的文化活動和跨校交流,並以學生的Portfolio項目作結。講課結束後,和與會老師討論各校開學後的情況,並提供混合式教學情境的教學實例,為後疫情時代的中文課程設計提供參考。

呂圣筑分享課堂活動

第二天呂圣筑老師的講座分享了三個部份。第一個部份是以三種溝通模式為主軸而進行的課堂活動。三種溝通模式是由美國外語教學協會(ACTFL)所提出的概念,包含了語言溝通模式、理解模式和表達演示模式。

呂老師講解了如何區分這三種溝通模式,和如何利用這三種模式進行課堂教學。第二個部份是分析中文語言技能有哪些,以及如何讓學生在遊戲中習得這些語言技能。第三部份是如何使用選擇板進行差異化教學。選擇板可以讓一個班級裡的每個學生都有選擇適合自己學習方式的機會。

呂老師分享了二個選擇板,一個是專題選擇板,提供給學生的選擇包含了音樂式任務、美術式任務、真實語料任務、邏輯式任務等等。第二個選擇板則是語言技能選擇板。這個選擇板包含了聽說讀寫任務、漢字任務、語法任務、發音任務等等。

劉亮吟推薦雙語認證勳章

第三天是由任教新澤西州立大學並身為美國東北區外語教師協會理事的劉亮吟博士主講,主題是「疫情後的評量新思維」。基於疫情後所造成的教學型態以及學生在學習華語方式的改變,劉博士特別針對教學活動、教學方法以及評量方式,為老師們分析華語教學的新思維和新方向。

劉博士首先分析語言的評量方式和特點與傳統的考試不同之處,接著為大家講解「逆向式教學設計」以及美國外語教師學會所研究發行的全國外語教學及外語能力準則指引(ACTFL Proficiency Guidelines)和美國世界外語學習標準(World-READINESS STANDARDS FOR LEARNING LANGUAGES)中的描述的三種溝通型態:人際間的互動溝通型式(Interpersonal)、理解詮釋型能力(Interpretive)以及表達演示(Presentational)型式的溝通能力。並且介紹所謂的語言教學的核心教學方法和工作項目(Core Practices)。強調學生的學習目標是能在教室外的生活中、沒有課本握在手上的狀況下,自然地和他人用語言應對溝通表現,因此,教師應跳脫傳統的考試觀念,盡量協助學生自然溝通能力養成的訓練。

劉老師也特別為參加講座的老師推薦並鼓勵僑校學生多參加美國各州政府正極力推動的「雙語認證勳章」(Seal of Biliteracy)。在美國截至2020年十月已經有40州加上華府特區的K-12學校都已經正式實行「雙語認證勳章」,其他各州也都已經在準備進行採用當中。在這個外語認證勳章的過程,依據各州不同的規定過程,學生除了英文的學業成績達標之外,必須有參加外語課程的語言能力表現之證明,譬如學生可以參加不同的外語教師協會所舉辦的考試如:美國外語協會所主導的ACTFL Assessment of Performance Toward Proficiency in Languages(AAPPL),或另一依據ACTFL標準設計的STAMP考試:(STAndards-based Measurement of Proficiency) 。

依據這些美國公立學校所設立的雙語認證過程,學生和老師可以更好地依據美國外語教師學會所研究的語言能力發展和教學方法來帶領學生學習華語。她鼓勵僑校的華語教師依據ACTFL所發行的教學指引,實施在僑校的華語課程、採用在美國華語教學評量的新思維、並發揮在美國僑校華語教育的新使命。

大合照。(主辦單位提供)

蘇文霖作總結

最後一天主講的蘇文霖老師就這四天的講座作個總結,這四個講座有個共同的目標,就是希望中文學校老師能從主流外語教學的角度思考教學,一方面能培養未來走向主流學校教學;一方面也希望中文學校的教學能朝主流教學的方向提升專業。大家都提到用全美外語教學教師協會的《語言學習的世界標準》思考評量標準及方向,也希望老師以學習者為中心,準備課室活動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評量以語言交流溝通三種模式為主,從後向設計方式訂定適切的「我能聲明(Can-Do Statements)」,讓評量突破紙筆考試框架,鼓勵學生在課內、課外使用中文。今年研習會的講師們一起給學員老師們從K-16的教學經驗及實際例子供學員老師們參考,同時也介紹雙語勳章及各種不同考試的異同。相信學員老師們在這四天的研習一定有許多收穫。

在每晚十點講課結束前的問答時間,學員老師們都欲罷不能,紛紛提問,而主講老師們也都耐心幫助解惑,與會學員們都十分感激。◇

責任編輯:馮文鸞

相關新聞
減少超速駕駛 波士頓擬舖上千減速帶
麻州難民庇護所 7月起發驅逐通知
波士頓Lyric Stage力作《黃色面孔》 6月上演喜劇戲中戲
Clark Art法國新古典藝術展 6/15免費開幕講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