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專家:應對中共 烏克蘭模式給台灣帶來啟發

【大紀元2022年03月21日訊】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全面侵略並未如原先克里姆林宮預期般的順利,戰事進行至今已超過3星期,俄羅斯並沒有達到原先預期的速戰速決的目的。美國官員說,烏克蘭模式顯示台灣急需加強不對稱防衛能力。

多位專家也認為,烏克蘭軍隊和平民在運用各種包括不對稱武器和資訊戰的方式抵禦俄軍,充分展現一個國家全民抵抗侵略的韌性與意志力,這是爭取全球支持的關鍵,對於同樣遭受中共武力威脅的台灣極具參考價值。

烏克蘭模式值得台灣研究

美國國防部策略、規劃與能力助理部長馬拉‧卡琳(Mara Karlin) 3月10日在參議院外委會的聽證會上表示,在這次俄烏戰爭中,烏克蘭如何抵禦俄羅斯侵略是非常值得台灣研究的模式。

卡琳說:「我認為我們現在在烏克蘭見到的情況是一個非常值得台灣研究的案例,為什麼台灣需要盡其可能建立不對稱能力,使它的人民能夠準備好,以便一旦中共決定侵犯其主權時有所準備。」

不對稱防衛的作用

美國國務院政治軍事事務助理國務卿傑西卡‧路易士(Jessica Lewis)也在聽證會上表示,美國持續敦促台灣採購不對稱系統,要抵消中共的軍事優勢,台灣應該專注於增強其不對稱軍事能力而不是獲取更多傳統武器。

路易士說,「這些系統在烏克蘭發揮了極大作用」,其成本效益高,具移動性、韌性,而且可以分散各地,她認為台灣優先需要的是短程防空系統、水雷、海岸防禦及彈道導彈,「我們今日正與他們在這方面合作。我認為我們對這些有更深入的理解。」

路易士提到台灣才建立的全民防衛動員組織。她說,目前台灣正在就動員項目的發展與美國國民警衛隊合作。

蘭德公司資深政治科學家郭泓均(Raymond Kuo)告訴美國之音,烏克蘭的例子顯示不對稱防衛真的有效,台灣或許應該進一步落實整體防衛構想(ODC)。

郭泓均說:「烏克蘭的例子顯示不對稱防衛概念真的能發揮良好作用,至少在對抗中共地面及空中力量時有其效果。我們或許應該預期反艦導彈也會同樣有效,所以進一步落實整體防衛構想看來是一個好主意。」

烏克蘭展現全民抗敵意志

美國空軍資深軍力戰略顧問詹益庭(Eric Chan)也說,他在烏克蘭戰事中見到許多對台灣極具操作和戰略意義的東西,例如「標槍」(Javelin)反坦克導彈和「毒刺」(Stinger)防空導彈都在烏克蘭抵禦俄羅斯的攻擊上發揮了很大作用,這對台灣如何充分利用有限資源極具參考價值。

詹益庭日前在一場關於台灣防衛優先選項問題的視頻討論中分析了烏克蘭這次應對俄羅斯侵略的做法。

他說,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起初並沒有把美國關於俄羅斯即將入侵的警告看得太認真,因此烏克蘭軍隊在侵略一開始並沒有充分準備,因為他們一直都以為這是普京的灰色地帶施壓手段,後來這種施壓轉變為全面侵略後情況便急轉直下,但由於烏克蘭對俄羅斯的灰帶手段有靈活性和韌性,實際上增強了烏克蘭人民在中期階段抵禦俄羅斯軍事行動的能力。

「烏克蘭全國的團結一致及其韌性對於阻止俄羅斯的作戰理念,至少是那個初始強調震懾(shock and awe)的作戰理念至為重要。如果你不能被震撼也不能被威懾,那你就阻止了敵人,至少在一開始是如此。」詹益庭說。

此外,詹益庭認為,另一個非常值得台灣參考的就是烏克蘭的資訊戰,這對烏克蘭要贏得這場戰爭非常重要,因為倉促成軍的烏克蘭公民防衛或許不像它宣傳的那麼強大,但那些奮勇抵禦俄羅斯入侵的影像,對於西方願意持續為烏克蘭提供武力以及對俄羅斯政府做出前所未有的制裁絕對具有關鍵作用。

「所以,如果烏克蘭贏得這場戰爭,部分原因將是烏克蘭有效地爭取到全球對俄羅斯發動經濟戰」,也因此詹益庭說,烏克蘭帶給台灣最大的啟示就是,台灣人民的韌性才是抵抗中共灰色地帶壓迫和全面侵略最重要的條件。

他說,在專家預測中共的實力正要達到巔峰,也是它最具危險性的時刻,台灣必須對外公開展現決心,不只是其武裝部隊,還包括所有的台灣人民,這也意味著台灣必須能快速動員、有領土防衛和公民防衛機制,儲備大量面罩、糧食、水和彈藥,這不僅對實際發生危機時有用,「它也是一個發信號的機制,證明台灣已經為一個全面侵略做好準備。」

蘭德公司的郭泓均也認為台灣應該加強戰備儲存及公民防禦。他說,自2014年俄羅斯兼併克里米亞之後,烏克蘭有8年時間讓它的社會為已知的俄羅斯威脅做準備,「這是台灣能夠遵循的重要範例,尤其是在強化台灣軍方與美國、日本和韓國軍方的接觸。能預先建立並將那些關係體制化,便能夠在一旦中共襲擊台灣時提供『激發性』的協助。」

台灣須建常態領土防衛部隊

曾提出「整體防衛構想」的前台灣參謀總長李喜明以及美國海軍陸戰隊出身的喬治梅森大學安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亨澤克(Michael Hunzeker)日前在美國軍事網站「戰爭困境」(War on the Rocks)上發表文章,主張台灣應建立一個常態性及全志願的「領土防衛部隊」(territorial defense force),以便使侵略者難以快速達到造成「既成事實」的目標。

兩位作者說,領土防衛並不是一個新概念,近年來愛沙尼亞、波蘭和烏克蘭都對這個概念展現新的興趣,其邏輯很直接,那就是「儘管領土防衛無法擊敗大規模侵略,但它能讓對方無法快速達到既成事實(fait accompli)的勝利,因為它能確保接下來的占領變得暴力和曠日費時」。

他們說,一個領土防衛部隊還可以通過凝聚及展現國家決心來強化威懾。「正如俄羅斯軍事和政治領導人理解到,征服一個不情願(被征服)的國家需要付出的巨大代價,台灣的威懾也要強化到一個程度以便使台灣人民對全世界證明,他們願意戰鬥。」

七成台灣人願上戰場

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激發了台灣民眾的防衛決心。台灣一個新發布的民調說,有高達七成民眾願意為保衛台灣而戰,也有七成的人支持這個月才開始實施的後備軍人動員新制,還有近七成的人支持延長義務兵役的役期。

台灣國際戰略協會及台灣國際研究學會15日發布了「烏克蘭戰爭與台海安全」民調結果,有70.2%的受訪者說,如果中共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他們願意為保衛台灣而戰;70.4%支持新的後備軍人教育召集制度,將原先每次5天到7天的訓練時間延長到新的14天;69.6%支持延長義務役服兵役的役期。目前台灣的軍事訓練役期為4個月,民間有呼聲希望延長到一年以上。

對於烏克蘭戰爭是否會令中共加速入侵台灣,62.4%的人說「不會」,25.5%的人說「會」。

這個民調還問,在烏克蘭戰爭爆發期間美國政府派特使團訪台,前國務卿蓬佩奧也接著訪台,對於「美國政府是真心想支持台灣」的問題,有46.9%的人回答「不是」,只有36.7%的人回答「是」。此外,對於在美國沒有派兵支援台灣的情況下,台灣是否有能力單獨抵擋中共的軍事行動,56.2%的人回答說「沒有」,只有34.7%的人說「有」。

美國國安顧問沙利文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楊潔篪日前在羅馬舉行了7個小時的「高強度」會談,議題除了烏克蘭局勢及美中競爭外還包括台灣。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說,楊潔篪在會中再度強調台灣問題事關中共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並表示「任何縱容支持『台獨』分裂勢力,企圖打「台灣牌」搞「以台制華」的圖謀都不可能得逞」。

(美國之音)

責任編輯:鍾元#

相關新聞
趙立堅指責美國援烏武器 遭烏克蘭副總理怒斥
【翻牆必看】烏克蘭危機 官媒洩中共最大心病
台美人洛杉磯市府前聲援烏克蘭
烏克蘭網紅貓已被輾轉帶到法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