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今年錄57宗工業意外 近半屬高空工作 工會促訂安全指引

人氣 47

【大紀元2023年11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唐健豐香港報導)立法會今年4月通過大幅提高《職安健條例》罰則,但工業意外仍頻生,被質疑作用有限。香港建造業總工會樓根據傳媒報道數量統計,由今年初迄今,已發生57宗嚴重工業意外,釀成21名工人身亡,51%(即29宗)涉及離地或高空工作,另有14%意外涉及吊運工序,造成2死9傷。

工會相信,現時不少工程施工期趕急,高風險工序同時進行,增加意外機會,而監察現場的安全人員卻要身兼防疫、滅蚊等工作,淪為「打雜」。工會指單靠提高罰則並不足夠,建議當局盡快檢討已過時的吊運守則,制定高空工作守則等。

建造業總工會根據傳媒報道統計,由今年初至今已發生57宗嚴重工業意外。(蔡文昕/大紀元)

香港建造業總工會安全顧問李光昇指,高空工作所造成的工業意外一直佔很高比例,但從未有一本正式的高空安全工作指引,教導工友注意事項,「既然一半以上死亡個案,點解唔集中火力去做」。他又說本港吊運工程越來越多,但相關指引已長時間無更新,工友在欠缺指引下只能依靠經驗替換設備,形容十分危險。

他建議參考英國的施工設計及管理法例(CDM),立法要求在施工前預先設計安全措施,例如設計時先考慮能否避免高空工作,如需要時應該設計平台,進而到最後關頭才考慮使用安全網和安全帶。李光昇強調,工友需要戴上安全帶等措施,並不能從源頭防止工友從高空墮下,「安全帶防止唔到你受傷,安全帶只係防止你跌死。」

不過,前環境運輸及工務局早於2006年參照英國CDM法例,向業界制定《建造設計及設計指南》,發展局在2016年修訂成為《建築安全設計指南》及實例。李光昇認為,指引並無法律效力,未能逼使地盤管理層採取措施提升工人安全,工會過去10年來都一直要求政府立法,但一直未見進展。

對於上周六油麻地中九龍幹線地盤的跌鋼筋意外,懷疑吊臂貨車的纜索鬆脫而出事,李光昇形容情況罕見,他指肇事地盤因空間限制,工人需同時運用捲揚機將鋼筋吊落井下,原理類似釣魚杆般,但目前未能評估到斷裂原因,要仔細檢查斷口。

港九搭棚同敬工會理事長何炳德表示,本港近來多了建築物以組裝合成方式建造,駕駛天秤的工友不時要朝七晚七,工時長達12小時,容易因疲勞而發生意外,促請業界建立輪班制,避免工友因過勞而發生意外。何提到,首批外勞工人自10月底抵港工作,已出現語言不一情況,例如兩地稱呼「天秤」等設備的名字不一,擔心工人間溝通不佳,更容易發生意外。@

責任編輯:陳真

相關新聞
田北辰批區選無簡介會 「何來選舉?」
港選舉民主派消失 前高官政協齊批港府太左
港80億改善雨水排放 渠務署下年度申7項撥款
港立法會通過下調股票印花稅草案 本周五起生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