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張局勢加劇 歐中貿易戰是否已開打

人氣 887

【大紀元2024年05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陳霆綜合報導)近幾個月來,歐盟與中共的貿易紛爭變得暗潮洶湧。業界代表與分析人士認為,繼美國對中國產品的關稅升級之後歐中也可能發生全面的貿易戰。隨著歐盟對中國電動車的調查步入尾聲,情況很可能進一步激化。

目前,歐盟已對至少包括電動車、無縫鋼鐵管、複合木地板、香蘭素在內的13項中國進口商品展開反傾銷或反補貼調查,以查明它們是否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出售,或者接受了中共當局不公平的補貼。

為了向歐盟報復,北京也指控歐洲向中國傾銷高級白蘭地等產品,並暗示歐洲生產的豪華汽車和豬肉很快將面臨限制。

這種針鋒相對的態勢表明,歐盟與中共國可能將展開一場貿易戰。

美築關稅牆 電動車成歐中重要貿易戰場

美國、中國、歐洲是全球三大汽車市場。不少分析人士認為,繼美國提高對中國電動車的關稅之後,歐中在該領域的貿易戰將加劇。

本月早先,美國政府將中國電動車進口關稅提高四倍至100%,有效地阻擋了中國電動車生產商進入美國市場。

目前,美國購買的中國電動車數量並不多。在歐洲,情況則截然相反。歐洲是中國電動車製造商最大的出口市場,華府的嚴厲措施下,歐盟保護相關產業的壓力加大,如果中國電動車幾乎無法出口美國,歐洲車廠可能面臨更多中國商品的競爭。

過去10年來,北京向中國電動車產業注入了巨額國家補貼。歐盟認為,中共投入的鉅資導致產能過剩。歐盟強調,北京應促進國內消費需求,而非向全球市場傾銷過剩產品。

鑑於電動車是如此複雜的產品,歐盟的調查將涉及供應鏈的上游產品,包括中共當局對電池製造、汽車設計或鋼材供應的補貼。

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於去年秋天啟動了這項調查。根據調查時間表,任何臨時關稅都必須在6月初之前通知市場參與者。

6月6日至6月9日將舉行歐洲大選,這意味著在選舉最後階段,貿易問題可能成為各方焦點。

2024年4月9日,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表示,必須就中共不公平貿易行為採取強硬立場。圖為3月21日,馮德萊恩在布魯塞爾的歐盟峰會首日結束時舉行新聞發布會。(Kenzo Tribouillard/AFP via Getty Images)

歐盟希望縮小貿易逆差 保護歐洲車廠

去年,歐盟對中國有近3,000億歐元的貿易逆差,布魯塞爾正希望縮小這個差距。數據還顯示,歐盟汽車產業直接或間接創造了近1,400萬個就業崗位,占歐盟勞動力的6.1%,中國電動車的廉價傾銷,對該產業鏈造成了直接的威脅。

在過去三年裡,中國電動車出口量激增851%,其中大部分汽車都運往歐洲市場販售。根據花旗銀行的數據,去年歐盟占中國電動車出口的36%,超過了接下來五個最大市場的總和。

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估計,近年來歐洲的中國電動車進口量快速增長,在2021年至2023年期間,進口量翻了一番多,達到每年超過43萬輛。

與此同時,中國的歐洲電動車進口量卻微不足道,布魯塞爾擔心歐盟市場將被中國車淹沒,導致歐洲汽車產業覆滅。

目前,歐盟對進口車徵收10%的關稅,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分析師估計,必須將稅率提高到50%,才能實現公平競爭。他們補充說,對於中國最大的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來說,關稅可能必須更高才能生效。

2024年4月18日,在中國東部山東省煙台市的一個港口,用於出口的比亞迪電動車準備裝船。 (STR/AFP via Getty Images)

歐盟對中國商品或企業發起多項調查

今年,歐盟對中國商品發起了一項又一項調查。最新的調查涉及無縫鋼管、複合木地板、食品添加劑賴氨酸和香蘭素等。這些調查雖不像電動車那樣引人注目,仍意味著歐中貿易關係持續陷入緊張。

此外,歐洲正運用各種經濟武器,以應對中國馬口鐵、風力發電機、醫療器材、安檢設備、太陽能發電設備、電動車電池的競爭。

中共將如何報復

中共政府認為,法國挑起了電動車調查,宣稱對法國干邑白蘭地(Cognac)進行調查。

今年5月,中共表示已對從歐盟、美國、台灣和日本進口聚甲醛共聚物(les copolymères POM)進行調查。這是一種用於電話、汽車零部件和醫療設備的工程塑料。

現在,中共還將目光投向德國豪華車。中國歐盟商會表示,由於中國與美歐之間的貿易緊張升高,北京可能對排氣量2.5公升以上的進口汽車課徵25%關稅,此舉將損害跑車和SUV製造商的利益。

中共聲稱歐盟白蘭地傾銷,外界認為,這事實上是為了報復歐盟對中共電動車補貼的調查。圖為位於法國西南部干邑的軒尼詩品酒室裡的不同干邑樣品。(Nicolas Tucat/AFP)

不過,歐洲汽車分析師馬蒂亞斯‧施密特(Matthias Schmidt)告訴「政客」(POLITICO),他認為雖然德國汽車品牌面臨中國市場的衝擊,但其高端車型能提高定價或降低利潤,承受這樣的打擊。

德國經濟研究所的于爾根‧馬特斯(Jürgen Matthes)也認為,汽車出口占歐盟GDP的比重正在下降,不會造成重大影響,北京威脅對豪華車款徵收關稅,只會稍微影響出口額。

上週末,中共官媒引述一位匿名業界人士的說法稱,中企計劃要求北京當局對歐盟豬肉產品展開反傾銷調查。外媒分析,這也反映了歐中貿易緊張局勢加劇。

分析師:歐中已在進行低級別的貿易戰

儘管歐盟不提貿易戰,只願意用「去風險化」來描述歐盟與中共國的貿易衝突。然而,有些分析人士認為,歐中已在進行低級別的貿易戰。

榮鼎集團分析師阿加莎‧克拉茨(Agatha Kratz)對CNN表示:「目前,歐盟使用了所有工具,來保護經濟和歐洲就業免受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的影響。」

她認為,歐盟和中共國已在進行低級別的貿易戰。

「我想說,就貿易互動和貿易防禦而言,我們正在進入一個非常緊張的時期。」她補充說。

今年4月,中國歐盟商會主席彥辭(Jens Eskelund)也警告,歐洲和中共國可能引發全面的貿易戰。他將歐洲和中共國的貿易現狀形容為「慢動作火車事故」。

彥辭說:「火車事故尚未發生,但我們可以看到,如果我們繼續沿著今天的方向前進,事故就會發生。」

與此同時,美國也正向歐盟和其他盟友施壓,要求其減少對中國貿易的依賴,並共同應對中共國的產能過剩。

2024年5月23日,七國集團(G7)財長會議前夕,美國財長珍尼特‧耶倫(Janet Yellen)在新聞發布會上發表講話。 (Gabriel Bouys/AFP)

上週,美國財長珍尼特‧耶倫(Janet Yellen)表示,針對中共國家驅動的產業政策,她希望西方國家能築起「反對之牆」,保護國內自由市場。這是七國集團財長會議上的關鍵問題。

會議結束後,G7財長發表了長達13頁的聯合聲明,主要內容聚焦在中國產能過剩的問題,並擔憂中共非市場政策,可能破壞其它國家的經濟復原力。

責任編輯:李琳#

相關新聞
歐盟國家領導人未能就馮德萊恩連任達成一致
普京訪朝前 朝軍人再度越界 韓方鳴槍示警
西方稀土供應鏈全面啟動 一文看懂
美日舉行延伸威懾對話 日官員參觀美導彈基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