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書法:《東方朔畫像讚》

font print 人氣: 1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訊】《東方朔畫像讚》的楷書作品有兩件,其一傳為王羲之小楷, 另一為顏真卿的大楷。此碑額篆「漢太中大夫東方先生畫讚並序」,唐天寶十三年十二月立於德州,時年顏真卿四十六歲。碑陽讚12行,陰記17行,行楷30字。額亦二,一篆書,一隸書,皆十三字。
  
蘇東坡曾學此碑,並題云:「顏魯公平生寫碑,唯此碑為清雄。字間不失清遠,其後見王右軍本,乃知字字臨此書,雖大小相懸,而氣韻良是。」明人有云:「書法峭拔奮張,固是魯公得意筆也。」原石多經剜刻,面目全非。傳世有宋拓佳本。

──轉自《國學網絡》(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此帖無款,傳為虞世南書,亦有人認為是舊摹本。紙本,行書18行,共222字。
  • 《雁塔聖教序》亦稱《慈恩寺聖教序》。凡二石,均在陝西西安慈恩寺大雁 塔下。前石為序,全稱《大唐三藏聖教序》,唐太宗李世民撰文,褚遂良書,21行,行42字。後石為記,全稱《大唐皇帝述三藏聖教記》,唐高宗李治撰文,褚遂良書,20行,行40字,文右行。
  • 《晉祠銘》全稱《晉祠之銘並序》,唐太宗撰文並書。碑高195厘米,寬120厘米。碑額高106厘米,上刻「貞觀廿年正月廿六日」飛白書九字。貞觀二十一年(公元647)八月刻,碑現存山西太原晉祠貞觀寶翰亭內。此碑行書28行,行44字至50字不等。
  • 中國書法史上,以行書刻碑的首創人物是唐太宗李世民。《溫泉銘》便是行書入碑的代表作。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帝王,他的貞觀之治奠定了唐朝的鼎盛,而且李世民身體力行地倡導書法,促使唐代書法成為中國書法史上輝煌的一頁。他親自為王羲之寫傳記,不惜重金搜購大王墨跡三千六百紙。
  • 《九成宮醴泉銘碑》由魏徵 撰文,歐陽詢書。記載唐太宗在九成宮避暑時發現泉水之事。此碑立於唐貞觀六年(公元632年)。楷書24行,行49字。
  • 《虞恭公碑》全稱《唐故特進尚書右僕射上柱國虞恭公溫公碑》,亦稱《溫彥博碑》。岑文本撰文,歐陽詢書,唐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十月立。楷書36行,行77字,碑額陽文篆書「唐故特進尚書右僕射虞恭公溫公碑」十六字。
  • 《化度寺碑》全稱《化度寺故僧邕禪師舍利塔銘》。唐李百藥撰文,歐陽詢書。碑立於唐貞觀五年(公元631年),楷書35行,行書33字。原石久佚。
  • 《麻姑仙壇記》全稱《有唐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壇記》,顏真卿撰文並書。 唐大歷六年(公元771)四月立。碑舊在江西臨川,明季毀於火。楷書,據傳世剪裱本計共901字。
  • 大歷十四年,顏真卿撰並書。除《集古錄》,《金石錄》著 錄外,他書無言及者。1922年10月在長安出土,現藏於西安碑林。
  • 美國風景畫家阿爾伯特‧比爾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溝通東西兩岸的一座橋梁。他憑藉對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與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國西部的精神,為那些永遠不會親自冒險西行的觀眾開啟了一扇窗,讓他們得以一窺落基山脈的雄偉壯麗。
評論